马毓辰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6-154-01
1中国男性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作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方针,一直指导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但对于体质一直没有明确定义。由于文化的差异,很难在英语中找到一个与中国“体质”概念相对等的词,英语中描述体质的词主要是:constitution和physical-fitness或fitness。constitution主要是医学界使用,体育学界则使用physical-fitness。直到1982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体质研究分会对体质下了一个权威定义: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还有学者将体质定义为:体质即人体的质量,是人体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和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在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身、心两方面相对稳定的特质。
2005-2014年,针对青少年群体,我国共开展3次全国范围的体质健康调研,主要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三方面综合评定。调研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态势向好,但持续增长的肥胖与超重检出率、视力不良检出率等问题不容忽视。
在各个省市地区开展的体质健康调研中,汪健等人采用自编问卷,从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三方面,对河南省2987名7-18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表明,河南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学生体质状况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肥胖学生体质健康测评及格率低于60%。研究同时指出,体质状况已是制约学生群体良性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黄鑫等人对云南省汉族中学生2000-2014年体质健康数据进行动态分析。结果发现云南省汉族中学生近15年体质健康水平不断下降,且受营养状况和静态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2014年,戴炜参照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抽取的5808名汉族青少年进行健康检查。研究结论表明,天津市13-22岁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总体令人堪忧,迫切需要展开干预工作,提升体质健康水平。
2中国男性青少年体质健康影响因素
2.1个人因素
科技的发展使青少年更容易接触到电子产品,缺乏运动,增加了肥胖和超重的风险。2014年中国国民体质监测调查数据显示,约五分之一的中学生每天花费在上网、玩游戏、看电视的时间超过了1小时。
2.2家庭因素
研究结果发现,家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由于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健康觀和营养学方面的知识,导致学生体质健康下降。
2.3学校因素
一天中,学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学校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体育锻炼的场地、设施及课时是由学校强制提供,但现实是锻炼场地、设施不完备,体育课时间被挤压、占用,这从客观条件上制约了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
2.4地区教育
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变化是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导致部分地区对体质健康理念重视程度不够,进而影响体育课堂的落实情况。同时,部分地区存在着体育锻炼场地、器材设施等严重不足的情况,缺乏开展体育锻炼的基本条件。
3中国男性青少年体质健康反思
3.1进一步拓展身体素质指标
为了能够更准确和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条件允许的地区,可以增设一些更新和更敏感的体质测试指标。
心肺功能指标:除原有的肺活量外,可增加台阶试验,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心肺功能和有氧运动能力;
体能素质指标:可以采用握力、立定跳远、仰卧起坐、50m跑等;
身体成分指标:仅采用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BHI)往往难以准确地判断超重和肥胖,需要添加身体成分指标。可采用皮褶厚度测量方法,在有条件的地区最好使用身体成分分析仪进行测定。
3.2选用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的运动营养干预措施
(1)对于耐力差的学生,可以采用相应的有氧运动从事运动锻炼,同时配以能量补充和体力恢复的方式等;
(2)对于力量、速度、爆发力差的学生,需要采用相应的力量训练方式,辅以蛋白和促合成制剂来增加肌肉和力量;
(3)对于超重或肥胖的学生可以采用相应的有氧运动,并辅以力量训练进行体育活动,同时配合膳食调整,和食用促进脂肪燃烧、减少脂肪吸收的营养品。
3.3推广学生体质争优活动
(1)增强学生及其家长对体质与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出版青少年运动营养知识手册、光盘、宣传画等。
(2)为使运动、营养干预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更便于准确评估学生的体质状况,有必要对现有的体质测试方法进行改进,对测试的结果统计存档、建立数据库,按照《标准》评分,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质评估与运动营养干预结合的操作系统及相应的软件。
(3)在我国缺乏运动指导员、营养师的现有条件下,可以在一些条件较好地区的学校开办运动、营养指导员培训班,对学校的体育老师或校医进行运动、营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他们成为运动、营养干预工作的启动者和执行者。
(4)在局部地区开展运动、营养干预工作取得成功经验后,制定指令性政策在全国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朋,阿英嘎,李宝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的实务与反思[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01:19-22.
[2]张洋,何玲.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动态分析——基于2000—2014年四次国民体质健康监测数据[J].中国青年研究.2016.06:5-12.
[3]杜发强,樊晶晶.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致因探析[J/OL].体育与科学.2014(03).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0.13598/j.issn1004-4590.2014.03.013.html.
[4]费加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反思[J].中国学校卫生.2014.08:1121-1124.
[5]李红娟,王正珍,罗曦娟.美国青少年体质测定系统的演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10:51-5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