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科学课程概念体系建构与教学价值

2019-09-10 12:55:43迪力夏提·克热木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教学价值新课程标准小学科学

迪力夏提·克热木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教学需要全面把握科学核心概念,突出“层次”,构建小学科学体系的概念,从分解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概念出发,以科学事实为基础载体,逐步从下至上构建核心概念,使学生在不同课程内容上加深对科学概念的认识,加强各个领域之间的核心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有效的认知结构,增进对知识的理解。该学科的性质增强了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科学;构建概念体系;教学价值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不是灌输大量的科学事实,而是帮助他们建立有效的科学认知结构并影响他们的科学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是简单的计算,测量,实验和其他特定的机械训练,而是会影响他们的思维和理解。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学生是否能够建立能够正确,持久地反映科学观念的基本科学核心观念体系。而大量的小学科学教室的教师更加注重具体科学事实的教学,而关注科学事实的教学价值却非常有限。结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力将教科书中的所有知识点都包括在内,这会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那么小学科学课程中所包含的科学概念的特征是什么?如何构建小学科学课程概念体系?构建概念教学的价值是什么?这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本文将讨论这些问题。

一、小学科学概念体系

1.将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与跨学科主题整合

小学的科学课程与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和工程学等其他学科具有许多跨学科的联系。尽管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分为四个领域,但在实际教学中,每个领域都不应该是孤立,用跨学科的主题组织教学内容,不僅有利于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探索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可以整合知识,实现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运用。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小学科学学科必须在实践教学中得到体现。统一跨学科主题的小学科学课程内容的方法如下:(1)结合课程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课程内容之间的因果关系。(2)整理课程内容的知识结构,并利用上下之间的关系将学科分解为以下几个层次:学科的核心概念,一般方法和原理的分解概念以及具体的科学事实和现象。(3)分析和组织教学内容,并从特定的跨学科主题和学科核心概念的角度解释特定的科学问题。

2.将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与核心概念相结合

本质上,核心概念用于整合小学的科学内容。在对教材进行系统回顾的基础上,通过对同一核心概念的多次研究,逐步加深了对核心概念的理解。这个过程有助于教师整体上把握课程内容,掌握整个教学内容中的隐含线索,突破各个领域,真正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界限,帮助学生构建逻辑知识结构,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不是处于同一层次,而是受到教科书布局的限制,只能以相同的方式呈现,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整理教科书,将教学内容组织成不同层次,并突出显示不同内容的状态和功能。在逐步构建概念的过程中,要注意上下内容之间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使教学更加简洁高效。然而,在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习惯于在一般的科学概念和原理之间进行低级的重复,这直接导致学生难以转移和运用他们所拥有的知识,阻碍他们的进一步学习。

二、概念体系建设的教学价值

1.可以增进学生对学科本质的理解

如果以核心概念为指导进行教学,并促进学生对学科本质的理解,情况将大不相同。例如,在谈论“生物的基本特征”时,教师可以使用各种媒体材料作为载体,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来了解生物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树立概念。根据经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专注于有机体的特定特征,并更多地讲授有机体的外观和习性,而没有告诉学生有机体之间差异的原因。例如,在“相同和不同的有机体”课程中,学生们记得的是“雄孔雀张开尾巴; 尽管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学生要记住的是分散的科学事实。如果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各种生物的特征,然后观察同一生物种类的个体差异,最后了解生物的外观特征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那么一旦学生建立了这种等级制度,另一个例子是“鸟类的生活习惯”,老师列举了很多科学事实,例如鹰和野鸭等不同鸟类有不同的生活习惯,鹰脚趾爪十分锋利,有利于捕捉猎物;野鸭的脚蹼蹼状帮助它们在水中游泳,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进一步指导让学生树立“不同鸟类具有不同特征”的概念。当学生学习其他动物,例如“哺乳动物的生活”,“鱼的生活”和“昆虫的生活”时,可以在不同的科学事实的基础上形成相应的分解概念,如果教师帮助学生及时梳理相关内容的总结,最终可以在学生心目中形成“生命与地球上不同种类的生命,虽然形式多样,但都与其生活环境相匹配”的核心概念。一旦学生掌握了核心概念,它将有助于他们理解该主题的性质。

2.增强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许多老师会尽力一一讲解教科书中的知识要点,反复训练,甚至不遗余力地“考海战术”,但教学效果仍不理想。作者认为,如果教师能够专注于核心概念并将其广泛应用于不同的学习环境中,将有助于学生实现学习的转移。例如,当谈论“种植植物”时,老师可以从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并比较它们的异同开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更多的教师倾向于专注于某种植物的特定种植方法,并教授更多的播种方法,而没有告诉学生与种子发芽有关的条件是什么。在“种植我们的植物”中,学生们会更多地了解如何种植豆类:“ 1)挑选饱满且未受损的种子; 2)准备花盆和土壤; 3)将种子埋在一个约1厘米深的小坑中并用土壤覆盖它们; 4)将锅浇水以润湿土壤并将其放在温暖的地方。”尽管学生通过本堂课学习如何种豆,但每个步骤都是关于没有转移价值的科学事实。如果老师可以问学生“您认为与豆种子的发芽有关”,则学生可以回答“需要水”,“需要空气”,“需要阳光”等。此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设计“种子萌发”实验计划以测试他们的想法。

三、结语

一旦学生完成了层次结构的构建并且对这一核心概念有了深刻的了解,他们将在将来转移并将其应用到新的实验中,这不仅减少了学生的工作量,而且增强了他们解决现有问题的能力,正是概念体系建设的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晨光.新课标下小学科学课程的概念建构及其教学价值[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9, 33(01):36-44.

[2]杨晓鹏,梁芳.小学科学建构科学概念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6(12):364-364.

[3]蔡敏胜.小学科学课优化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师道, 2015(9):37-38.

猜你喜欢
教学价值新课程标准小学科学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价值定位及其实现的思考
PBL教学模式思路设计与教学价值分析
“趣”说英语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工体课教学价值对比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科研反哺教学在EDA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科教导刊(2016年27期)2016-11-15 21:50:56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46:59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2:57:22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3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