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诠释学视域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启示

2019-09-10 07:22李旸
学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翻译实践解释大学英语

摘要:哲学诠释学是指导翻译实践最古老的流派之一。诠释学认为“翻译即解释”,译者需要将自身视域与源文本相结合以形成新的视域从而实现理想的翻译。本文将诠释学理论与大学英语翻译实践相结合,探讨如何从视域融合的角度出发,开拓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全新模式。

关键词:哲学诠释学;解释;视域融合;大学英语;翻译实践

引言

哲学诠释学认为“翻译即解释”,翻译的前提是理解。哲学诠释学对翻译有着极大地指导作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尽最大的可能准确地再现作者当时的心理状态,将自己置身于作者所处于的历史环境当中去,并适当地将译者的视域与源语文本视域进行融合,以形成新的视域,从而将解释做到最大化。但哲学诠释学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还很有限,相关研究多数停留在诠释学与相应书籍资料的翻译上,并没有注意到诠释学对于教学方面的启示。因此,本文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中的文本与译文为例,试析哲学诠释学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作用。

一、哲学诠释学对于翻译实践的启示

诠释学(Hermenutics)一词最早源自于希腊神话中的信使、“快速之神”——赫尔墨斯(Hermes)。他长有双足双翼,因而常常往返于奥林匹亚山与凡人之间,进行信息的传递,成为了最早的“翻译家”。自此,翻译与诠释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荷兰哲学家Spinoza最早揭示出了“诠释”的基本内涵:可以直接去理解的,都是清晰明了的事情;不能够直接理解的,艰涩难懂的东西,则需要我们根据详实的历史资料去远距离的推断作者当时的精神,并进行历史性的解释。正因为这种特殊的关系,使得诠释学成为翻译研究影响最为持久且最为深远的哲学流派。

诠释学认为:翻译是一种转换,翻译即解释,翻译以理解为前提,翻译暗示了某种“自由”。从哲学诠释学的角度来看翻译的话,翻译就是一个解释的过程。朱建平(2006)中提出,翻译的过程就是解释者对原作者的意图进行重新阐释和重构,其任务是尽最大的可能准确地再现作者当时的心理状态,将自己置身于作者所处于的历史环境当中去,才能将解释做到最大化。加达默尔认为,人是一种历史性的存在,历史性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特性。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当摒弃个人偏见,积极消除因历史、时代、时间等因素和语言差异造成的误解及偏差,更好的解释出作者的意图。最正确的做法是将源语文本置于作者所在的历史语境当中去,做到历史语境与现实语境的“往返”,并适当地将译者的视域与源语文本视域进行融合,以形成新的视域。

二、视域融合:发挥教学主体的能动性

从哲学诠释学视域融合的角度出发,译者需要从自身的角度和视域出发,去理解所看到的一切。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译者需要将自身所在的视域与文本特定视域相融合,产生“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彼此理解、互为补充并有所创新和改变,从而形成一个崭新的、丰富的视域。这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非常重要,既翻译教学主体应摒弃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重新审视现有的文本译文,只有这样,译文才能突破固有的视域,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中的一个段落:

例:In previous times, people didn’t have a solid idea of childhood as being separate from adulthood. A hundred years ago, no one thought of adolescence. Until recently it was understood as a norm that their induction to adulthood was completed as soon as they graduated from college. They would now find a sensible job which would lead to a career. Then during this career they would start a family, ideally before they turned 30.

翻译:在先前的年代,人们并没有一种固有的把童年和成年分开的想法。一百年前,谁也没有想到过青春期。直到最近,人们还很自然地认为:只要他们一从大学毕业,他们的成人入门阶段就结束了。他们就会找到一份把他们引入职业生涯的合适的工作。然后在此职业生涯期间,他们会成家,三十岁之前成家更为理想。

从以上译文中可以看出,译者很清晰、流畅的的传达出了源文本的含义,对文本的整体把握都比较准确。但准确的翻译还不够,不应成为读写课堂上翻译教学的终点,而应该成为起点(陈宋洪等,2018),如“induction”一词的翻译还可以推敲。“induction”表示“the induction of sb. into a new job, company, official position”,中文解释即为就职、入门的含义。但如果直译为“成人入门”会有些直白,而且与文本的语境不符。教学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视域,将其翻译成“成人礼”一词,更能贴近文本的含义,使文本更加通俗易懂并被学生理解与接受。又如,“Then during...ideally before they turned 30” ,直译为“三十岁之前成家更为理想”可以理解,但未免过于生硬。如果结合译者的视域和文化背景,译为“实现三十而立”则更为恰当。“三十而立”在汉语里是被广泛应用的一个成语,用于表达成家立業之意,更利于学生对源文本的理解。从以上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翻译的教学过程不应本本主义,而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从哲学诠释学视域融合的角度出发,更好的解释出源文本的内涵,并让学生理解吸收。

三、结语

哲学诠释作为翻译研究影响最为持久且最为深远的哲学流派,对英语翻译教学也有相应的启示。本文以大学英语读写教材为例,具体分析了诠释学对翻译教学过程的指导作用,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墨守成规,脱离僵化死板的思维模式,从视域融合的角度出发,开拓出新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宋洪,林元龙.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对话范式的哲学诠释学建构———兼析《新视野大学英语》中的部分译文[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04(3):77-81.

[2]朱建平.翻译即解释 :对翻译的重新界定[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9(2):69-74

作者简介:李旸(1990.8-),牡丹江师范学院西方语言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英语教学法、双语教学。

猜你喜欢
翻译实践解释大学英语
预设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关于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重点问题的思考
试析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翻译活动中母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