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吉喜
当前我国许多生态保护地存在“资源诅咒”现象,即生态资源越丰富的地区,经济发展越滞后。我国自然保护区面积最大的保护区面积最大的6个省份(新疆、西藏、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其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1261萬公顷,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76.52%,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1.73%。但这6个省份2018年的GDP加起来仅占全国GDP的9.2%。
要想让生态资源丰富的西北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解决之道在于将生态资源变为生态资产,继而实现资本化。
中国近些年通过林权制度、草权制度与山权制度等改革,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生态资产交易制度与市场。生态资产所有者可通过转让、租赁、抵押、入股等形式,来交易生态资产使用权,盘活现有生态资源,实现生态资产价值的最大化。这个过程就是生态资产资本化。对生态资源丰富的地区而言,应该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与生态功能相一致的生态型产业。
要让生态资产实现资本化,首先要明晰产权,将原本属于集体所有的生态资产使用权和经营权落实到户、联户或其他经营主体,明确其经营主体地位;随后要有产权流通渠道,通过经营权登记流转平台,落实生态资产处置权的转让、租赁、抵押、入股等具体资本化的形式。
当然,在生态资源资本化的过程中,要严防过度资本化。生态资产资本化过程有时容易激发资本逐利的动机,出现“过度资本化”现象,如耗损生态资产、破坏自然景观等。因此,在生态资产资本化时,必须强调在直接利用方面要取舍有度,有规划地加以利用,防止生态资产过度资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