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X不Y”构式分析

2019-09-10 08:55张伊诺
高考·中 2019年6期
关键词:语块构式

张伊诺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构式“无X不Y”的构式义,分析其形成动因和形成机制,并对其进行语义和语用功能的探究,从语法构式和修辞构式互相转换的角度分析该构式的演变过程,最后通过“构式-语块”分析法将该构式运用到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去。

关键词:“无X不Y”;构式;概念整合;“构式-语块”分析法与教学法

引言:普通话中有一种“无X不Y”表达式,表示“条件”义或者“普遍、总括”义,比如:“无风不起浪”、“无毒不丈夫”、“无辣不欢”等表达式表示条件,即意为“如果没有……就不……”,也有表达全部、总括意义的“无X不Y”表达式,比如“无坚不摧”、“无话不谈”、“无孔不入”意为“没有……不能……”、“所有……都能……”。“无X不Y”表达式在之前就引起过一些学者的注意,例如:金苑(1997)从动宾结构的角度分析了符合该表达式的成语,将这些成语分为三类:提宾式、所字式和一字式,最终提出掌握这种成语的深层结构以理解其结构原理和特殊语义。王颖(2010)从主谓、动宾、特殊三种结构对“无…不…”型成语进行了探析,最后举例说明了该类表达式的活用。房辉(2018)基于凸显观对流行构式的“无X不Y”进行了研究,提出“不+Y”凸显了Y的附加性质义。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我们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一定的铺垫,但还有待我们从另外一些思路中继续进行研究。

本文拟从构式语法的角度重新审视具有条件义的“无X不Y”表达式,从概念整合角度解释其形成机制,运用语言表达主观性理论解释其形成动因,结合语法构式和修辞构式的互相转换原理解释其形成过程,以便将其运用到对外汉语实践教学当中去,通过使用“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使留学生真正了解此构式的意义并掌握其运用方法,使其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更进一步。

一、“无X不Y”构式的分类

“无X不Y”构式有四字成语类型的,例如:

(1)在他身经百战的一生中,无数这样的事实,构成了他牢固不拔的信念:真理的力量无坚不摧!(魏巍《东方》)

(2)各地公安机关摧毁了631个多年来称霸一方、拉拢腐蚀党政干部、无恶不作、民愤极大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文汇报》出版日期:2003-11-18)

(3)李高成见状,二话没说,端起杯子也一口喝干。酒喝到此时,两人已是无话不谈了。(张平《抉择》)

也有惯用语类型的,例如:

(4)“那些谣言不能完全不理啊。无风不起浪,总是事出有因吧。”(阿瑟·黑利《钱商》)

(5)嘉乔不明白吴升这句话的意思,吃了药,他自己感觉好一些了,方说:“从小你就教我,做人是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的,我真毒了,你又害怕,你要我怎么样呢?”(王旭烽《茶人三部曲》)

(6)陈学平笑道:“无事不登三宝殿,无缘无故我是不来。不过今天来,完全是为你的事,不是为我的事。”(张恨水《春明外史》)

(7)他们的举止就像野狗,互相抓挠,打斗,推撞,彼此背叛,无所不用其极,而且嬉皮笑脸。(卡勒德·胡赛尼《群山回唱》)

在这种传统的“无X不Y”表达式中,“X”一般是单音节的名词,“Y”一般为动词或动宾短语。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语言也随之有所变化。目前,“X”不再限于单音节的名词,也可以是双音节或多音节的名词;“Y”也不再拘泥于谓词性成分,可以是单独的体词性成分了。这种经过发展变化的“无X不Y”构式最初出自于某体育品牌的广告语,刚刚出现时受众面并不太廣泛,也只在一定领域内流行,但如今,这类新兴的类似于流行语的新型“无X不Y”表达式逐渐从单一领域走向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活跃在各个领域、各个地区,进入了每个人的生活,并且也已经不仅仅是小众的口头说辞了,同时在新闻出版、电视节目、网络搜索等大众媒体方面方兴未艾,引用率居高不下。

这种新型“无X不Y”表达式最初是来源于阿迪达斯的广告语:“No brothers, no basketball.”转译到中文就是(8)“无兄弟,不篮球。”随后,这个格式被各个领域套用,衍生出一系列新兴的流行语。例如:

(9)“无热血,不青春。”(出自综艺节目《高能少年团》)

(10)“无网购,不生活。”(出自锡林郭勒盟政府信息公开网《无网购,不生活——2018年锡盟消费者网购情况调查报告》)

并且,人们可以在该构式的“X”和“Y”的位置上根据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而随意更换词语,甚至不必考虑词性,只要听话者听得懂即可。

二、“无X不Y”的构式鉴定及意义分析

构式的最经典定义是Goldberg在1995年提出的:“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意义的配对<Fi,Si>,且形式Fi的某些方面或意义Si的某些方面不能从C的构成成分或从其他已有的构式中得到严格意义上的预测,C便是一个构式。”(Goldberg 1995)此定义蕴含两个判定标准:1.构式是形式和意义的配对;2.从构成成分不能预测整个构式的意义。后来Goldberg又在该定义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修改:“任何格式,只要其形式或功能的某一方面不能通过其构成成分或其他已确认存在的构式预知,就被确认为一个构式。”(Goldberg 2006)据此,我们可以鉴定出“无X不Y”表达式属于构式,原因是:该表达式有其自身结构,同时也表达了其独特的意义,二者是互相匹配、相辅相成的;同时,“无X不Y”表达式的意义不是简单的“无X”和“不Y”的意义的相加,整个表达式所蕴含的意义无法从这两个构成成分的简单连接而推出。这两个条件完全符合构式的鉴定标准。

对于“无X不Y”构式的意义,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种:

(一)表条件:“X”是“Y”发生的条件。比如上文例(4)中的“无风不起浪”,意为“如果没有风就掀不起波浪”,用来比喻事情发生,总有个原因。这里的“风”就是“起浪”的必要条件。例(6)中的“无事不登三宝殿”是指“如果没有事情就不踏足三宝殿”,“事”就是“登三宝殿”的条件。“无辣不欢”这个词我们也经常会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用到,它的意思就是“如果没有辣的食物,吃饭就不畅快。”形容嗜辣成瘾,难以割舍,辣的食物就是吃饭的条件。再如:新兴的流行语形式的“无X不Y”构式大都是表条件的,例(8)的“无兄弟不篮球”指的就是“如果没有兄弟,就称不上是打篮球了”,即“如果不和兄弟一起打篮球,那就丢失了打篮球的乐趣。”例(10)“无网购,不生活”也是表条件义的,即“如果没有网购,就丧失了生活的乐趣。”同样,例(5)和例(9)都包含着条件义。

(二)表普遍、总括、全部义:意思可总结为“没有……不……”、“所有……都……”。比如例(1)中的“无坚不摧”指的是“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摧毁”,“所有坚固的东西都能够摧毁”,用来形容力量非常强大,这里就总括了全部坚硬的东西。再如例(3)中的“无话不谈”,这里如果理解成条件义的“如果没有话就不交谈”在语法和逻辑上确实成立,但如果这样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它指的是“没有不说的话”,即彼此之间没有保留,所有的话都能说。与此相同,例(2)和例(7)也都是表达这种普遍、总括意义的。由此,笔者认为“总括”义可以说是一种深层含义,比如“无孔不入”,如果从其表面理解,就很容易解释成为“没有孔就不进去”,但实际上应该做更深层的理解,实际意义为“遇到空隙就进入,所有孔都进”,这其实可以用构式的鉴定标准来解释,即“无孔不入”不是简单的“无孔”和“不入”的意思的相加,而是这两个构成成分结合起来产生了特殊的深层意义,不能从表层意义的简单连接得出。

三、“无X不Y”构式的形成机制及其形成动因

3.1 “无X不Y”构式的形成机制

对于“无X不Y”构式的形成机制问题需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来解释。概念整合理论也叫概念融合理论,是第二代认知科学的新发展,也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整合”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有效地批判了流行多年的传统组合论,认为语句的意义不等于其组成部分之和,它们在建成较大单位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新创信息。(中国社会科学网)概念整合理论的核心可提炼为“1+1>2”,而将此理论投射在构式的分析上就可以解释为:一个构式的若干个构成成分的意义简单连结起来并不能代表整个构式的最终意义,各个成分串联在一起会产生特殊的“化学反应”,使最终的结果有其独特的意义和表达效果。“无X不Y”的两个构成成分“无X”和“不Y”的意义简单串联起来的结果是“没有X就不做Y”,但这只能算是“无X不Y”所表达的含义中的一种,所表达的是条件义;而像另一种比如“无恶不作”这个构式,如果简单地通过“无恶”加“不作”含义的直接连接表示“没有坏事就不做”这样理解,显然不合事实。它实际的意义表示“没有哪件坏事不干的。指干尽了坏事”,最终体现的是全部、总括义,超过了通过表面意义就能够理解的范畴,这就可以用概念整合理论来解释,而这个意义就是概念整合之后所体现出的浮现意义(emergent meaning)。

概念整合理论是由美国语言学家Gilles Fauconnier在其专著《思维与语言中的映射》(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1997)中正式提出的,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概念整合网络,它指的是以框架为结构的心理空间网络。一个完整的概念整合网络包括四个概念空间:输入空间Ⅰ(Input SpaceⅠ)、输入空间Ⅱ(Input Space Ⅱ)、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以及合成空间(Blending Space),以“无X不Y”为例,其形成的概念整合过程图示如下:

3.2 “无X不Y”构式的形成动因

构式的形成动因与语言的主观性有关。所谓“语言的主观性”是指: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说话人的话语里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也就是说,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Lyons 1977)。表条件义和总括义的“无X不Y”构式都蕴含着说话人运用此格式时的态度,“没有X就不能Y”和“所有X都Y”这两种含义都表示强调的意味,强调的重点都是“X”,譬如表条件义的“无奋斗不青春”这里强调的就是奋斗的重要性,如果不奋斗,青春就将没有意义,奋斗就是成就青春的条件,而“无奋斗不青春”是说话人自己的想法,并没有客观事实作为依据,具有强烈的主观性,但却很少有听话者会对这个想法产生异议,为什么呢?因为说话者跳出了“直抒胸臆”的圈子,用客观的话语替代了“我想”、“我认为”这些主观性明确的词语,并且言之有理,自然会引起大多数听话者的共鸣,但实际上,它的本质依旧是主观化的结果;再如表全部、总括义的“无书不读”表示“没有什么书不读”,就是所有类型的书都读,“无”和“不”叠加形成一种双重否定反而表示肯定的结构,更加起了强调的作用,加强了肯定语气,将说话者的主观情感表露无遗,从而成就了该格式,使之成为一种构式。

此外,语言中的经济原则也推动了“无X不Y”这一构式的形成。法国语言学家马丁内曾这样解释语言的经济原则:经济原则必须以保证完成语言交际功能为前提,同时人们有意无意地对言语活动中力量的消耗做出合乎经济要求的安排,从这一原则出发能够对言语结构演变的特点和原因做出合理解释。也有语言学家把这种经济规律归结为“人类的懒惰”,正是因为这种“懒惰”才推动着语言的不断发展演变。“无X不Y”这一构式其实就是能将所要表达的意思完全表现出来并且经过了最大程度的压缩,最终形成的最简洁、最经济的表达形式。上文所提到的两种含义的“无X不Y”构式都遵循着这一语言经济原则,例如表条件义的“无摄影不旅行”,其实就是“如果旅途中不拍摄沿途的所见所闻就不是真正的旅行,旅行过程中离不开摄影”的缩略形式,像这种构式不仅简洁不啰嗦,同时也将原义表达得清晰明了,并且相对比而言,“无摄影不旅行”这种表达形式更能够突出重点——强调“摄影”对于旅行的重要性;再如表达“什么事情都知道,没有什么是不懂的”这个意思就可以用简洁凝练的构式“无所不知”或者“无所不晓”来表达,形式更加短小精炼同时易于理解,体现出语言的经济原则。

四、“无X不Y”构式的语义及語用特征

“无X不Y”构式的语义及语用特征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强调了“X”对于“Y”的重要性。无论是表条件还是表总括,此构式的核心词都是“X”,这个“X”一般都是体词性词语,可以是一个单纯的名词如“无兄弟不篮球”,也可以是形容词作名词的用法如“无恶不作”,还可以是特殊词语如“所”字、“一”字,例如“无所不用其极”、“无一不包”等,当然也不排除有谓词性词语,像“无摄影不旅行”、“无唱K不聚会”等类型的构式,这些类型实质上都是对于在“X”位置上的词语的凸显,“Y”则可理解为支配“X”的动作或是“X”所在的领域范畴。

(二)充分体现了语言的经济原则,具有极强的简洁风格。“无X不Y”构式降低了长句、复句的复杂性,最大程度地将其浓缩,却保留了精华部分,使表达效果更加凝练且更易抓住话语重点。

(三)蕴含着说话人的主观情感态度,体现了语言的主观性特征。“无X不Y”构式具有强调作用,例如“无恶不作”就强调了所有的坏事没有不做的,突出作恶之人的品行之坏,生动地表明说话人对作恶主体的厌恶之深。“无兄弟不篮球”则强调兄弟对打篮球这项运动的重要性,表明说话人对兄弟友谊的珍惜。

(四)“无X不Y”构式具有极强的能产性,“X”和“Y”的位置所能填入的成分多种多样,绝不限于一种词性,也不拘泥于同一领域、同一范畴,就算是同一范畴的词语表达也可以随意变换,譬如同是旅行这一范畴,可以说“无摄影不旅行”,也可以说“无陪伴不旅行”,还能见到“无购物不旅行”这种表达,当然也可以变换成“无购物不出国”,可见“X”和“Y”所在位置可以根据说话人想要表达的信息任意更换内容,具有极强的“包容性”。

五、从“语法构式和修辞构式的互相转换”角度解释“无X不Y”构式

刘大为在2010年发表了《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一文,提出了“修辞构式”这一概念,并明确指出“具有可推导性的是语法构式,当新的表达动因作为构式义加在语法构式上时破坏了构式的推导性而形成的具有不可推导性的是修辞构式”,“修辞构式与语法构式是一个连续体的两端,当中只有模糊的过渡地带而没有截然的分界”。这里的“修辞”之义与传统意义上的修辞概念不同,指的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大量不典型、非常态、使用受到一定情境局限的句子”。既然是非常态的使用,那么在日常对话中的使用频率定然不高,只能在一定的言语环境中才说得通。所以修辞构式的演变与发展就有两条路可走:

1、该修辞构式的形式单一不可变,只能在它曾经出现过的那一种句子情境中继续使用,不能推广延伸到其他上下文情境中,那么这种修辞构式就无法进一步地发展,只能站在原地踏步、停滞不前。

2、该修辞构式在一开始只用在一种固定环境中,但它的形式可变性极强,构式中某些位置上的词语可替换,构式的框架形式具有强烈的推广性,能够延伸到其他不同句子中去。它的具体形态经过一系列的改变及在不同领域内的广泛使用,逐渐地固化,成为一种新的语法构式。这就是修辞构式转变到新语法构式的过程。

本文将从“语法构式→修辞构式→新的语法构式”这一演变过程来解释“无X不Y”构式的推广及意义演变过程。

我们知道,传统的符合“无X不Y”构式的词语不胜枚举,除了少数多字词语如“无所不用其极”、“无事不登三宝殿”以外,大多数都是四字成语,比如:无坚不摧、无往不胜、无微不至、无处不在、无所不知等等,这些包含“无X不Y”格式的词语就是已有的语法构式,并且意义大多表示“全部、所有的…(名词)都能…(动词)”。直到出现了阿迪达斯的广告“无兄弟不篮球”,该构式的性质便发生了演变,“不”后面的“Y”不再局限于动词或是动词短语,而是可以出现名词了,它就相当于一个修辞构式,当时只用于阿迪达斯品牌所在的体育领域。但由于“兄弟”和“篮球”位置上的词语可变性极强,可以任意替换,只要能使听话人明白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即可,所以便出现了五花八门、千变万化的“无…不…”形式,比如说拓展出现的“无热血不青春”、“无火锅不中国”、“无网购不生活”、“无噱头不新闻”等等,“不”后面的词语都是名词,现在来看也已经是司空见惯了。这些新出现的、不同于传统的形式我们暂且称其为流行的“无X不Y”构式,它们大多都是表示条件的,“X”的部分就是条件。这些流行的构式在生活中被运用得越来越多,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逐渐开始变为固定的格式框架,只要在里面变换新词就可以构成新的意思,于是就相当于变成了新的语法构式。这就是由语法构式变成修辞构式再转变为新语法构式的过程。

六、“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与“无X不Y”构式对于留学生的教学

“语块”指的是一个构式中以一定的句法形式相对独立地承载该构式的一个语义单元的句法语义聚合体。(苏丹洁、陆俭明《“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2010)例如:“桌上摆着一本书”中的“桌上”、“摆着”和“一本书”就分别是一个语块。“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指的就是分析构式与组成它的各个语块是如何以“整体-部分”的关系存在的,是如何连接的、如何解释各语块的意义,以此来解释该构式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

“无X不Y”对于留学生的教学就需用到这种“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以流行构式“无奋斗不青春”的教学为例,提出具体初步的教学方法:(该构式的教学最好是针对中高级水平的留学生。)

1、首先确保学生们已经理解了“奋斗”和“青春”二词的意义;

2、其次让学生们同时用这两个词造出一个句子,模拟学生描述情境:“青春需要奋斗”、“奋斗的青春才是最美丽的”、“每个人都必须为了自己的青春而奋斗”这样的句子,随后表明这些说法都是正确的,但同时告诉学生们其实有比这些句子更简单、更流行的表达方式,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3、直入主题,直接告诉学生们可以使用“无X不Y”这个格式来表达以上他们所造句子的意义,此时板书这个构式,并将其用竖线分成“无X”和“不Y”两个部分(即两个语块),直白地将它们分别解释为“没有X”和“不是(能)Y”的意思,然后把它们用一个连接词“就”连接起来,形成“没有X就不是Y”的意思,进一步解释为“没有X就不能叫做Y”,确认学生完全明白这个意思;

4、引导他们把“奋斗”和“青春”两个词分别填入X和Y的位置,即形成“没有奋斗就不能叫做青春”這个意思,告诉他们这里的“奋斗”就是“能够叫做青春”的前提条件,即“X”就是“Y”的条件,通过这个例子的带入使他们理解这个构式所隐含的表示条件的意义;

5、继续用这个构式举例,让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在举例时,可以适当配合图片和小视频来教授,例如教授“无兄弟不篮球”时就可以配上一张带有几个兄弟一起打篮球情景的照片或者是稍带情节的短视频,这样不但可以引起他们上课的兴趣,集中注意力,还能够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这个构式;下一步就是充足的练习,让他们练习自己用这个构式造出符合常理的句子,在练习中不断纠正错误,直到他们能够完全掌握这个构式为止。

用这种方法教学就利用了“构式-语块”教学法,将整体分解为部分,拆分之后再组合,能够使构式所表达的含义更好地被理解。这种分析法和教学法同样也为对外汉语各种句式的研究与教学提供了借鉴意义。

七、结语

本文从构式语法的角度重新审视了“无X不Y”表达式,认为该表达式蕴含两种意义:(1)表示条件义;(2)表达全部、所有、总括之义。依据构式的鉴定标准来判断,我们认为第(2)种含义可以理解成为是第(1)种含义的深层意义。随后,我们结合概念整合的理论以及语言的主观性理论重新探讨了“无X不Y”构式的形成动因和形成机制,其中,语言的经济原则也起着一定的助推作用。我们又将该构式的语义及语用功能划分为四个角度分别展开探讨,认为“X”的部分才是整个构式所要强调的核心部分。结合着刘大为先生在2010年所发表文章中的“语法构式→修辞构式→新的语法构式”这一线索,我们按此逻辑顺序分析了传统的四字成语式的“无X不Y”构式演变到新兴流行的“无X不Y”构式的过程,其中包含了特殊的演变和固化过程。最后,我们重点从对外汉语实践教学的角度,设计了一个针对“无X不Y”构式的教学过程,运用了“构式-语块”的分析法和教学法,将其重新拆分组合,有利于留学生对于构式隐含意义的理解和掌握,丰富他们的语言素材,该方法对于对外汉语的句式教学也具有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满华 关于构式的范围和类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11月第6期

[2]江蓝生 概念叠加与构式整合——肯定否定不对称的解释[J],《中国语文》2008年第6期

[3]金苑 动宾结构的“无A不B”型成语[J],《汉语学习》1997年03期

[4]陆俭明 “句式语法”理论与汉语研究[J],《中国语文》2004年第5期

[5]邵敬敏 汉语框式结构说略[J],《中国语文》2011年第3期

[6]沈家煊 概念整合与浮现意义——在复旦大学“望道论坛”报告述要[J],《修辞学习》2006年第5期;

[7]沈家煊 語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1年7月第4期

[8]李文浩 “爱V不V”的构式分析[J],《现代外语(季刊)》2009年8月第32卷第3期

[9]王志英 情态动词的隐性否定功能——以“能+不+VP”构式为例[J],《汉语学习》2013年10月第5期

[10]王志英 强化否定构式“小心别VP”[J],《汉语学习》2014年8月第4期

[11]苏丹洁、陆俭明 “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J],《世界汉语教学》第24卷2010年第4期

[12]吴为善 《构式语法与汉语构式》[M] 上海:学林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语块构式
语块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语块教学策略
明辨概念,确立学科研究范式
信息化环境下英语语块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语块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掌握预制语块有利于提高翻译学习者短期记忆
预制语块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构式语法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简论Goldberg的认知构式语法
语言的单位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