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心衰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实施早期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晚期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则在早期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脑钠肽以及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力衰竭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肾脏替代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肌酐、尿素氮以及脑钠肽水平,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与肾损伤,治疗效果十分确切,颇具应用价值。
关键词:心力衰竭;急性肾损伤;肾脏替代治疗;早期
【中图分类号】R5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6-130-02
心力衰竭(HF)指的是适量静脉回流情况下,因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使得心排血量不能满足维持组织代谢需要而导致心脏循环障碍。急性肾损伤(AKI)则指的是肾功能在短时间内明显下降并且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发生紊乱,使得毒性代谢产物在体内堆积起来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心力衰竭合并急性肾功能损伤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情况,使得患者心力衰竭程度加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当前,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作为一种血液净化方式已在危重症患者治疗方面有所应用。虽然该治疗手段在危重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得到业界的肯定,然而业界对其在治疗心力衰竭合并AKI中的应用时机尚有争论。本次研究旨在探究对心力衰竭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应用CRRT的效果,详见下文。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52.15±2.27)岁;观察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52.73±3.1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具体方法实施步骤为:⑴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包括利尿以与营养心肌,采用多巴胺等药物提升血压,使用硝酸酯类与洋地黄类药物以扩充血管和强心,并且采取必要措施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依据患者情况给予营养以及机械通气支持。⑵对患者实施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将双腔透析导管经患者颈内静脉或者股静脉放置,从而建立起血管通路,采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模式与成品置换液,前稀释速度与血流速度分别控制在2-4L/h与120-150ml/min,依据患者病情确定超滤量与肝素使用量,治疗次数控制在3-5次,一个治疗周期为0.5-1d。⑶对照组在晚期实施CRRT治疗,相关指征需达到:2d内有少尿出现且无高血钾,Scr≤200μmol/L。⑷观察组则在早期实施CRRT治疗,相关指征需达到:持续少尿时间不低于3d,Scr超过200μmol/L或者存在高钾血症。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以及评价标准包括:⑴血肌酐(Scr):借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组患者Scr进行测定;⑵尿素氮水平;⑶脑钠肽(BNP):应用放免法测定BNP;⑷心功能指标:包括心排出量(CO)、心脏每搏输出量(SV)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经SPSS22.0软件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Scr、尿素氮以及BNP水平
治疗后,观察组Scr、尿素氮水平以及BNP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O、SV与LVEF等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心力衰竭很容易引发肾脏问题,如肾瘀血、肾脏血液灌注不足以及肾功能受损,严重时还会引发肾衰竭。随着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会将患者兴奋交感神经等相关系统激活,使得患者血管加压素不断增加,提高患者血压,加重了患者心脏负荷,从而导致HF病情更为严重,使得肾脏受到损害,最终形成恶性循环。HF合并AKI患者往往大多体内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存在紊乱情况,并且血流动力学失稳,严重者还会存在多器官功能不全的情况。鉴于此,治疗该疾病不仅需要治疗心力衰竭,还需要纠正患者的肾功能,有效抑制恶性循环。
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是一种产生于上世纪末用于治疗重症肾衰的技术。随着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现阶段的CRRT疗法不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高,能够清除循环中的毒性代谢产物、炎性介质以及体内多余液体,还能对电解质、水盐代谢以及氮性血症进行持续稳定的控制,可为患者营养支持与药物治疗提供有效保障[5-6]。鉴于此,CRRT疗法在危重症患者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同常规透析治疗相较,对心力衰竭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实施CRRT治疗,更具持续性,既能维持动脉压的稳定性,改善肾脏血液灌注,抑制肾脏进一步损伤,又能改善心功能,稳定体内循环,有助于肾功能的恢复。虽然CRRT疗法具有突出的优势,然而在应用时机方面业界尚未达成共识。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以及脑钠肽均较对照组低,CO、SV以及LVEF等心功能指标均较对照组优。这表明了对HF合并AKI患者在早期应用CRRT治疗较晚期疗效更为突出,能够降低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以及脑钠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有助于肾损伤的恢复,很有必要扩大样本深入研究和探索。
综上所述,对心力衰竭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肾脏替代治療,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肌酐、尿素氮以及脑钠肽水平,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与肾损伤,治疗效果十分确切,颇具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丽春.比较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IHD)对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09):29-30.
[2]陈丽珍,邓文龙,袁胜坤.肾阻力指数的测定在指导急性肾损伤CRRT最佳时机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5):148-152.
[3]伊双燕,骆雷鸣,付士辉,等.高龄严重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肾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及肾功能恶化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573(18):32-37.
[4]张友华,吕光宇,张磊,等.局部枸橼酸抗凝在心脏术后合并急性肾损伤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0):103-106.
[5]唐皓.不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开始时机对120例合并急性肾损伤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 71-72.
[6]曹蕾,汪蓉,邓春艳,等.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6):855-857.
作者简介:何宇霞,女,1985年9月出生,本科学历,民族:壮族;籍贯:广西;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重症医学;职称: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