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文
摘 要:文化教育要重视素养教育,使学生应当具备的并且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及终身发展所需的意志品质和能力素养,如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高中政治作为学校德育主阵地,既要立德树人,又要承担高校选人用才的任务,培养学生政治核心素养,要求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探索。
关键词:素养;政治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模式
文化、教育是用来培育人的,教化、培育什么样的人,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要求,古今不同,中外有异。
一、中华文化历来重视人的素养培育:国家社会需要为之进行前瞻性的顶层设计
自古至今,我国文化都重视人的素养的培养,《易经》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说观察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就可以知道时序季节的变化,而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美好情操、美好品德,就可以教化天下人民,让人的境界提升,也让社会发生变化,成为“文化”一词的最早来源。
我国古代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进一步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即人的天赋素质是相近的,因而提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既顺应了人们发展自身素养的需要,也说明人的素养是多方面的。
而且国家、社会、时代及人本身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国家、社会需要为之进行前瞻性的顶层设计,提出或设计关于人素养共同的核心的东西,以解决面向未来,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以及他们应该具备哪些素养等问题。不仅使其能够更好地工作与生活,还能促进国家的繁荣昌盛。
我们常说要“文以化之、教化天下”。作为一个过程,它是一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是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体力的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自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力量;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
二、高中政治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国外如欧盟、澳大利亚、美国、芬兰、新西兰、新加坡等纷纷进行核心素养研究,提出关于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
我国提出的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贯彻实施核心素养教育有利于改变我国教育领域内始终大量存在的“唯分数论”的现象。使教育在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的基础上,更突出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进而生成真正能够使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
根据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14门课程标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核心素养是: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突出了“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重要性,凸显了国家意志和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
可见,高中思想政治立德树人的课程性质和体现国家意志、国家利益的核心素养,要求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必须
三、为国家人才培养落实“顶层设计”: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探究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既要承担德育重任,又要承担为高校选人用才的任务,需要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要探究区别于以往以说教、灌输为主要特征的新模式。这要求教师要明确立德树人的责任与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时刻牢记“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学科使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砥砺前行。
引导学生在学教材、学生活、学常识的过程中形成政治核心素养。高中政治有四个教材模块,每个模块教学都应该设置不同的侧重点。
1.经济生活教学:要突出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主体地位及收入分配制度、政府宏观调控、全面小康社会、改革开放成就、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等内容,引导学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政治认同;认清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与趋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全面理解深化改革的进程,把握发展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
2.政治生活教学:要加强国体、政体及政治制度、政治生活参与教育,在政治认同方面引导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树立法治意识,自觉主动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发自内心的遵法学法守法用法,有序參与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具备公共交往中善于对话协商、沟通合作、表达诉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有担当、有尊严的中国公民。
3.文化生活教学: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发展规律、文化作用、中华文化等教育,在政治认同上形成对国家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同,坚持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目标自信,成为有信仰的中国公民,树立立场理想信念;科学精神方面则展现人生智慧,成为有思想的中国公民,在公共参与方面表现出承担文化发展责任的积极态度和行动。
4.哲学生活教学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认清社会发展的规律与趋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全面理解深化改革的进程;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讲究科学精神;通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形成政治认同,从而主动自觉地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5.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主动体验探究过程,获得相关知识及社会实践经历,进而获得本课程学习的必备能力、关键品格和核心价值。
作为政治教师,我们要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立足学科阵地,切实转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政治核心素养,落实好立德树人目标,做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人民满意的教师!为国家未来人才培养做好“顶层设计”。
参考文献
[1]谢先念,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4)
[2]韩丰宇,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学业质量评价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9(1)
[3]陈文文,浅谈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政治课教学[J]学周刊,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