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切入,洞察文言文的精髓

2019-09-10 06:25胡志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69期
关键词:切入点文言文高中语文

胡志明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找对切入点,促使学生真正读懂文言文作品。将文体特征作为切入点能让学生更有条理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将表现方式作为切入点能让学生的思维逐步提升;将谋篇布局作为切入点能让学生的思维整体化;将结构变化作为切入点能让学生的探究更加深入。这样巧妙切入就能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作品的精髓。

【关键词】高中语文;切入点;文言文

文言文内容千变万化,这给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作品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学者叶圣陶认为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运用教材中的课文是为了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文言文作品虽然看似无规律,但是若能在对切入点,则能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笔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尝试从文体特点、表达方式、谋篇布局和文章结构等方面入手,促使学生找到学习文言文的规律,让学生品读文言文的效率得到提升。

一、文体特征,内容条理化

文体特征是区别不同文章的显著标志,阅读文章的时候要有一定的文体意识。文言文作品也能分成若干不同的文体,主要有游记类作品、史传类作品、论说类作品、辞赋类作品等。每一种文体都有自己的特点。笔者在教学中围绕文言文作品的文体,抓住不同文体的特点进行教授,这样就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条理化。

必修5第17课《游褒禅山记》是一篇游记,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围绕游记的特点进行教学,让学生既能了解一般游记的特点,又能了解《游褒禅山记》的独特之处。首先要让学生尝试通读文章,并说说文章的内容是什么。学生认为:“文章先扣紧题目,说了褒禅山的由来,而后则介绍了褒禅山的景物特点,最后还说了自己未能深入后洞所产生的感想和体会。”笔者鼓励学生尝试从中总结游记类作品的特点,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游记类作品首先要写好景物,其次还要借景抒情,借助所观之景表达自己的情感。”笔者又鼓励学生说说这篇文章和其他游记类作品的不同。学生认为:“一般作品都会抒发自己愉快、悲伤等个人情感,但是这篇文章还写了自己的理性思考。”

游记类作品的特点是注重使用情景交融的创作手法;史传类作品的文体特点是突出人物特征;论说类作品的文体特点是进行论说,并很讲究逻辑层次;辞赋类作品的特点是注重抒情,语言很有特色,而且还常常在结尾的地方发表议论。若能在教学中抓住这些特点,则能让教学的内容更具有条理化。

二、表达方式,思维渐进化

文言文作品在表达方式上也很有特点,常常运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先抑后扬、虚实结合等表达方式。笔者在教学中常常鼓励学生围绕文章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分析。首先找到相关的句子,具体分析写作手法;其次抽象出各种不同表达方式的特点是什么;最后在阅读其他作品的时候举一反三地展开鉴赏。这样能让学生的思维逐步发展,渐渐地掌握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在鼓励学生阅读必修2第14课《阿房宫赋》的时候,笔者让学生尝试探究文章的表达方式。学生感受到这篇文章十分擅长描写,通过详细的描写展现了阿房宫的具体风貌。此后笔者鼓励学生进行总结,学生大胆提出:“这种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正是赋这种文体的独特之处。”笔者让学生探究作品怎样使用借古讽今的方式抒发自己的观点。学生尝试表达:“作者描写阿房宫的景物,其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借古讽今。”在拓展阅读方面,笔者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地看看还有哪些作品也具有相同的特点,并鼓励学生阅读《六国论》等作品,学生体会到该作品也具运用了借古讽今的表达方式。

笔者还鼓励学生重点分析文言文怎样展开叙述、描写和抒情,尝试探究不同表达方式的特点是什么,并结合所阅读的文章进行分析,说说在文章中怎样将不同的表达方式融合在一起。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逐步发展,掌握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三、谋篇布局,审视整体化

著名教师余映潮在教授文言文作品时常常引导学生从表达方式和文章的章法上入手进行分析,对文章进行重新分段,并探究作品的谋篇布局之妙。文言文作品从谋篇布局看能按照起承转合分成四个部分,若能将它们整合在一起进行理解,则能让学生的思维逐步趋于整体化,对文言文的理解也会更深刻。

在学习必修2第16课《项脊轩志》的时候,笔者鼓励学生关注文章谋篇布局的特点,尝试让学生先找到文章的线索,然后再展开阅读。首先让学生找出文章的明线,学生认识到:“项脊轩就是文章的明线。”“那么,文章是否还有隐藏的暗线呢?”“作者对于项脊轩生活的回忆和对于亲人的情感,是一条暗线。”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找到了文章谋篇布局的特别之处,对作品的阅读也趋于整体化。此后,笔者鼓励学生尝试分析文章分成哪几部分,并找出文章中的过渡句,说说作为为何将过渡句放在这个位置,这样学生能更好地了解作品谋篇布局的特点。

学生在阅读文言文作品的时候,常常会只是关注文章中的核心部分,但是却忽略了作品谋篇布局的特点,若能让学生整体性地阅读文章,则能让学生更了解作者的创作思路,体会到作品的结构之妙。

四、结构变化,探究深入化

在文言文作品中,有时候结构会突然出现变化,这些变化处往往会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感觉。笔者鼓励学生深入探究作品结构变化之处,思考作者为何采用交换位置、省略留白等方法进行创作,作者的创作对整篇文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样学生的理解就会更深刻。

在鼓励学生阅读必修2第15课《赤壁赋》的时候,笔者着重让学生探究作品结构的变化处。鼓励学生说说:“文章一开始写了什么?”学生回答:“写了游览之乐。”“那么文章一直都是写乐吗?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表达了阅读感受:“作者没有一直写乐,而是写了悲。”“那么悲情之后呢?又有什么变化?”“又写了乐。”“为何会出现乐而悲,悲而乐的结构呢?这样是不是很矛盾呢?”学生从这个特点深入下去,有所感悟:“作者展现了理想和幻灭二元对立结构。”

探究文章的结构变化处能让学生围绕疑问处展开思考,将其作为阅读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找到打开作者内心世界的钥匙,从而更好地读懂作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若能找对文言文教学的切入点,可以促使学生展开举一反三地阅读,洞察文言文的精髓,并有效提升高中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当然,在这方面,我们需要研究的还有很多、很多。

参考文献:

[1]方正,龙芳琴.文言文教学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J].语文建设,2018(12):35-38.

[2]朱兰萍.对高中语文文言文高質量的教学措施研究[J].读与写(教师),2019(4):262-264.

猜你喜欢
切入点文言文高中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找寻“切入点”,巧解“数学题”
会背与会默写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文言文阅读练习
例举高中数学解题切入点的找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