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程度不断加深,同时,也代表了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各国从不同的角度参与国际分工,使得各国企业加入经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实现价值的创造,促进各国企业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当中,如何使得我国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地存活并发展下来,是当前企业在国际化经营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对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现实选择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际化;经营战略;现实选择
0 引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国际化经营是必然趋势。可以说,这种趋势对企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如何更好地迎接大型企业的挑战,同时应对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对国家和企业层面都具有深远影响。
1 国际化经营含义
一般来说,企业国际化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更大的市场、更好的资源和更高的利润,突破一个国家的边界,从事跨国界的生产、销售和服务活动。它主要包括:(1)商品在国际间的交换,即国际贸易;(2)对外直接投资。(3)劳务输出,包括市场广告、法律服务、财务信息咨询、保险、货物运输、会计以及管理技术咨询等服务的输出;(4)国际间接投资,包括证券及不动产投资等。
2 我国的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投资收益波动较大,盈利能力有限
在“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的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融资需求大,建设周期长,与一般项目相比,风险更加难以预测,不确定性增加,长期投资的风险水平持续上升。由于在海外的投资市场与国际投资市场有更加密切的联系,汇率、利率的波动都会影响我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致使中资企业海外资产收益普遍较低。企业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应更加注重资产的质量,建立更加完善的风险识别机制,降低不良资产率。
2.2人才不足,经营制度不完善
国际化经营对人才和管理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我国企业缺乏专业的国际化发展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熟悉当地的法律、文化、宗教、风俗等,还要依据国际法律法规从事相关事务。在经营管理体制上,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企业管理体系不够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完善,整体工作效率有很大提升空间,人力资源管理受到一定限制,不能有效发挥人才的作用。在欧美发达国家,人工成本占其产品成本的至少1/3,并且存在各种体系来培养人才;比如,2015年,中石油拥有员工167万,利润总额1300多亿元,而美孚仅仅8万员工就能创造160亿美元的利润。由此观之,我国企业在人才和经营模式上仍存在很大不足。
2.3对外投资结构持续多元
进入21世纪后,中国不再仅依赖外国投资,中国企业扩大了选择范围,融入了世界,国际化的速度越来越快,成为全球价值链网络不可或缺的中心环节。在全球化经营过程中,中国企业将自己的业务模块(包括原材料购买、市场产品制造、核心技术研发、自行销售链建设、广泛的外包业务等)划分为多元化。在投资流动中,2018年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主要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采矿业。与此同时,未分配的外国投资受到抑制。其中房地产业、演艺业、体育等领域的外国人投资在2018年没有新的事业。在投资方式中,特许经营权、现货投资、联合投資、股权更换、投资营地整合等多元投资方式呈现出积极的发展趋势。
3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现实选择
3.1要合理选择进入海外市场的时机、规模以及模式
早进入市场的企业具有明显的信息优势,有利于企业树立品牌形象,并先于对手捕捉市场需求,能够更好地刺激当地的消费市场,提高自身的市场份额以及销售额,并实现经验曲线效应,可以将服务产品和服务顾客有效地联系起来,提高成本的转化效率。但是,提早进入市场也会存在一定的先天性劣势,包括先驱者成本以及风险问题。作为先行者的企业需要承担了解当地经营诀窍的成本、教育顾客的成本以及失败的成本等。因此,我国企业在进入海外市场时需要选择适合的时机,通常会在其他跨国企业立足之后稍晚进入。这是由于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缺乏有效的经验,如果其他的跨国企业进入到一个市场之后并建立起新的市场机制,这样在我国跨国企业参与和融入当地市场时便会有效地减少阻力,存活的几率将会大大提升。另外,企业还需要考虑进行跨国经营的规模,大规模地进入意味着大量的成本和大量的投资,可能会对市场竞争的本质产生重大影响,有利于实现先行优势和提前建立市场份额;小规模的进入可以允许企业学习海外市场的相关经验,同时,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3.2.政府需加大力度扶持企业进行海外投资
目前,“一带一路”政策给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了平台,但随着各大小企业的深入参与,法律差异、政治风险与文化差异等问题所带来的限制日渐凸显,再加上“逆全球化”势力的影响,导致企业海外投资遇到阻碍。在此情况下,亟需政府重视海外投资环境的维护,政府可拓宽国外融资渠道,在资金方面给予“走出去”企业一定的支持。对企业海外投资的宏观调控需落到实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加强指导力度,提供各国真实的投资环境分析报告,避免企业受到政治风险的阻碍,使我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健康发展。
3.3注重品牌建设,推进品牌战略
品牌不仅是生产者用来区分产品与其他竞争对手的重要标志,而且是企业的无形资产。首先要树立品牌意识。产品得到消费者的喜好和认可时,企业必须认识到消费者对产品的好处,提高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相关性,这时构建品牌战略可能成为首要任务。树立品牌知名度有利于形成企业形象,提高消费者对产品使用的印象,强化生产者对产品质量的监督,保护消费者利益,在企业经营乃至国家品牌战略计划的实施中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3.4立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对国际化经营的监管
我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应该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控制风险,建立健全的风险识别和防范机制,由单一交易的风险管理向综合性、系统性的风险管理转变。完善境外机构的经营理念,加强风险机制的建设,明确风险管理部门和境外分支机构的职责,减少违规现象的发生。与此同时,应加强对海外分支机构的监管,保证业务真实性,保证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不断完善国际化经营的监管工作。
3.5制定长期发展战略
企业国际化经营中面临很多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树立长远的发展规划,积极应对各国地产业开发的要求,体现绿色发展的特点和优势。一方面,做好全球资源和项目布局规划,需求更多的发展机遇,不断扩大自身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考虑整体发展趋势。另一方面,统筹上下游发展,开发出勘探、炼化、销售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格局。不仅如此,中国企业要明确投资规划,提升资源运作效果,保持适当的投资比例,确保产出比的最大化。
3.6国外设厂,生产本地化
在国外建设生产基地可以避免直接出口的贸易壁垒,该种模式是基于国外当地生产成本较低的前提下才可适用的。采用该种模式的企业大都是生产技术成熟且在国内市场的销售情况较为稳定的大企业,据调查可知,中国企业在国外设厂主要分布在东南亚、非洲等发展中国家,这些地区缺少先进技术以及设备,但人力资源充足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在当地站稳脚跟。海尔集团的国际化经营模式就包括了在国外建设生产基地与研发基地,产品质量向国际标准看齐,使其不仅仅是青岛的海尔,还会有东南亚海尔、美国海尔,大大减少了运费,根据各国不同的市场需求进行研发生产,有利于其在国际市场上提高竞争能力。
3.7我国跨国企业一般选择优先进入发展中国家的海外市场,然后再选择进入发达国家
首先,在进行国际化经营战略选择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将重点放到周边的发展中国家上,尤其是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期的东南亚各国。中亚以及俄罗斯等地的市场由于正在处于迅速恢复的过程中,同时,这些地区的经济与我国存在一定的互补性,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因此,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也可以在这些区域的国家进行进驻。企业应结合发展的特点以及实际的经营范围,选择适合的经营战略途径,保证国际化经营战略的优势,提高我国企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效率。
3.8提高产品质量,注重研发
提高产品质量的前提是拥有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和研发团队都迫切需要培训。创新是提高产品质量从而获得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企业需要坚持自主创新精神,重视产品研发。他们不能仅仅依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他们可以向他们学习,但不能就此止步。他们必须勇于创新。也可以通过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来增强产品设计感,并通过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将企业推向世界。华为能够在国际化中保持品牌竞争力的原因在于其在研发资源上的巨大投入,2016年申请的专利总数也位居世界第二。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现实选择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指出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差异,并提出了在进行具体的现实选择时需要考虑的方向,希望能为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苏小莉,马亭,邓彦伶.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识别与防控措施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9(04):118-120.
[2]武志勇,马永红.融资约束、创新投入与国际化经营企业价值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09):102-109.
[3]李鹏彬.我国保险企业国际化经营思考[N].中国保险报,2018-11-26(006).
[4]张铃钒,孙涛.双汇集团国际化经营道路选择[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11):263-264.
[5]马骁.中央企业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J].中国领导科学,2018(06):82-85.
[6]王珏文.华为公司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8(31):18-20.
[7]姜子文.中国大型生产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的探索研究[J].商場现代化,2018(17):92-93.
[8]周景龙.国有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思考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8(16):46.
作者简介:
范凯凯,男,汉族,就读于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