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燕群
【摘要】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三维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实验趣味性强,与生活联系紧密。有效开展小实验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师生融洽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原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科学素养,突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优化教学。
【关键词】高中物理;小实验;教学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学中,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发现、理论的建立都要依赖实验,且它的正确性也需要实验进行检验,物理学离不开实验。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另外高中物理,理论性较强、知识较抽象,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感性认识,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能力和科学素养方面尤其具有其独特的作用。
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环节,物理实验按照实验主体主要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现在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都开展得比较好,但小实验却无人问津。
物理小实验趣味性高,与生活联系紧密。它是用一些简单易得的材料,学生在课后独立或合作完成的实验。高中物理新教材中设置了很多小实验,这种设置加强了物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增加了学生动手的机会,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此外,高中物理比较抽象,小实验能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突破难点。
一、小实验能加强物理教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物理学中不少概念、原理都是比较抽象、枯燥的,而小实验能够把物理内容与生产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在物理必修1中,“测量反应时间”不仅让学生及时巩固了自由落体的的规律,而且让学生更感性地理解“反应时间”这个概念,为以后学习汽车行驶安全问题做好准备,同时也联系了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时,我们可以做一个“一指断钢丝”小实验,让学生体验物理的神奇,吸引其注意力,培养其学习物理的兴趣。然后,我们再让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理,及时应用和巩固已学知识。再如,在学习必修2功率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用双脚跳台阶测量自己的功率。学生对自己的功率充满好奇,从而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同时也巩固了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二、小实验有助于培养师生融洽关系
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喜欢某个科目的老师,那么该科目的成绩一定不会差。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小实验的开展有助于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小实验的开展过程中,学生需要获得大量的相关信息,需要把知识转变成能力,需要不断的与老师进行交流或向其请教。如果这时候,教师能够及时的给予回复或提供有效的解答和帮助,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很平易近人,很重视自己,甚至对教师产生敬佩之情。例如,在测量自行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时,同学们上网查阅资料后,在实际操作测量中,还会遇到很多问题。如,在测量时人到底要不要登自行车,选择测量的路段等等,经过同学们自己的讨论后,还需要向老师请教,最终确定实验方案。
三、小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原理
由于生活经历所限,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概念或者物理规律。而小实验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原理,排除难点。如在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时,对结论“两分力大小一定,夹角越大合力越小”的理解,很多同学刚开始是觉得很困难的。如果用作图的方式来解答,又显得有点浪费时间,而且枯燥无味,这时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做一个“力的合成与分解”示教仪,难点就迎刃而解。又如,很多同学对连体问题的受力分析是很困难的,即使老师讲解了,他们依然将信将疑。这时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实验,让弹簧秤与物体一起自由落体,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排除难点。再如,在学习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时,学生常常认为物体能过最高点的临界是最高点速度为零。这时,我们可以做一个“水流星”,让学生上讲台表演,速度较小时,桶还没上到最高点,水就洒下来了;当速度比较大时,水能跟桶一起做圆周运动。增加其感性认识,突破难点。
四、小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科学素养
小实验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和科学态度的培养。而这些能力和态度是当今社会优秀人才所必备的,但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较难体现的。例如,学生在做小实验“测量自行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时,需要到图书馆或者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搜索和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在设计实验时,同学们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有的要在水平路面上测量,有的要在上坡时测量,有的要在下坡时测量等等,这能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另外,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分工合作,这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观察能力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品质。奥斯特就是由于他有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通电导体下方的小磁针发生了偏转,从而提出了电流可以产生磁场的理论。在小实验比较CuSO4与Ba(OH)2反应物自然条件下与高速旋转条件下沉淀情况,需要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小实验往往没有老师太多的指导,需要学生自己去摸索、探究,这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此外,实验往往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需要多次的试验,这就需要学生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吃苦的精神,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尊重实验结果,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
五、小实验能克服分组实验的缺陷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改革的目的所在。目前绝大部分物理课堂所采用的学生分组实验都是全班同学用相同的器材、原理和步骤完成同一个实验。这样的分组实验有一弊端,就是有部分同学可以偷懒,无需思考,照葫芦画瓢,看别的同学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小实验从设计到实际操作,从操作到观察现象,从总结规律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都是学生亲身实践,通过耳闻、眼看、脑想、语言表述和动手操作来完成的。例如,估测自己立定跳远成绩时,学生一方面要想办法让自己跳得更远;另一方面要研究实验原理和待测物理量,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际测量。
在实验操作时间方面,小实验也非常的灵活。学生可以在学校完成,也利用假期在家完成。学生还可以根据实驗内容及其难易程度选择合作伙伴。另外,小实验比课堂的实验往往更加生活化,涉及的知识面更广。学生需要自己查找资料来完善自己的知识面。例如学生在测自行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时,学生需要查找资料、讨论实验原理和测量的物理量,设计实验方案。在小实验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更高,更能体现其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小实验“设计测量玩具手枪子弹射出时速度的实验方案”中,学生要灵活应用已学的平抛运动知识,提出实验原理,待测物理量,设计实验方案。而且需要自己选择实验场所,准备玩具手枪,还有测量工具。整个实验过程基本都是学生自己完成,更能体现其主体性。
总之,物理学离不开实验,而小实验能更加有趣、形象、具体、直观的说明问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小实验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师生融洽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红.浅议物理小实验的作用[J].学术论坛,2012(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