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莉
【摘要】班主任与家长密切联系,相互配合,有效沟通能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有利于孩子健康的成长,因此家校的沟通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从教育实践出发,根据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交流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出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形成教育的合力。
【关键词】家校合力;真心教育;诚心沟通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轰然倒塌……”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家校沟通的重要性。家庭和学校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两股主要教育力量,若能相互配合、支持,将形成教育的合力,则能强化推动教育高质量的发展。班主任是家校沟通的纽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角色,班主任如何与家长取得有效沟通,是我们为师者亟需探究的问题。
一、尊重家长,以礼相待
“尊重”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前提。首先要尊重学生家长,正确摆好自己与家长的位置。家长与老师一样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都肩负着教育好孩子的责任,老师和家长其实是同盟军,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家长与老师之间不存在职业、地位的高低之分,老师不能因为自己是学生的老师就高高在上,认为自己对教育孩子的策略最具发言权,与家长谈话时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尤其是对所谓的“问题生”的家长更不能训斥、指责,甚至侮辱家长的人格。只有你先尊重家长,以礼相待,才能赢得家长对你的尊重与信赖。笔者曾经教过一名女学生,不完成作业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从不见其父母来学校,放学后她总是玩得很晚才独自回家,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孩子的成绩是可想而知的。有一次,时间很晚了,她还在学校玩,笔者担心她回家路上不安全,亲自送她回家,才得知这孩子父母在市场做水果生意,每天都是很晚才回家做饭,没时间顾及孩子。当笔者把孩子送到档口,告诉家长因为担心孩子不安全,所以送她回来时,家长受宠若惊,家长讲雷州话,因此,用普通话交流很困难,笔者顺着家长跟她聊起家乡方言,家长更是欣喜,从聊天中了解到家长因为语言不通,文化程度又不高,担心老师瞧不起而不敢见老师,然而看到笔者不但没有鄙视之意,而且还和她聊起家乡话,更有亲切之感。为了养家糊口,家长只能起早摸黑地做点小本生意,对孩子的学习愧疚难言。自此以后,笔者每天放学后留这孩子在学校辅导她做完家庭作业再送她回档口,长此以往,原本学习成绩名落孙山的她脱颖而出,找到学习的兴趣与喜悦,家长看到孩子的成绩日益进步,感激涕零。只要学校布置大搞卫生的任务,这位家长必定放弃生意来学校帮老师清洗教室擦抹窗户,和其他家长一起融入班集体,找到在班级中的存在感与归属感,她发自内心肺腑之言感动地说:“梁老师如此平易近人,从不嫌弃农村的孩子,我们没文化其他事情帮不上老师的忙,只能做点苦力活,能有机会帮老师的忙是我们的荣幸呀。”由此可见,老师尊重了家长,家长自然会对老师肃然起敬。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也只有你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正如孟子所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二、将心比心,以诚相待
班主任用诚心架起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靠真诚与人格魅力赢得家长的尊重与信任, 与家长达成最佳的交流状态,取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最佳配合,使他们愉快地与你合作,班主任工作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天下午放学将近6点,笔者教的二年级一位男孩的妈妈找到笔者说到现在还没接到孩子,找遍校园都找不到,急得几乎要哭了,笔者安慰她说:“不用急,不会有事的,也许是跟着同学回家玩,也许自己走路回家。”这位妈妈勃然大怒地说:“这时候找不到孩子,我能不急吗?如果是你的孩子不见了,你能淡定吗?”笔者听了内心一阵火气,很想反驳她,但此时冷静一下换位思考,假如是我的孩子,一急之下说话也会失去理智的。笔者沉住气,平和地说:“你顺着家的路线沿路走回去,看他是否等不到你自己走回家。”她坚决说不可能,她家住得很远,孩子从来没试过自己走回家的。笔者只好和她兵分两路,在学校附近的店铺网吧寻找,此时天色已暗,我走街串巷,还不停地拨打电话联系和他要好同学的家长询问情况,直到晚上八点左右,家长接到家人的电话告知孩子自己走路回到家了,笔者悬着的心才落地。家长尴尬地对笔者说:“梁老师,真不好意思,刚才心太急说话语气过重了,你的话又听不进去,如果按你的推测去找就不会弄得这么晚了。”笔者笑着说:“没事没事,你的心情我非常理解,孩子平安回家就好了。”笔者当时回想,幸好沉住气,换位思考,急家长所急,想家长所想,使心急如焚、怒气冲天的家长被诚心软化,赢得家长的尊重,避免了一场尬尴的场面。每当学生发烧感冒康复后返回学校上课,笔者都把这类学生的座位暂时安排到偏离风扇的位置,避开吹风扇以免病情反复,笔者常怀着一颗“父母心”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笔者的真诚打动了家长的心,家长以协助老师工作为荣,竭尽所能地为班级服务,有了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家校之间的配合更加密切,学校教育就更有凝聚力,班主任工作如鱼得水,得心应手,很多家长和笔者都成了真挚的朋友。
三 心平气和,以善相待
常言道:“人过一百,各色各样。”教学要因材施教,沟通交流也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情而异。换言之,班主任要学会“因人制宜”的沟通技巧,家长群体因个性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成长背景不同,故处事方式偶有让为师者如针般“刺痛”。面对不同的家长,在不同的情况下交流,遇到家长过激的言行和情绪,我们老师要学会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考虑家长一些偏激的言行背后的情感和情绪因素,需要有不同的方法策略,采取不同的溝通方式。笔者有一年带一年级,刚编排好学生的座位的第二天早上,一位学生的父亲送他儿子到教室,气势汹汹地找到笔者,很激动地质问:“梁老师,我儿子眼睛散光又近视,你安排他坐最后一排,他昨天回来说看不到黑板的字,他以后怎么上课?你今天要把我儿子编到前排坐。”家长命令又带有火药味的语言,笔者听了心里非常不舒服,但转念一想,他也是出自关心自己的孩子,担心孩子听课效果,一些过激的言语也能理解。笔者微笑地对他说:“小羽爸爸,我们编座位是按个子从低到高、性格动静结合的原则。你现在看看你儿子比前面的同学个子还高出一个头,如果他坐前面,后面同学完全被你儿子挡住了,其他同学的家长就没意见吗?换过来是你儿子被前面高个子的同学挡住了,你作为家长你是怎么想的?”家长听了觉得老师说得在理,他语气平和地说:“那就安排到两旁坐,这样坐前面就挡不到同学。”笔者友善地说:“长期坐两旁造成孩子斜视,为了保护学生的视力,我们两周调换小组的座位。”为了让他心里平衡,笔者把他的儿子调到前一位坐,把椅子的高度调到最低档位才不至于挡到后面的同学。他知道后心存感激,发了一条信息给笔者:“梁老师,那天态度不友好,很抱歉,感谢您为了照顾所有的同学,用心良苦地为孩子们着想,今后我一定会支持您的工作。”面对性格粗暴、蛮横无理的家长,我们要以冷对“热”,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越是难以理喻的家长,就越要坚持晓之以理,面带微笑、心平气和地和家长沟通,让家长感受到你的真诚和友善,从而赢得家长的信服与配合。
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修行。班主任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自身的综合素养,掌握与家长沟通的策略,才能架起心与心的桥梁。
参考文献:
[1]谭永焕.真心是教育的底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91—94.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2):396—402.
[3]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4(2):127—136.
[4]许丹红.小学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之道[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1):153—176.
[5]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4(1):15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