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家星 夏青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科技飞速发展,在信息化、移动互联时代中,当代学生正处于一个观念、信仰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之下。“速食”文化不断侵蚀学生思想,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普遍下降,这值得高职院校思考教育的本质及对策。高职院校教育的本质仍然是育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其中核心素养教育是关键,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基础素养。将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发展成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理论是可行的有效方法。文章首先阐述了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时代背景及意义,其次对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素养降低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创新思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通识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7-0150-04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era of informationization and mobile internet, contemporary students are under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a pluralistic concept and belief. The "fast food" culture continually erodes students' thinking, which leads to the general decline of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should make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nk over the natur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ducation. The essenc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still educating people and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alents. Core literacy education is the key, and core literacy is the most critical and necessary basic literacy that all students should have. It is a feasible and effective method to develop the core literacy education concept into the general education theor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irstly, the article expound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core quality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econdly, it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the low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the innovative thinking to improve the cor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core literacy; general educ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一、概述
隨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在移动互联环境下,信息泛滥,“速食”文化、垃圾信息不断充斥着大学生的头脑。由于传统优秀文化的缺失,学生缺乏信息甄别能力,学生价值取向及信仰呈现多元化。同时由于大多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长大。大学生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心理抗压能力抗挫能力差、情绪管理弱、缺乏责任和担当意识等问题。另外现在大学教育普遍以知识和技能传授教育为主,职业道德教育和全面的素质教育缺失,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缺乏职业道德和必要的能力。虽然现在“核心素养”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不过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基础教育阶段,而在高等教育阶段研究相对较少。基于上述因素,目前大学生的素质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思考一个深刻的问题:何为教育?高等教育是否要对学生素质负责?如何做好教书和育人的平衡?
二、如何理解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
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基础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终身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主要能力和人格品质。
通过分析国内外核心素养理论研究成果,大学生核心素养涉及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大致将学生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基本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艺术素养、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的科学素养、信息和媒体素养、身体和心理健康素养、终身学习的学习能力素养、责任担当的社会素养、就业创业实践创新素养、多视角看问题的全球化思维等九大素养。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其中最重要的素养有以下几点:
(一)批判性思维是基础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使各种信息数字化,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加之传统文化教育呼声很高,一些假国学、迂腐文化也滥竽充数、甚嚣尘上。不同学科、不同文化背景及不同价值取向的知识和信息充斥在大学生周围。在知识爆炸、信息过载的时代中,在复杂的社交网络和多元的文化价值环境下,大学生要保持清晰的头脑,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必须具有批判性思维。
(二)学习力是关键
知识在一定时期具有价值,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现在所学的知识在未来很短时间就会过时。知识是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未来社会是具有不确定性,相应的知识也不确定。但学习力是确定的。学习力是应对不确定性社会和不确定性知识的关键素养。学习能力包括能学习、会学习、愿学习等三个方面,随着学习的途径增多,学习形式多样。学习变得更加非正式化,需要学习者具备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创新性学习的能力。
(三)逆商教育是重点
现在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备至呵护,从小至今的成长过程中基本是一帆风顺,没有遇到过大的挫折。而未来社会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在国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下,逆商教育是创新创业者必备素质,因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是巨大的和难以预料的,必须加强逆商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抗压抗挫能力。
(四)多视角看问题的全球化思维是核心
培养大学生全球化思维,学会用供应链管理思想处理问题。深刻理解合作共赢理念,在个人参与全球合作和竞争中,具有诚信意识、共享意识、责任担当意识、合作共赢意识。具有在国际与多元文化环境中有效学习、工作和与人相处的能力。
三、高職大学生素养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其群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的评价情况为:认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差的占75.17%,认为素质好的占3.16%,认为一般的占7.72%,还有对情况不了解的占2.77%。如图1所示。
在“是否应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上,认为“有必要”的占绝大多数(81.9%),认为“没有必要”占少数(14.6%),抱一般或者无所谓的学生态度占2.6%。如图2所示。
在“人文素养对专业学习产生的影响”这一问题上,认为人文素养可以帮助进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的占14.63%,认为人文素养可以增加思想的深度的占49.22%,认为人文素养可以使开阔眼界的占33.12%;只有4.6%的大学生认为对专业学习的意义不大。如图3所示。
四、目前高职院校在核心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核心素养存在诸多问题,学校在核心素养的培养机制上缺乏有效的应对管理,教师将科研水平作为职业目标,忽视了育人的责任。
(一)缺乏“核心素养”人才培养的理念及落后的人才培养机制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重科学理论和职业技能培养,忽视职业态度培养。更多高职院校将最能直接体现学校知名度的就业率和技能大赛作为学校工作重心。其中高职院校教师将职称评定和教科研成果作为职业目标,忽视了育人的责任。由于目前的职称评审标准中缺少对教师育人方面的考评,只将教师科研水平作为职称评审的主要参考,导致教师轻视对学生素质方面的教育。大学作为教书育人的平台、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承载者,都忽视了素质的教育,缺乏有效的职业素养培育方式。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师教学主要是通过书本的理论说教和实操的示范指导来完成,整个过程教师没有将素养教育穿插到教学,缺乏核心素养的言传身教和职业素养培育的环境。
(二)教学模式单一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教学主要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教育,忽略通识知识体系培养。过分强调专业化,给学生带来思维偏狭、视野局限、知识割裂等问题。教学方式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忽略人文学科、艺术学科等提升人文素养的培养,忽略了创新创业需要的学科交叉的多学科专业知识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教学死板,没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没有激发学生潜能的互动的讨论式的课堂氛围,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
(三)高职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矛盾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按专业制定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和使用的教材,不能够与时俱进。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市场不断变化,对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也提出新的要求。目前企业对具有通识知识体系的人格素养健全的人才需求更加强烈。很多企业招聘时候更加强调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对所学专业并不太看重。目前大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和教学材料都相对滞后,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因此应根据目前用人单位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机制。
(四)缺少创新创业条件
目前国家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素养教育。但大多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课程学习或实践过程中,缺乏创新创业专业教师的指导,缺乏实践交流平台、缺乏项目锻炼、缺少资金的支持,缺少有效激励措施,这些都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培养存在缺失。
五、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
作为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师,要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仍然是求真育人,培养高质量人才。即要把学生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一个人格完善的人。在加强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同时,应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教育应引起高职院校高层领导高度重视,实现大学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一)高校高层领导和教师要认识到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而精神世界却正在空虚,很多人存在的扭曲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问题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从长远来看,学生未来将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若他们职业道德素质底下、素养不高、心理人格不健全,将对社会造成不可预见的灾难。因此,需要加强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机制,课程体系纳入核心素质教育。可以说,现代性危机依靠西方以技能、能力为内涵的教育是解决不了的。只有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素养体系教育才是解决现代性危机的根本路径。
(二)融入核心素养的学校管理机制改革
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这几句话可以看出教育的意义和教师的责任重大。要想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书育人的教师素养起到关键作用。教师的核心素养,直接影响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核心素养。所以一定要在教师培养、选拔、聘用和进修等环节加强管理,将具有较高核心素养的教师引进到学校中。
从近几年人才市场和就业形势反馈的信息看,很多用人单位重才更重德,作为高校,如何培养政治素质较高,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吃苦奉献精神的毕业生成了重要课题。另外目前学生心理素质普遍较低,抗压能力不足,遇到人生障碍就有可能得抑郁症,如何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也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课题。为此,可以尝试以下改革:1. 大一上学期或者一学年不分专业,大一开设通识课程教学。待学生对各专业有所认识再重新选专业。2. 可以实行学分制,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兴趣选择老师选择课堂,只要学分修满即可。3. 期末考核提高德育分和体育分的权重,适当降低文化课分数的比重。4. 学校可以成立文化艺术中心,定期给学生传播具有正能量的作品和影视宣传。5. 成立心理辅导中心,定期给学生开设讲座和心理辅导,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6. 整理学生社团组织,鼓励组建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以思维方式培养为主体的社团。如书法绘画协会、经典文学朗读协会、数学建模协会等。7. 加大劳育课学分,提升学生的逆商培养。8. 成立創客中心和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平台,培养创新素养。
(三)融入核心素养内容的教学模式改革
在教学内容过程中,应避免单一灌输,应借助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工具辅助教学。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法,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己检索信息,设计解决方案。在教学形式上,以小组式、启发式和开放案例式教学为主。在专业知识讲授中,融入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平衡思维等思维方法培养。在教学考察考试上,加入职业道德知识考察内容,设计情景任务,通过模拟企业面临实际问题,学生分组进行,提出解决方案,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改革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四)加大通识教育、降低专业知识比重的课程体系改革
通识教育主要是针对目前高校过分强调专业化,而造成学生思想狭隘、知识割裂、视野局限等问题,强调以人为本的培养。培养学生广猎人文、社会、自然科学三大领域知识,培养学生成为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完整之人。在课程设置中增设时事政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文学修养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开设劳动课,下社会基层体验课等多形式的课程。理工科学生应补充人文、管理、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而文科生则需补充一些材料知识、机械制造、生产工艺等方面内容。通识教育主要有两大作用,首先是实现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有自己的知识结构,这不仅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如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社会责任感意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是可以拓展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洞察力和预见力。为保证通识教育的效果,应精心选择通识教育内容,选择精品资源,采取小班教学、名师授课、中外经典阅读等方式。
(五)学院为创新创业提供平台和条件
为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除了开设相关课程进行理论教学,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更主要是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平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将实习、实践的教学环节融入创新创业整体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包括企业实习、行业创新技能大赛、创业孵化实践等。增强学生的实战能力。二是通过“服务站”式创业实践,通过和企业合作,学校提供场地和学生员工,企业提供指导和管理,建立制度完善、责任明确、学生运营的大学生创业服务站,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机会。三是开展“沙盘演练”式创业实践,如开设ERP沙盘实训课程,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代表具有竞争性的公司,借助计算机平台和沙盘教具,模拟企业运营与管理,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的创业思维,还能为他们积累创新创业经验。
六、结束语
大学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教育改革和大学师生自身素质提高的保证,更是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十八大报告指出的“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顺应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型国家建设对人才的要求,但目前暂且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发展专业教育,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供保证。
健全大学生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对国家、对社会还是对大学生自身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大学教育的本质不仅教书,更要育人。要培养人格健全,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张应强,张洋磊.从科技发展新趋势看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J].江科学术研究,2018(3):95-96.
[2]方婷婷,杨雪.基于提高大学生核心素养理念的通识课程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8(35):202-203.
[3]李颜如.建构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中国话语体系[J].江苏高教,2018(09):70-73.
[4]李清华,孔冬秀.经典文学阅读与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08):61-63.
[5]陈振兴.经济周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素养培养[J].知识经济,2018(18):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