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静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放眼世界、立足整体、面向未来,将科技创新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之上,形成系统、完整的科技创新思想。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包括:科技创新的目标、重要性、道路、发展战略、动力,人才等思想,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实践性,科学性特征。
关键词: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
近些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我国科技创新的目标、重要性、动力源泉、道路,战略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具有战略性意蕴的科技创新思想,为我国科技大踏步走上世界先进水平提供了行动指南。
一、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产生
(一)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十分重视创新的作用,以创新为成功的先决条件。他说:“如果一个剧本为自己铺设一条通向舞台的道路……就应把自己的剧本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上。”[1]列宁在社会实践中也注重创新的作用,指出:“在活跃农业和工业间的流转方面,应全面、大力、发挥地方的首创精神、创新精神并扩大它们的独立程度。”[2]
党的历代领导人也十分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1956年1月,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基于世情和国情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3]1995年江泽民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胡锦涛发出“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号召。
(二)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时代背景
新科技革命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在此国际背景下,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适时而出。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每一次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的兴起,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凭借自己各方面的优势,逐步建立起符合本国利益的规则,占领高新技术的市场,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受益的同时也要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
另一方面,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是基于我国现实国情提出来的。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提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突出,发展不平衡,不持续等深层次问题急需解决,而解决顽固的问题需要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有,依靠创新驱动发展。
(三)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实践基础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与他在实际中对科技工作的领导与调研分不开。在浙江工作期间,围绕建设科技强省的宏伟目标,习近平指出:“高度重视互联网建设发展,支持在全国率先创办网上技术市场”。在上海工作期间,习近平专程前往浦东新区调研,要求突出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改革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强调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来转变上海经济增长的方式。2008年进入中央工作后,尽管习近平关注的领域更宽广,观察问题的视域更宏大,但是从未停止过对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的冷静分析以及對我国科技创新的不懈思索。
二、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基本内容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技创新目标思想: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从二0二0年到二0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第二,科技创新重要性思想:科技强,则国强。近年来,我国经济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二位,然而历史也告诉我们:大国不一定是强国,我国的科技创新实力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差距很大。2015年,我国创新能力在世界排名进一步提升,但也仅仅排在全球第18位。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必须要有强大的科技支撑。
第三,科技创新道路思想: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我国发展到现在,拿别人的关键核心技术,坐享其成已不可能了,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我国科技界要坚定创新自信,富有敢为人先的勇气,敢于挑战的开拓精神关键技术的攻关,跟上甚至引领世界科技发展的新方向,抢占战略高技术的制高点。
第四,科技创新战略思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强调:“从国内看,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取得历史性成就,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存在。只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才能减轻经济持续发展的压力,创造出新的增长要素,完成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
第五,科技创新动力思想:推动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体制障碍使阻挠科技发展的顽固毒瘤。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要建立健全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企业是科技与经济连接的枢纽,应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
第六,科技创新人才思想: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科技人才是创新能力提高核心要素。转变人才培育观念,创造条件培养创新型的人才,造就一支富有开拓进取的人才队伍,为科技创新发展打好人才的基础。科技人才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主体力量,是我们宝贵财富。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按照人才成长的规律,改进人才培养的方法,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
三、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理论特征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满足客观实际发展的需要,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实践性、整体性等特征。
第一,科学性。准确判断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大趋势,科学设计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目标。当前,我国实现了在重要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战略目标,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飞跃的关键时期。基于这一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我国科技创新的总体战略: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使我国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在关键领域取得新突破,保持不掉队的同时,通过创新来突破科技发展领域的技术瓶颈。这样的战略部署,契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适应科技创新的规律,具有很强的实际可行性。
第二,实践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发展必须符合实际,学得再多,束之高阁,不切合实际就不可能对现实社会产生作用。”科技发展纸上谈兵,应为社会所需,为国家所需,为人民所需。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逐渐成为科技实力的竞争。科技创新为民族复兴、人民富裕服务,是党赋予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科学为人民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科教兴国思想一脉相承。
第三,整体性。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整体性体现在:每个组成要素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如今综合实力的竞争日益成为科技实力的竞争,科技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动能。任何国家、任何民族和个人都不能忽视科学技术的突飞发展。发展战略是科技创新的指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根本目的,自主创新道路是科技发展的康庄大道,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由此可见,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体,具有鲜明的整体性特征。
参考文献:
[1]唐正芒,徐功献.习近平创新观探析[J]探索,2016(1).
[2]周晓敏.习近平同志科技思想初探[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6(1).
[3]顾承卫,肖月.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梳理和研究[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