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是新时代的必然趋势,强调“公众的开放、地点的开放、时间的开放和方式的开放”的办学理念,以现代远程教育为手段的无围墙的广播电视大学,从办学初心到具体实践,无不彰显了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担当。在新时代,广播电视大学更应顺应时代要求,抢抓机遇加快转型:一是拓展内涵积极转型,建设开放大学;二是构建完善的网络办学体系,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大学体系化运作的特色与优势;三是以互联网思维为主导,构建安全、灵活、完善的网络平台,解决教学分离、学习自由度及教学资源匯聚不足的问题;四是开展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大数据研究,实现模块化组合,多层次沟通,多通道选择,立体化沟通的人才成长“立交桥”。
[关键词]新时代;广播电视大学;终身学习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9)06-0005-06
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作为覆盖城乡的远程教育办学网络、以远程教育为优势广播电视大学,正是人人可学、处处可学、时时可学的无围墙的开放大学,在新时代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必定大有可为。
一、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是新时代的必然趋势
当今,“终身学习”一词已成为一个高频热词。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了“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2015年,第38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明确提出了“确保包容、公平的优质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的总体目标。可见,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在世界各国已形成共识,并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目标,是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重要任务。
(一)终身学习体系的内涵
所谓“终身学习体系”,就是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为基础,以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为主要形式,满足全民学习、终身学习需求的教育制度和框架[1]。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兼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组组长郝克明教授指出:“终身学习体系是在对社会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基础上形成的,它能够适应广大社会成员对学习的多种选择和要求,方便其在一生中的任何时间、任何阶段进行学习。”[2] 鉴于上述相关界定,本人认为体系在此可理解为一种模式与样态,终身学习体系是基于终身学习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及在终身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开放式、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模式与样态,在此体系中,全民享有终身学习、平等学习的机会,可按自身个性化需求,处处可学、时时可学。
(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是时代之趋
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已不仅仅是理念上的阐析,而是已经进入了具体的运作与实践。
回望世界教育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为适应时代需要教育理念、模式与样态。在工业时代,企业经营紧紧围绕着工业化时代的标准思维模式——大规模生产、大规模销售和大规模传播“圣三位一体”展开。因此,企业中技术及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只依靠少部分企业塔尖上的精英,而大部分员工均可“照葫芦画瓢”进行简单重复的操作即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推动企业的发展。适应这样的时代要求及企业的金字塔式组织及管理,教育必然是金字塔式的精英教育。即终身学习与教育只有位于企业塔尖的少数精英员工需要,而大部分的员工是不需要的。到20世纪80年代的知识经济社会时代,企业由金字塔的组织与管理转向了扁平化,简单的技能技术已不适应这一发展需要,因此,广大企业员工不能再抱着原有的简单技能技术,而是要不断地更新知识体系,学习新的技能技术,拓展自身发展的能力与空间,以适应时代需要,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要求。时代变化,人们需要变化,教育理念随着更新。1994年,在罗马举行了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紧接着在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中进一步论述了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思想,认为“终身教育概念看来是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它超越启蒙教育和继续教育之间的传统区别。它响应迅速变革之世界的挑战……”[3]由此,终身学习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共识,并作为重要的教育概念在全世界广泛流传开来,引发了许多国家教育改革,如在制定本国的教育改革方案、相关的方针政策或是搭建国民教育体系的框架等,均以这一理念为依据、基点和主要目标与任务,适时调整本国的教育政策及改革方向并付诸于实践。如日本、美国等多国设立终身学习局或终身教育局;多国颁布并实施相关的法规,如日本于1990年颁布和实施的《终身学习振兴整备法》、美国于1976年制定并颁布的《终身学习法》及法国国民议会在1971年制定通过的《终身职业教育法》和1984年通过的新的《职业继续教育法》;韩国、联邦德国、瑞典、加拿大等许多国家也针对终身教育颁布了相应的法律,实施终身教育政策。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推动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理念更是鲜明而突显,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实践更为丰富而多彩:人们学习的理念多元化——终身学习、灵活学习、优质学习;人们的学习方式多样化——课堂学习、混合式学习、在线学习;人们学习的评价模式实效化——学分转换、职业认证、基地参训。因而终身学习及终身教育很快成为了全球教育的广泛实践和深度行动。在我国,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进行了科学判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的时代里,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要“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4]而要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则迫切需要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渠道更加畅通、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的终身学习体系。
二、广播电视大学创办及发展的时代机遇
广播电视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专门举办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高等学校,与普通高校一起承担培养各类专门人才。
(一)广播电视大学的历史观照
广播电视大学是1979年由邓小平同志提出创办的。它的创办,是基于当时我国大学太少而又迫切需要大量的人才的背景下;它的创办,是借鉴英国教育在20世纪中的做法,强调“公众的开放、地点的开放、时间的开放和方式的开放”的办学理念,是以广播电视技术为主要手段,为一切有意愿、有能力接受大学教育的人提供学习的机会的无围墙的开放式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经过40年的办学积淀,形成了明显区别于普通高校和其他成人高校的特点和优势。一是现代远程教育。即以教育技术和媒体手段为课程载体的“教”与“学”的可异步可同步。二是多媒体教学。即学生除以文字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外,同时更多地利用音像教材、CAI课件和计算机网络等学习,特别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学生几乎均可在网上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实现对所学科目的知识掌握。三是教育教学资源的汇聚与共享。即汇集全国校、企的优秀教师和专家主编的教材、制作的课程资源等,从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层次的学习资源。四是开放的学习模式。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个性需求,自主地选择所学课程、文字或媒体教材、学习的时间和地点、学习方法和进度等。如今,广播电视大学已深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开展开放教育、网络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各类教育,是一所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办学网络立体覆盖城乡,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没有“围墙”的新型大学。
(二)新时代广播电视大学发展机遇叠加
進入新时代,我国党和政府与时俱进,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教育强国,提出了明确的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新的目标要求。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这对于全国从事终身教育,致力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广播电视大学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鞭策。针对要建设学习型强国,国家及各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构建终身教育、强化终身学习的政策,从而使广播电视大学机遇叠加,大有可为。如《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和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这些制度将覆盖城乡并贯穿和满足学习者终身需求。而广播电视大学正是覆盖城乡、行业企业的一所开放式大学;又如《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中明确要办好继续教育,做好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试点总结,以及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社区教育、老年大学建设及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深入实施。而国家开放大学为龙头的广播电视大学整个体系,一直专注于继续教育、社区教育、老年大学的建设,成为了这一系列终身教育的主力军。再如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中明确要探索建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制度,以对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进行登记和存储,计入个人学习账号,尝试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转换等等。其实,早在2011年,国家开放大学作为广播电视大学之龙头,就根据广播电视大学的优势,秉承开放性和灵活性的构建理念,率先信息技术构建起了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全国各级广播电视大学作为国家开放大学的分部,也顺应纷纷建立了学分银行及开展相关学习成果的认定与转换,并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和经验。
以上所列种种,无论是大的环境、政策,还是小的工作要点措施,对照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定位与功能,似乎是为之特制的。可见,广播电视大学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
三、新时代广播电视大学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必然担当
众所周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受教育的平等、优质资源的共享,这就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推进终身学习及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以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与需要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在这样的新时代,作为已形成完善特殊层级办学模式、可实现覆盖城乡越地区跨学校、入企业、进工厂的广播电视大学担负起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体系构建的重任非已莫属。
(一)创办初心彰显终身学习时代性应然担当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即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无论是个人或团体,民族或社会,都要不断学习,以获得新知识和不断增长新才干,从而跟上时代发展与需要。
如前所述,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数据化的应用与普及在为人们学习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和极大的便利的同时,也要求人们必须进行终身学习,从而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特别是我国进入新时代,社会转型推动了学习需求,终身学习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已成为全民基本诉求。换言之,当我国进入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当重要的就是对教育需求的提高,这包括对自身素质提升的需求、生活品质提升的需求和精神境界提升的需求,还有对儿孙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老有所教的需求等等。然而,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仍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一是宏观目标与微观实施之间仍不同步。宏观上推进和构建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目标任务十分明确,但微观上仍没有相应具体的实施举措。二是教育载体与现实需求之间的仍存在矛盾。目前,无论是本专科教育还是硕博教育,虽然有了相关的载体与模式,但相对呆板、固定的传统“教育服务”仍不能满足人民多层次、个性化的学习要求和对教育公平的共同享有,教育供给的有效性亟待提高[5]。三是教育分布与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学校教育多分布在城市或集中在某一区域,乡镇基本没有高校,教育资源分布极不平衡。这就要求高校要走向社会,服务各层次全民需要,以满足人民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诉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不是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服务跟不上”[6]。因此,作为依据 “公众的开放、地点的开放、时间的开放和方式的开放”的办学初衷而举办,正是契合了这一时代的要求,也明确了这是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的应然担当。
(二)办学模式彰显终身学习全民性实然担当
广播电视大学经过40年的发展,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办学模式,一是形成了一个“集约集团办学、多元多样主体、开放平等包容”的“办学共同体”[7],这一“办学共同体”是以国家开放大学(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龙头,各省、市、县为分校及教学点的系统建构,跨地区、跨行业,立体交叉,覆盖全国城乡,既相对统一,又相对独立的层级管理体系;二是以“云、路、端”三位一体为技术支撑,实现了有支持的开放式学习,初步构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网络自主学习、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与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新型学习模式;三是确立了“学历与非学历并举”的发展服务模式,开展了开放教育、网络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农民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各类继续教育,形成物理空间、资源空间和学校空间有机结合新教育空间,架构了“人人、处处、时时”皆可学习的“立交桥”。可见,这一独特的办学模式,实际已将教育教学的触角伸入全国城乡,并凭借远程学习支持与服务,实现了终身学习的人人、处处、时时的根本要求。
四、办学实践彰显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必然担当
广播电视大学在40年的办学历程中,从技术架构(搭建教学与管理平台)、教学模式(探索混合学习模式)、运营层面(试点线上线下结合服务模式)等方面入手,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终身学习的融合创新,尝试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化背景下构建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的探索与实践。在此,仅以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在利用学习平台开展学历继续教育实践为个案来看广播电视大学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中的担当探索。
首先,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充分利用自身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的优势,开发了集招生、缴费、学习、教学、教务、学分积累于一体的学历继续教育学、教、管平台,整合了开放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40多万学生的个人信息、缴费记录、专业数据、课程成绩、学习行为、学分积累等数据,1500多门课程的视频、文档、题库数据以及700多名教师、管理人员的行为数据,为学校开展学历继续教育提供了可视化、个性化、网络化的教学服务,开展了系列终身学习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实施广西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求学圆梦行动”。为贯彻落实《广西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求学圆梦行动”实施方案》,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牵头组织实施广西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计划到2020年,每年实现5000名农民工接受学历继续教育,5000名农民工得到技术技能培训。截至2019年上半年,有近7000多名农民工走进大学课堂,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完成理论课程的学习与考核,线下主要通过面授和实践教学形式,采取“校企双主体、工学一体化”教学方式,对接技能岗位要求,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学员,保证农民工学员学习便捷性,保证学习过程有记录、考试过程可监控,真正实现农民工在岗学习、在岗成才、在岗发展,圆梦大学。二是实施成人高等教育“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开展了成人高等教育“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招生主要面向农民工、新型产业工人以及中小微企业员工等,教学培养采取线上线下、校企、师徒“二元”结合,探索学习成果的互认互换路径。三是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广西广播电视大学从2007年起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共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生遍布全区14个市,为全区村两委干部学历提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四是实施残疾人“阳光班”项目。2010年以来,广西广播电视大学陆续在南宁、柳州、梧州、防城港、来宾、百色和贵港等市级电大开展了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学历班(阳光班)。学员中大部分为社区专职委员,也有单位员工和创业者。五是实施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相关项目。广西广播电视大学与全国终身教育发展同步构建社区教育体系和平台,成立服务全区的“广西社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并开展社区教育理论研究,组织开展社区教育学术研讨、教育教学交流活动,协助自治区教育厅指导全区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同时针对老年学习需求,开发了适合老年学习的微信小程序,重点开发了学习地图模块,将特定区域内社区线下活动等教育资源信息特别是位置信息对老年用户进行推送,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地点、学习时间和课程资源。
其实,除了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其他的省区级广播电视大学也都在纷纷根据时代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多角度、多模式地探索发挥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主力军的作用路径。以上虽然仅仅列举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在终身学习体系构建的一些探索实践,但“窥一斑而见全豹”,即我们看到了广播电视大学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中的必然担当。
五、广播电视大学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中的转型思考
如何让教育让高校走向社会,覆盖城市深入乡镇,以服务多层次、个性化学习需要,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广播电视大学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使命。为此,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上海广播电视大学、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应时代的发展及社会的需要,积极探索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并先后更名为开放大学。因为“开放”不是类别,而是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包含着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面的开放,打破封闭的办学模式。因而“开放”二字使广播电视大学的功能定位更符合了时代的要求,更体现了广播电视大学成为终身学习体系和终身学习型社会构建的主力军的内涵与外延。同为以服务终身教育体系和全民终身学习为使命的国家开放大学分部的其他广播电视大学,同样承担着满足各省(区)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和学习需求,探索形成具有各省区特色的开放教育模式,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和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历史使命,各省(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与任务中,也都赋予广播电视大学以时代定位和要求。如《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以广西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建设广西开放大学。那么,广播电视大学将如何搭乘这一时代使命战车,如何抢抓机遇和应对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挑战而尽快转型继续前行,以及如何充分发挥终身学习体系和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中重要的主力军作用?笔者认为,具体可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拓展内涵积极转型。进入新时代,教育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广播电视大学担负的使命和任务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广播、电视”为教育教学手段的办学模式已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因此,广播电视大学要适应新时代要求,尽快转型为开放大学,以充分整合省、市、县、行业的终身教育资源,打通与其他各类教育的沟通渠道,有效组织、指导和服务多层次、多元化、个性化的全民学习活动,创优提质学历教育,发展壮大社区教育、职业培训、农村教育,做优做强老年教育等。二是凝心聚力,构建完善的网络办学体系。广播电视大学实行体系办学,拥有覆盖广泛的办学网络体系的优势。可以说,体系化运作既是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特色,也是广播电视大学的核心竞争力。然而,目前这样的办学体系受到了挑战,一些省(区)下属市级分校部分被撤并,同时,市级分校服务能力、动力不足等。因此,要重视分部(各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市级分校及教学中心(教育点)建设,明确相关职责范围,以及以社区教育、老年教育为抓手,与县级政府协商,增加县职教中心职能,通过电大系统技术、师资、管理的输出,赋予该县职教中心在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技能培训、学历提升、上级项目承接能力等服务县域经济的能力。同时,建立分校、学习中心评估考核机制,激励及退出机制等。三是以互联网思维为主导,构建安全、灵活、完善的网络平台,解决教学分离、学习自由度及教学资源汇聚不足的问题。通过综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更好地为农村、边疆、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服务,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改革与创新。四是开展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大数据研究,建设基于终身学习的学习档案记录、学习过程存储、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的广西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对社会成员的学历、非学历及非正式学习成果进行大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基于统一标准的学分累计、认证与兑换制度,设计学分认证与兑换的资历框架,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课程为单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学历与非学历教育整体设计,相互衔接,实现模块化组合,多层次沟通,多通道选择,立体化沟通的人才成长“立交桥”,打通个人学习通道。
[参考文献]
[1]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教育规划纲要辅导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郝克明.学分认证、转换制度与终身学习——在2016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和学习银行系统学术论坛(南京)上的发言[J].终身教育研究,2017(2).
[3]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聯合国教科文组织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7.
[5]崔新有.回望与前行:开放大学在新时代社会教育发展中何以领军?[J].终身教育研究,2019(4).
[6]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0(002).
[7]杨志坚.中国开放大学之路[J].中国远程教育,2019(6).
[作者简介]邓艳葵(1963-),女,广西宜州人,壮族,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责任编辑 陆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