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 笔名楚些,1973年生,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河南省评协理事,《奔流》编委。出版有专著《多元叙事与中原写作》,散文集《城与乡》。曾获第二届杜甫文学奖。
本期散文新观察推出的散文作者华真一尚大学在读,年龄也位居90后的末尾,算是这个栏目开办以来所迎来的最年轻的散文作者,也是继徐枝扬之后的第二位高校在读学生。从其文本中可知,华真一所学的专业大概与编辑或者影视相关,这一专业作为新兴专业在各个高校的归口,则为新闻传播学院。对于这个专业和写作的关联度,我的个人经历或许能够提供一个小小的窗口。作为在高校工作二十年的中文教师,我注意到高校文学写作的拔尖人才与所学专业几乎没有关联,任何专业都有可能,能够成为少数几个破土而出者,往往与天赋、环境积累和个人志趣有关。而在写作水准的平均值上,至少我所在的河南大学长期以来皆以新闻专业的学生为风向标。为何传统的中文专业的学生在文学写作上整体水准不突出?这个问题颇让人思量,我个人的解读为,中文专业的学生受限于文章学的大概念以及经典文本的挤压,自我反而更容易倾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心理定式也成了掣肘的因素。而新兴专业的学生们思想观念较为开放,在发现、思考周遭世界的过程中,始終未忘个性的介入,他们的好奇心虽然善变,但一直保持未变形的状态,如此一来,笔下的文字就跳动着活泼和生气。
这一期推出的《华真一散文四题》由四个短章组合而成,分别对应课余生活、暑期社会实践、偶发的社会活动、个人随想这四个层面。内容虽然不一,但其中却有贯通的因素,即敞开式的写作方式异常鲜明,读者可以注意到其中的自我的突出以及很放松的心态,按照王国维先生的说法,叫不失其赤子之心。这里的赤子之心置换为纯真之心,也是可以的。纯真之心只是一个总括,具体做分析,这一纯真之心则由两个东西加以托举。其一,就是写作者的诚实,诚实既是一种写作态度,也是一种审美品格。诚实意味着不托大、不拟想,看到什么就记录什么,心里想到什么则直陈之。《许家畈》一文中有个小细节,作者提及当地所产的一种叫质石的特产,且看作者在括号内加的备注——当地人称为“质石”,我也不知道是啥。其实在媒介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里想了解质石特别简单,百度百科或互动百科足以解决问题,通常来说,文章写到这里,完全可以拿地方特产来做文章(长文的流行及注水现象,大多与知识考古学相关,这是一种典型的越出经验边界的书写方式,稍有不慎,就会失足),而作者很难得地采取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这就是细节处理上所呈现出来的诚实态度。另外,在《挪威驻华大使馆》一章中,读者可洞见作为整体的诚实品格。具体可见棒棒糖、与妈妈对话、观影心理感受的描写等这些方面。其二,这篇作品中几乎见不到散文书写中常常遇到的负重,相反则有一种轻松欢快的气息涌动于文字之中。苦难、痛感与叙事的锋利相伴随,洪治纲与谢有顺两位评论家皆著有专文加以剖析和审视。因为对负重的规避,因此,这个作品中所呈现出的阳光和清新,与哲理散文启发式的阳光和清新就有了区别。因为,它是从心而发,如泉水外涌,有自然的清凉之感。
责任编辑 韦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