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2019-09-10 07:22唐伶俐
读与写·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朗读技巧

唐伶俐

摘要: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通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来进行语文教学就成为当前教育中的重要课题,也是语文教学中面临的最大的困难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的不足,结合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可以供参考的策略来提高课堂朗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朗读现状及成因;朗读技巧;朗读形式;朗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090-01

1.朗读教学的现状及成因

在小学各学段的课堂教学实践、学科教研活动、竞赛活动等活动中,发现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存在的较普遍的问题:学生齐读参差不齐,个别读参与面不广,分角色读、赛读、开火车读等流于形式,自由朗读兴趣不浓,朗读出现字音含糊不清、颠三倒四、读错字、读漏字、添字的现象。

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无外乎学生不懂朗读技巧、不敢朗读、不愿朗读,教师留给学生的朗读时间不够,教师对朗读的指导不强、关注面不广等等。

2.朗读技巧的指导策略

教师在朗读教学前,一定要加强朗读的训练,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

停顿训练主要针对常用的标点符号的停顿时长和同一个句子中根据语意进行停顿训练,以准确地表达语意。

语气、语速、语调训练意境优美的句子,朗读时用柔和的语气;表示激动、着急、兴奋或愤怒的句子,朗读时用急促的语气,语速较快,语调较高;对于表示悲伤、气馁等负面情绪的语句,朗读时用低沉的语气,语速稍慢,语调较低;对于说明文或旁白部分,朗读时用平淡、介绍性的语气,语调平缓,音量适中。

重音训练把最能体现句子意思的词语读得重一些,读出抑扬顿挫。

变音训练主要研究儿化音;“一”、“七”“八”“不”的变音;轻声训练;形容词重叠后的变音等,以及多音字在具体的词语和句子中的读法训练。

具体到每篇文章、每段话、每句话、每个词、每个字怎么读,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都结合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

如朗读《燕子》一课,读第一自然段时,语速稍慢、语气轻柔,通过对“乌黑光亮”、“俊俏轻快”“活泼机灵”的重读,欢快的语调,读出燕子外形的美丽、可爱。对于“一身”的“一”的变音在朗读中适当总结。当朗读燕子活动的特点时,应读得适当快一些,急促一些,把描写动作的词语读得重一些,读出燕子动作的优美与敏捷。

3.朗读形式的运用策略

朗读形式主要有齐读、领读、开火车轮读、轻声读、大声读、分角色读、小组读、表演读、比赛读、想象读、配乐读等。一节课中,教师根据文本实际采用多种朗读方式相结合的使用方式,有时根据文本内容以某一种方式为主。

如《巨人的花园》、《淘气包马小跳》等;诗歌,适合以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为主,如《天净沙·秋》;对于含义深刻的课文,适合教师范读、创设情境导读,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4.课文教学环节中的朗读教学策略

自读识字环节,强调读准字音尤其注意区分易混淆的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边音和鼻音、唇齿音和舌根音、多音字的读音。

合作交流环节,强调读通句子学生先读给同桌听,互相检查,然后班内展示。如果有断字断词错误时,其他同学给予纠正,确保将句子读通顺。这为读好段落做好了铺垫。

品读领悟环节,要当堂指导。

4.1 引导补白,巧破朗读难点

教师一要教会学生根据词语的意思和句子意思划分词语,再出声朗读;二要提醒注意句子的停顿,教会学生认识带逗号、顿号、句号、问号和叹号的句子的停顿时间长短,读出句子的不同停顿和不同语气。

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中,父亲在废墟中寻找儿子的过程,教师设计一个教学环节,和学生一起细品文中的“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教师请学生把自己当成文中的父亲,探究、想象父亲在每一个时段的内心想法:他既希望能够赶紧找到儿子,又担心挖出来的是儿子的尸体;他疲劳得无以复加,又担心自己的倦怠耽误了救援儿子的最佳时机;他既想救出儿子,但周边不时发生的余震让他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也心存恐惧?通过这样的补白,通过换位创作,学生的心被这个了不起的父亲征服了——当读到“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时,不少学生的眼眶红了,声音哽咽了——之前一直无法突破的朗读难点在补白过程中已经“土崩瓦解”。

4.2 多媒体辅助,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朗读

如《草船借箭》一文,如何让学生把这些看似平凡的语句读活?教师在指导朗读前,先让学生观看电视剧《三国演义》草船借箭片段,再现课文描绘的历史情境,使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熟悉人物之间的相互利害关系,并仔细观察剧中人物的表情、神态、动作、细节等,深入体会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的性格特征,把握人物说话时的心理活动。然后,学生在小组中分角色进行朗读练习,反复揣摩人物说话时的神情、语气,读出人物的身份、性格、说话的用意。最后,教师关闭影片的声音,让学生巧用文中的人物对话,尝试给电视剧片段配音。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故事情境,不仅使学生在朗读上有了模仿的对象和提高的目标,更主要的是帮助学生活用文本,进入情境,自主创作。

课文拓展延伸环节的朗读,应建立评价机制,搭建个性化朗读展示舞台。

课后朗读作为教学延伸的补充是有益而必要的。长期以来,我坚持让学生课后进行朗读录音,在QQ群、微信群上进行交流、互评,在课堂上播放、赏析、共享、评定等级,定期总结、表彰,在扩大了学生朗读空间的同时,也激发了广大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这些活动使学生朗读水平出现了显著提升。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必须通过不断地反复训练才能实现以声传情、以声启智。我们将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总结与创新,争取使朗读能力培养的教育效果达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王志英.小學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讨[J].魅力中国,2015,(32):165.

[2]谢辉.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魅力中国,2013,(11):130-130.

[3]吴贻康.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20):22.

[4]王明霞.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学生之友(小学版)(下).

[5]陈磊.朗读,语文教学之根本.教育科研论坛;2008年02期.

猜你喜欢
朗读技巧
谈如何开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强化朗读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加强朗读训练
谈如何开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智慧引领,让朗读真正落脚于课堂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吗?
小学生朗读技巧培养的困境和方法初探
浅析中学英语教学中朗读的略而不读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浅析初中英语朗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