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国
一、案例背景
1、新课程的需要:小组合作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极大作用的。
2、学生发展的需要:小组合作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育目的
班主任根据班级情况以及学生特点,让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全体学生通过小组形式参加学习、活动和班级管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自主而积极地对班级进行有效地管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促成整个班级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发展目标,同时减轻班主任的管理负担。
三、个案描述
我班有个学生叫航的同学,男,11岁。航同学的自我约束能力很差,上课不专心听讲,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故意招惹别人还常常显得很无辜;作业不做是常事,即使做了,也是马虎了事,书写相当潦草;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总是不停,听了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久而久之,在老师、同学的眼里,航同学成了很不受欢迎的人……每一天都有学生向我告状,同学们都不喜欢他。在开展小组人员分配时,没人愿意跟他一个组,担心他会扣自己小组的评比分,影响小组评比。
总之,航同学在同学、老师的眼里就是一个后进生,而且很不上进,慢慢地失去了同学和老师对他的认同和接纳。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都不融洽。反之,这也使其更加地自我放弃,甚至有时有意而为之的违反纪律,影响他人。
四、分析与对策
刚接触航同学,发现了他的问题后,我首先是跟前任班主任以及科任教师沟通交流,,向班上的同学了解情况,再通过家长,了解他在家里的表现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情况介绍。通过了解,我發现该生有这样的表现,一是源于他的自制能力弱,个人行为习惯很差;二是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得当。他的父母都不是文化水平很高的人,对于孩子平时的犯错,大都是责罚和打骂,没有好好了解孩子的心理,缺乏有效的沟通;三是我们对他的引导、教育缺乏一点耐心和关注,陷入了“恶性循环”中。结合了解的情况,于是决定与他有效沟通,从心理上进行疏导,然后对症下药制定详细的解决办法。
基于我们班是学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班,我把小组合作学习融入了平时的班级管理中。对于航同学的引导、教育,我结合班级小组合作式管理进行。首先是通过互选、推荐和抽签的方式,让航同学加入小组中,参与到正常的班级管理中。
其次,对航同学进行个别引导、教育,找他单独谈话。
第一次的谈话,我耐心地跟他讲道理,动之于情,晓之于理。期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用心学习,按时完成作业,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之后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由于他的这种表现,我以前和他的妈妈聊过孩子的状况,但是他妈妈也对孩子无可奈何,甚至已经放下了孩子。听到他的妈妈这么说,我也灰心了。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
但是有一件事让我改变了对孩子的看法。一天下午放学,我们照常排好队下楼。走在前面的一个低年级孩子抱在怀里的月饼盒突然掉在了地上,发出“哐当、哐当”的声响。我们班的很多同学随着这一声声的“哐当”声,大声的起哄起来。我本想呵斥他们一声的,可是聂君杰的表现打消了我的这一念头。只见他默默地走上前去,艰难地蹲下身子(他挺胖的),帮那一个小同学捡起掉在地上的月饼盒,再艰难地站起身。他并没有把月饼盒还给小同学,只听见他说“我来帮你拿吧,免得一会儿又掉地上了。”当时的一幕,让我看到了这个孩子身上也有可爱之处,他也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孩子。我不能放下这个孩子,我要让他慢慢的转变,成为一个人人喜爱的孩子!
一次班会课上,我组织同学们开展了一个“我为他点赞”的互动活动。活动中,同学们都纷纷给身边的同学点赞,却没有一个同学为这个平时不讨人喜欢的他点赞。我找准了一个时机,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也要给我们班的一个同学点赞。”听我这么一说,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看着我。看得出来,同学们的眼里满是期待。
随即,我把那一天下午看到的情景跟同学们说了,也特意表扬了他们这一小组。我说完后,教室里是一阵的沉默,接着是一阵热烈的掌声,他们小组同学的掌声尤其响亮。这掌声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是对航同学的善良、乐于助人的赞赏,也是对他们小组的表扬。那一刻,我看到了航同学的腼腆,这个平时脸皮比城墙还厚的他,脸上的红晕是那么清楚。
打铁要趁热。班会课后,我找了航同学谈话。谈话中,我表扬了他的优点,告诉他要试着把自己的优点多表现出来,同学们对你的看法肯定会改变的,给自己一点信心。这次的谈话是愉快的,航同学的态度很好,离开时的步子是轻松的。之后,我找了航同学所在小组的全体同学,对这一组进行了表扬。
之后,我会留意抓住教育的契机对他进行教育引导。在一次语文课堂上,他表现很积极,而且解答了同学们回答不了的一个问题,给小组评分加了10分。同学的惊叹声和诧异的眼神,令他有些不知所措,难得地看见了他脸上的红晕。很显然,他感受到了同学们对他的赞赏。同时,我明显感受到了他的喜悦之情。课后我就借此机会找他聊开了。首先表扬了他今天的课堂表现,进而肯定了他广泛的课外阅读对他的帮助。在这样愉悦的氛围中,航同学明显打开了话匣子,跟我讲了他都看了那些课外书,还饶有兴趣地向我介绍他感兴趣的内容。看着他脸上洋溢的笑容,我发现他的身上并非全是缺点,他也是有上进心的。
经过多次耐心地疏导、教育,现在的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较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不仅在教师方面努力,也极大地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作用,通过小组间的互帮互助,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促进。小组同学的时常帮扶,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每一天在课间的时候给他出一些题目,在他做完后给他批改讲解。有了小组同学的接纳和帮助,他的学习积极性有了一些提高,进步明显。也让他增强了自信,改善了同学关系。相信长时间的坚持下去,他的成绩必须会有所提高的。
五、案例反思
在更新教育观念的这天,作为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有职责让学生树立信心进而到达育人的目的。愿: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期望之种,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共同把后进生转化成为先进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