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韩国跆拳道风靡中国和中国武术日渐失去市场的社会现象出发,采用文献资料和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中韩传统武技的现状,通过研究韩国学校跆拳道的教育理念、教学策略等,得出对中国学校武术教学的启示,旨在通过学校体育的平台,培养学生对武术的热爱以及扩大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韩国;跆拳道;学校;中国;武术
中图分类号:G8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7-140-02
1现状分析
1.1韩国学校跆拳道发展现状
在韩国,从事过跆拳道运动训练的人口数量占国家总人口的80%,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的人群基本都学习过跆拳道这项运动,几乎所有中小学、大学都开设跆拳道课程,并且拥有完善的跆拳道训练比赛体制。校外也有很多跆拳道馆,与学校密切联系,使学校体育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效衔接。政府和学校的奖励政策也是促使跆拳道发展的重要因素。韩国跆拳道协会管理者在出席国际跆拳道交流会议时曾说,学校跆拳道运动是韩国跆拳道的灵魂所在,在韩国学校跆拳道这种教学模式积极推动了跆拳道运动在韩国的发展。跆拳道不仅加强了学生的体质,还培养了社会礼仪,传承了文化,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1]跆拳道自2000年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起,受到广泛关注,又因为跆拳道自身的发展特点,服装新颖美观,注重道德礼仪教育及教学方式在班级授课制的完美融合下,跆拳道在学校教育中极其盛行。部分学校设置跆拳道课、社团、训练队,在一些学校中,每周专门设置一节跆拳道课,占据正常的体育课一节次。跆拳道,以自身的发展被动大于主动地成为学校体育的一部分,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发展可见一斑。经过调查分析跆拳道课,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师生家长关注度高,学校体育跆拳道项目比赛大大小小,连绵不断。
1.2中国学校武术发展现状
1915年,当时的民国政府教育部规定将武术设为全国学校体育课程以来,武术进入学校体育已有百年历史,武术的锻炼效果有目共睹,武术作为教学内容也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但是在学校的普及程度远远不够。《我国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到,我国中小学开设武术课的学校仅有6.7%。《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状况调查研究》针对我国20个省252所普通中小学的武术教育状况进行专门的调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在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武术由传统技击术演变为传统文化表演,武术教学竞技化的趋势已经蔚然成风,失去了其技击功能,单一的套路教学枯燥无味,花哨而空洞,使学生学习武术兴趣不强,师生家长对武术课关注度不高。学校武术被体育化,成为体育学的分支,淡化传统文化概念,并出现一系列教学问题,如课程设置缺乏文化定位,教法内容单一,重竞技轻传统等已成为阻碍其发展的瓶颈。有学者发出“中华武术在学校体育教育领域岌岌可危”的警示。
2理论指导实践——教育理念的启示
韩国的跆拳道道德体系的基础来自于“事君以忠,事亲以孝,事友以信,临阵无退,杀生有择”。这使跆拳道形成十戒行为准则,这些道德观从实践上和观念上促成了独特的跆拳道精神。这套道德体系在通过制定明确的准则和规范要求制约着练习者的行为,如《行为准则》和《道馆准则》要求孝敬父母、忠于朋友、善始善终。规定整理服装的礼节、对坐、站姿也有具体要求,形成具体化、程序化的行为标准。跆拳道服为白色,设计规整统一,不同级别的练习者腰系不同颜色的道带,是一种地位的象征。跆拳道练习者进入练习场所时,都必须身着道服,在这里整齐划一代表着一种干练,一种坚韧的作风,虽简单却又让人实在地感觉到它蕴含着的内涵,而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以此增强了自信心和责任感。在韩国,无论是中学的跆拳道课还是高校的跆拳道课,每一所学校都具备跆拳道的练习场地和场馆。跆拳道相应的硬件设施都十分齐全,如:跆拳道项目专用的12m×12m垫子,练习者专用的护具等。韩国跆拳道的哲学体系其根就是本国的哲学思想吸收儒家思想从而形成的三个理念:技术理念、艺术理念、哲学理念。技术理念中强调掌握技击技术,从而培养徒手自卫能力,通过不断地进行技术练习,获得健康的身体。艺术理念即在行动中反映出来的在心智与灵魂的合一中升华的艺术。将自我与实践相结合,将技术与注意力结合,从而升华为人与自然的结合,将运动推向极致,美丽有力。哲学理念就是通过自信心和决断力来提高意志品质。用运动影响生活,培养断然行事的能力,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韩国学校跆拳道的教学重在塑造人格,培养品质,倡导通过身体的训练来增强信心,形成坚毅的性格;技术的锤炼来增强信念,产生巨大的忍耐力。比赛的形式打造谦让的精神。学校教育阶段作为人生启蒙的重要阶段,其形成的品格将伴随人的一生,谦让可以让人通过自我牺牲的精神去控制自我,从而形成谦让的社会氛围,有利于维持社会或团体共同的秩序,创造出一个有纪律讲文明的社会,增强民族内聚力和激发爱国主义的精神。
武术的哲学思想来自于儒家思想,独特的技术理论和方法来自于众多门派。门派分散各地,不同生活环境的民族和人群对武术有不同的诠释和演练风格。针对未来发展,武术应保持地域特色,将不同派别和风格的拳种优化整合,将内在文化和外在艺术相结合,再于学校体育课中教授,使传统武术得以传承。武术追求的是内外兼修、天人合一,但没有统一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标准,重在自身修养,自己感悟。可学习韩国,从服饰到礼节结合中国特色做出统一详细的规定,从学校武术开始系统培养,从内而外地培养武德,发扬中华民族精神,使武术成为中国的标志性运动。季浏教授在2018年江苏省初中体育现场推进会上说“运动技能的教学主要让学生学习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并以活动和比赛为主”“教育的本質是培养人,不能只教一个一个知识点,而忽视在知识技能教授中品德的培养”。武术是中国历史的产物,而学校教育是西方传来的西式化的东西,学校武术在现代潮流中被体育化,以锻炼健康的体质为主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教学过程中重在学习动作技术,多数学校的武术教学等同于套路教学,缺乏对抗性,缺乏对意志品质的培养。可学习韩国跆拳道,将武术整合出一套对抗性的练习方法,在对抗活动中培养学生勇攀高峰、坚韧不拔、团结奋进的精神,回归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
3教学策略的启示
3.1课内外联合培养策略
韩国中小学的跆拳道教学中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跆拳道的兴趣,喜欢上这项运动,着眼于将来更好的发展。在韩国注册的跆拳道馆已经超过了8000家,还有接近10000家没有正式注册的跆拳道馆。跆拳道馆拥有比学校更专业的设备和场地,有更优质的专门性教练,学生在接受了学校的跆拳道基础课程的情况下,在兴趣的驱使下利用课余时间去跆拳道馆继续学习,课内课外紧密联系。无论是对大众跆拳道还是对竞技跆拳道,这种以兴趣为主的教学策略都能够促使终身跆拳道观念的形成。
而我国的学校武术遵循体育课的上课原则,单一技术学习扼杀学习兴趣,课外武馆远不及跆拳道馆那么普及,并且以教授传统武术为主,传播遵循门派,家传等单一拳种落后传授的传播方式,所以武术馆在课外体育中的教育效果有限。每个学校如果能够有与其对接的几个武馆,保持联系,使得课内外教学内容有所衔接,学生更易接受。
3.2奖励策略
目前,韩国对于积极参与跆拳道训练的学生,政府对其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奖励的措施,不断鼓励更多的有天赋的适龄学生参与到这项竞争激烈的现代运动項目中来。除此之外,对于成绩确实优秀的少数运动员专业队会将其选拔进入专业队从事长时间的专业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参加各级的比赛。其中的优秀者更是可以代表祖国走向世界,这更是一名运动员最高的荣誉,是运动员值得一生追求的荣誉。跆拳道各个级别考试中都有对应的奖学金,成绩优异者可以进入校队。跆拳道技术突出的学生有机会进入重点大学,并出国交流。
而我国的武术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大部分中小学既没有比赛任务又没有升学压力,挫伤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应多组织武术竞赛和有关活动,发觉有武术方面天赋的人才,给予适当奖励,激励学习武术的动机,使更多学生自发学习武术。
3.3重视教学过程
从始至终,韩国的跆拳道教学从小学开始直到大学这样一整个教学过程非常严谨,对于从事跆拳道教学的教师的从业资格具有较高的标准,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套严格的考核标准,跆拳道课程考核的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等等各方面的重要参考标准。每个学校在期末都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严格的考核,考核的成绩作为学生升学等方面的重要参考,所以,每一名学生对该课程都有较高的重视。其次,韩国的跆拳道教学无论是哪一层次的教学,特别是高校的教学,教师在整个的完整教学过程中必须与参加上课的全体男女学生一起经过努力完成教师事前准备的所有的教学项目,这样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加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跆拳道水平的快速提高。
我国学校武术教学也应该将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联系起来,小学教授基础或者重在兴趣,渐渐加强运动量,增加一些动作技术的教学。严格筛选武术教师,需要具备强硬的专业技能,又掌握教育类知识,提高对武术教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崔民基.跆拳道在中韩两国部分中学的发展现状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仝秀兰,渠秀春.论武术、跆拳道对学校体育的影响[J].中华武术(研究).2018.7(11):67-69.
[3]黎桂华.我国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9.28(02):209-211+180.
[4]马达.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武术教学现状与反思[J].武术研究.2018.3(11):74-76+135.
[5]康戈武,洪浩,马剑,朱东,刘宇峰.《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的学校教学指导方案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10):62-69.
[6]毕霍龙,郑仁民,赵权.中韩两国武艺教育理念的对比与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07):24-25.
[7]吕坤.从韩国跆拳道教学模式看中国高校武术课教学之改革[J].才智.2010(14):257-258.
[8]张燕群.传统武术进入中小学校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6.
[9]张修昌.中韩高校跆拳道教学策略对比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23(09):22-23.
作者简介:
王莹(1995.12—),女,江苏无锡,南京师范大学,在读硕士,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