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发明
【摘 要】教师应以"低起点、小步子、缓坡度、快反馈"为教学理念,以"常抓养成教育,培养良好习惯"为突破口,在教学中善于总结、善于发现和善于创新;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研究教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培养创新性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本文作者将结合自己的施教过程,谈谈具体做法。
【关键词】原则;研究;提高;创新
一、研究大纲,明确目标
教学大纲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紧扣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的要求,对教材的内容处理、要点的把握、常识性知识的介绍及相关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能脱离教学大纲的要求,随意降低或拔高授课标准,教学应做到有目的和有针对性;同时,要积极地在课堂当中进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学会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听、思、做、讨论等方式,体验不同的学习过程;最后,要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完成学习过程。
二、研究教材,突出重点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教材哪些内容精讲、哪些内容略讲、哪些内容让所有人掌握、哪些内容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参考,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教材内容如何处理才能让绝大多数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这都需要教师在备课中精心设计和课堂上灵活处理的。同时,在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的过程中,教师要制作和课标知识内容相符的课件、微课、动画等现代媒体,化动为静,化隐为显,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有效促进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研究学生,有的放矢
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主体,在整个教学的全过程中,其参与度和效率高低就显得尤其重要。这就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认真观察和研究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情况及表现,更要深入到学生的家庭当中,和学生及家长推心置腹地交流,了解学生在生活、家庭、学习中存在的困惑,从而找出影响学生学习的原因。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多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状态。课堂上表现不佳或有焦躁不安情绪,常常都是由于学生受到一些外在或内在因素的影响导致的。如午休或就寝时偷偷看书或在手机聊天、看视频等时间过长,影响第二天上课的注意力;或者是由于家庭因素(如父母吵架、夫妻离异、家庭变故、留守监管等)的影响,使学生回校后心事较多不能安心学习。这时,老师就不能只顾上课讲知识,而不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学生虽身在课堂在但心不在课堂,学习效率也就大打折扣了。为此,教师在课后还应时时和学生进行谈心,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外在干扰,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教师要经常关心、关爱基础差或不爱学习的学生,给他们补知识、树信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使班级内的各类学生都齐心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进而营造班风正、人心齐的良好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所收获。
四、研究学法,提高效率
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知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总结和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摸索一些符合自己的方法。但学习方法是建立在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的,离开对知识的掌握而去讲方法,那只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虽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为学生介绍了许多好的学习方法,但是只有亲自总结、归纳的方法,才是每个学生最好的方法。但再好的学习方法也应建立在学生刻苦学习的基础上。别人再好的学习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自己再好的学习方法也不一定适合于别人。因此学生学习方法的获取是在前人经验基础的指导下,自己亲自体验后选取的。只有通过积累大量的基础知识,通过总结和归纳一些适合认知规律的方法,学生学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研究教法、完善提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教师虽然在教学中应用了大量的现代教学工具进行施教,但教师的素养、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等也直接影响教育的成功与否。当今,虽然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普遍提高,但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满堂灌和为升学而奔波的应试教育在教学中普遍存在。这些做法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我国也已从20世纪80、90年代的人才短缺,过渡到当今培养的创新性和研究性人才,因此教师只有不断研究教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培养出各种创新性人才。在教学中虽然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教学的规律,那就是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不能脱离学生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的范畴。
教师在教學中随意拔高或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都会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影响:难度过高,学生不易理解;难度过低,又不能起到启迪学生思维或进一步升华学生知识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对如何处理不同知识所采取的方法应心中有数,不能因为在课堂中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而采用一些华而不实的教学方法,忽视对知识内在联系的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大讲特讲,好像只要讲透、讲清楚了,学生就能理解,却没有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这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学生却没有真正地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是应该为学生留出充足的学习和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感悟、升华,教师只是在学生有困惑时给以适当的点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知识理解地更准确、更透彻,也才能真正地去解决各种问题,最终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六、结语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刀切,也不能操之过急,应遵循教学规律,以“低起点、小步子、缓坡度、快反馈”为教学理念,以“常抓养成教育,培养良好习惯”为突破口,以服务学生为导向,一步一个脚印,稳打稳扎,在教学中善于总结、发现和创新。这样,学生才能在逐年的学习中积木成塔,终有建树。
参考文献:
[1]冯建兵.高中物理“小步子·快反馈”智慧课堂构建[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1(5).
(责任编辑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