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有效“问题引导”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 13:36陈凤雪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问题引导

摘 要:探究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中“问题引导”的方式方法,增强课堂问题引导的有效性,我从课堂引导的目的、类型、内容、方式、语言等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此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促进学生思維能力的发展,最终使学生能自主学习,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激发思考;深浅适宜;难易适度;灵活多变;准确精炼

正确认识有效课堂问题引导,增强课堂问题引导的有效性,对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着很大的益处。然而很多教师对以“问题”为中介的教学方式的实质理解不透彻,把它纯粹当作一种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手段,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偏离了有效课堂引导的宗旨及核心。那么提高“问题引导”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就非常必要,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于有效运用“问题引导”有所体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问题引导的目的——激发思考

目前,很多教师对课堂问题引导的目的及主旨没有形成一个正确认识。他们的课堂问题引导只是为追求即时教学目标的实现,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让学生的思维更好地跟着自己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思路走,整堂课上只能听到教师的观点,而不是学生的观点。有效课堂问题引导除了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还需使学生通过思考加强对知识能力的掌握。教师不能只是为了完成教学内容或跟上教学进度、实现表面的教学目标而控制问题的答案,以免忽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的获得是建立在他们是否真正经过思考的前提之上的,有效的课堂引导要求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疑问,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在此基础上,促进各种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考查学生知识能力的获得。只有真正激发了学生思考,使学生学会质疑,会因疑问而去求索,最终实现自己的学习自己做主,才是真正有效的达到了引导的目的。

二、问题引导的类型——深浅适宜

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认知层次,教师引导可以分为知识型问题、理解和应用型问题、综合和思考型问题。其中,前两种属于封闭型问题,更适合强调以知识记忆和理解为主的教学和测验,用以检验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掌握程度;后一种属于开放型问题,要求学生把知识应用于不同的问题和情境中。目前,课堂引导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所提的问题大多都是识记、理解的低水平层次的问题,而对于启发学生思维、拓展思维应用、综合思考的问题却很少。这种提问看似学生对答如流,学生积极参与,实质上这种只有唯一答案的封闭式问题仅局限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得,而忽视通过引导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提高课堂问题引导的有效性,要求教师要正确把握课堂引导的深浅程度。知识型、理解型和应用型问题构成了课堂引导的三种类型,且每一种引导类型都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使学生在记忆、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把握问题的深度,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从而深化学生对课堂主题的理解。

三、问题引导的内容——难易适度

我们都知道,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潜能,因此,教师进行课堂问题引导时要考虑引导的内容是否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目前,很多教师引导的内容或过易,或过难,例如,很多教师把课堂引导当作是一种活跃课堂气氛的手段,为了追求课堂的热烈气氛,经常设计出大量让学生很容易答出的问题,如提一些只要求学生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的问题,以让更多的学生对课堂主题做出反应,还美其名曰活跃课堂气氛。这种过于简单且不需思考的问题表面上能使学生踊跃参加,课堂气氛看似热闹,却不能使学生对问题进行实质上的探究,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容易使学生养成一种随便应付的坏习惯。

有效课堂问题引导应该是学生需要经过一番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让思维的“轨迹”有一段“距离”。换句话说,就是问题不要太难,既不使学生觉得高不可攀,又不会使学生觉得轻而易举,没有思考的价值。为了设计有效的课堂问题引导,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把握好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之间的距离,以此为基础把握好问题难易度的标准,使学生能通过独立钻研和积极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问题引导的方式——灵活多变

目前,在课堂问题引导中,很多教师只是按常规思维从教学内容的正面直接引导,如普遍存在以直截了当、直奔中心的直问为主,或是直接根据教学内容从正面提出的一些定义性问题,缺少灵活性。有效的课堂问题引导要求教师在课堂引导中要根据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引导方式,比如在教学《猫》一课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们体会到猫的尽职,抓住了“屏息凝视”这个词,让学生们做出屏息凝视的样子,要求大家保持这个状态一分钟。一分钟之后,同学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时要进一步进行引导:“你们有什么感觉呀?”学生们纷纷喊道:“闷!”累!”教师追问:“那猫需要这样保持多长时间?学生回答:"几个小时。”教师再问:"为什么呢?”学生回答: “抓老鼠。”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体会到了猫确实是一种非常尽职的动物。如此善于变换引导角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使学生能够通过自我主动探究对问题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五、问题引导的语言——准确精炼

目前,教师在引导过程中普遍存在用词不准确、思想表达不清、中心意思不突出,语言过简或过繁,让学生听不明白,不知如何思考和作答。如一位教师教学“磁铁”这一课时,引导学生做实验,并引导:“请大家认真探索磁铁的磁性真的有强弱吗?”其实,这个问题是有歧义的,表达是不准确的。到底是要探索同一块磁铁不同磁极的磁性强弱不同,还是要探索大小不同的磁铁的磁性强弱不同呢,给学生造成了其思维的混乱。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有效的课堂问题引导要求教师在引导时要表述清晰、准确,使学生对问题形成一个正确的感知,这也是学生进行积极思考的前提和基础。另外,教师在引导时还要讲究语言的精炼、简明。心理学上认为,人的持续注意是很短的,而记忆由听觉得到的知识尤为有限。若问题过于繁杂、冗长,学生在思考时,就难以将问题清晰地记在头脑中,以致不能把握问题的要领,无从回答,而且也容易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厌烦和乏味。所以,教师在问题引导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水平,保证问题表述的清晰性、简明性,提高问题的启发性,为学生进行积极思考提供前提和基础。

总之,教师对于提问的理解,尤其是教师对有效提问的理解和反思,从中发现课堂教学中关于有效提问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决“问题引导”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才能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丹. 有效课堂提问的核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期):11-13

[2]徐美娜.“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对教育的影响与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第24卷(5期):14-16

作者简介:姓    名:陈凤雪;性    别:女;出生日期:1973年01月19日;单    位:沈阳市皇姑区鸭绿江街小学;职    称:一级教师;籍   贯:沈阳   110032

猜你喜欢
问题引导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法探讨
对中职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
高中政治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合作的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谈
生物学科随堂小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以问题引导思考以线索强化思维
平面设计教学中用问题引导探究的策略
中职数学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