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品德教育实践中法治意识的培养

2019-09-10 12:56张雷鸣孙前华
天津教育·中 2019年7期
关键词:意识培养

张雷鸣 孙前华

【摘  要】儿童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低年级儿童还没有建立法治意识,不懂法,更不会用法。中高年级儿童逐渐有了一些法治意识,但仍很片面。我校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弘扬传统文化,基于学校中草药特色文化项目的实践研究、积极争取家庭和社会支持。从良好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公共意识、公德意识四个方面培养儿童法治意识。

【关键词】规则与责任;公共与公德;意识培养

儿童法治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思政教师,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品德教育中逐步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具体实践路径如下:

一、良好規则意识的培养

(一)正面引导、变“堵”为“疏”

如同治理洪水一样,堵不是办法,只有合理疏导、逐步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才会有出路。以低年级课间活动为例,我们绝不能因为安全因素剥夺儿童玩的权利。我们要在品德教育中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帮助儿童逐步树立规则意识:例如通过《爱护公共设施》一课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设施。通过《我们的校园》《校园里的号令》《课间十分钟》《我们小点儿声》等品德课教育学生在课间如何玩、在什么地方玩。课间,教师和儿童一起开展跳皮筋、踢毽子、跳绳等课间游戏,逐步培养儿童规则意识。

(二)榜样示范、人人守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面引导,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在学校德育活动中广逐步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例如:我学校通过德育考评,评比星级班级、美德少年,促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

广大中小学思政教师要积极争取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的配合。例如:利用学校每天一小时的阳光大课间等活动指导学生了解校园里“玩”的规则。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端正儿童的规则意识,帮助学生形成符合规范的行为。

二、良好责任意识的培养

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也指出:“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意识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责任意识是健全人格的基础。中高年级儿童责任意识认知水平较高、但责任意识仍比较片面,主要表现在对国家和他人的责任意识较薄弱。责任意识的培养要从小抓起,只有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一定能培养好儿童的责任意识。

(一)家长引领、初识责任

家庭教育是培养儿童责任意识的第一站,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给予孩子一定的家庭责任:比如洗碗、扫地、自己洗内衣、袜子等,让孩子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责任。针对部分家庭教育不当,致使儿童责任意识缺失现象,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学校邀请教育专家对家长开展专题培训,间接增强儿童责任意识。

(二)教师示范、养成责任

学校是品德教育的主阵地,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育。教师要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责任意识,让儿童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学生的责任。例如我通过执教《父母的难处》一课,让儿童体会到父母的难处,懂得自己作为家庭一员,在家应尽的责任。通过《心中的那颗“星”》《心中有规则》等课,让学生体会到好好学习、遵守校纪校规是自己在学校应尽责任;通过《大好河山任我游》《我为祖先而骄傲》《中山陵前》让学生体会保护环境、弘扬传统文化是自己的社会责任。

(三)社会实践、践行责任

弘扬传统文化、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我所在学校是江苏省特色文化项目校、连云港市山民习俗传承基地,连云港市非遗特色文化项目“科学种植”传承校。他将品德教育与中草药特色文化项目相结合。先后开发了《云山百草》低、中、高、综合实践四本系列校本教材,先后与连云港市中医药学校和康缘制药厂建立了共建关系,定期组织学生走入市中医药学校、康缘制药厂、小神山中草药课程基地,了解社会,从而践行责任。组织学生开展《云山中草药资源开发和保护》系列研究和《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世界环境日专题演出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保护家乡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

三、良好公共意识的培养

(一)创设良好的公共意识氛围

营造良好的公共意识氛围,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在校园和班级文化方面,倡导正确的公共意识氛围。如要求在校园内学生遵守校园管理条例,在班级遵守班规,培养学生良好公共意识的重要意义,从每天的上下学、上下操路队入手,例如:不乱丢乱抛、两人一排、上下楼梯靠右行等公共意识人人遵守。

(二)在品德教育中渗透公共意识

品德教育的方法和形式是灵活多样的,教师要努力做到讲解和学生小组活动相结合。例如在我在执教《绿色小卫士》一课时,结合目前我市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前后家乡环境的变化来培养学生公共意识。文明城市创建前云山简陋古朴的老校区和如今的环境整洁现代化的新校区对比,云山原本污水横流的排淡河如今清澈见底。让学生知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联系实际渗透《环境保护法》,渗透公共意识。

(三)在各类模拟实践活动中培养公共意识

在各类模拟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儿童的公共意识。组织各类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开展“少年模拟法庭”“嘉瑞宝小镇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让儿童在活动中感知、体验遵守公共意识,帮助儿童找“岗位”,扮演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遵守公共秩序的意义,逐步形成公共意识。

四、公德意识的培养

(一)重视班集体生活、培养儿童公德意识

班级是儿童生活的主要社会场所,也是儿童公德意识培养的最佳场所。儿童的社会公德意识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在班集体生活中,教师要努力挖掘每个儿童的优点,让孩子们互相取长补短,逐步培养儿童的公德意识。特别是班级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公德意识。例如:学校组织学生外出实践活动时,通过同学之间一路上互相照顾、午餐后全班集体打扫垃圾等活动,增强学生团结有爱和维护公共卫生的公德意识。

(二)品德教育渗透法律条文、培养儿童公德意识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我们要通过学习法律条文,结合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有意识地将品德课程与法治教育依据课标相融合,如2019年3月我在连云港市第一品德学科共同体活动中执教《中山陵前》一课,延伸向学生宣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社会上“老人摔倒扶不扶”等热点问题培养儿童公德意识。

(三)学校家庭社会全域普法、培养儿童公德意识

我长期致力于“全域普法教育”即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普法研究。学校定期邀请法官、警官等法律人士来校开展学生普法工作。2018年12月区市场监督局来校开展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法宣教;2019年上半年连云区邀请连云区法院来校对五、六年级学生开展了预防未成年人性侵害教育法治讲座。法治副校长到校宣讲如何面对校园欺凌、拒绝毒品等两次讲座。本人也对全校师生宣讲了《宪法至上、护佑成长》宪法宣教活动。录制的宪法微课被选送报市优秀宪法公开课。如在教学三上第6课《平安回家》和第8课《心中的110》中可结合学校开展的交通法规教育、校内道路设置斑马线,和学校平时邀请交警叔叔共同开展过的交通法规宣讲活动,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知识》竞赛等,学习法律条文从而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培养儿童的社会公德意识。

在品德教育中培养儿童法治意识,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我将不断探索、思考,雕琢好每一块美玉。

注:本文为连云港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三五”规划课题“中草药特色文化项目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C/2018/09/180)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许玲,刘玲.自媒体时代中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探微——兼谈思想品德课法治教育[J].中小学德育,2017(2).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意识培养
空乘专业学生服务意识培养的探讨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
高校学生危机事件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浅析中学英语教学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培养
运动训练中足球技战术意识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困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高中体育教学要注意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试析安全生产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对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