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三种途径:一是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情境体验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二是在议题的讨论中、在问题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三是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能力。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情境创设;问题探究;社会实践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那么,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呢?我们将以本校政治学科教学为例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体验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
例如,本课题组成员蔡波老师在讲授《在文化生活》一课时,围绕此课题设置了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拨动了学生的情感之弦,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真正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感情共鸣。这节课的情境设置如下:
情境1:阳光下的阴影。教师播放视频《打击网络淫秽色情,让网络空间晴朗起来》。
情境2:“接龙游戏——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游戏规则:各小组同学接力说出教师所给事例中那些是落后文化、那些腐朽文化。并举出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同桌讨论阐述其对人和社会的危害并研究应对措施。
情境3:谁的方法好。学生说一说判断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方法。
情境4:辨一辩。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含义,和《经济生活》中有关市场经济的知识进行发散性思维。分组讨论“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还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情境5:议一议。教师引导学生从多方面的角度思考“面对这些落后文化、腐朽文化,我们如何抵御他们并选择健康有益的先进文化?”
情境6:小调查。把学生分为少儿组、中年组、青年组、老年组并让学生列举自己所喜爱的文化作品?”
情境7:领略主旋律文化作品的魅力。教师展示在社会中引起广泛反响、深受群众喜爱的主旋律文化作品并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弘扬主旋律的文化作品能够深受人民的喜爱?”
情境8:欣赏《红高粱片尾曲》MV。
“阳光下的阴影”,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入手,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接龙游戏——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论述危害并研究应对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意识。“谁的方法好”、“辨一辩”“议一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科学精神。“小调查”、“领略主旋律文化作品的魅力”使学生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丰富多彩,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先进性引领社会文化潮流,始终在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欣赏《红高粱片尾曲》MV”,学生的情感体验油然而生,使整节课达到高潮,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觉,增强了学生热爱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决心。
二、在议题讨论中、在问题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本课题组在进行研讨学习中曾观摩学习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邰美秋老师的《市场配置资源》一课。邰老师在执教本课题时,就以“玉米还是猕猴桃”为议题进行问题设置。这几個问题设置如下:
(1)第一轮模拟决策:探究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
每一位同学扮演一位农场主。每位农场主都有两块地可以耕种,10亩猕猴桃园和100亩玉米地。由于人力、财力等的限制,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只能选种其中一块地。请你根据市场信息,决定是种植猕猴桃还是种植玉米。
所有产品都能卖出。
由于人力财力所限,只能二选一。
选中玉米,就是选种100亩。选种猕猴桃,就是选种10亩。种植猕猴桃和种植玉米所费劳动大致一样。
学生对议题进行讨论:
选种猕猴桃学生:经过计算,种植猕猴桃的利润是10万,种植玉米的利润是2万,猕猴桃的利润高于玉米。
选种玉米学生:经过计算,猕猴桃市场供求平衡时,需要20位生产者;玉米市场供求平衡时,需要约23名生产者。考虑到种植猕猴桃的利润高,选种猕猴桃的农场主会很多,这样猕猴桃市场竞争激烈,可能会出现供大于求,导致猕猴桃价格下降。根据计算结果和对市场的预测,我决定选种玉米。
(2)第二轮模拟决策:明晰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玉米因为使用新技术设备,人工成本下降,每亩总成本下降200元。
猕猴桃4元∕公斤;玉米2.5元∕公斤。
学生对议题进行讨论并进行决策:13人种植玉米;新法种植猕猴桃的共20人;旧法种植猕猴桃的6人。
在“市场配置资源”这一框题中,邰老师打破教材条条目目的框架,紧紧抓住“稀缺的资源如何优化配置”这一关键问题,设计议题———“玉米,还是猕猴桃?”。通过两次模拟市场决策活动,让学生在决策中体验,在体验中反思,从而深入理解价格、供求、竞争机制是如何调节资源配置的,明晰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和局限性。知识的学习伴随着对议题的深入分析展开,教师根据议题的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取舍,以突出市场配置资源优点与缺陷这一主线。教师通过设置议题并引导学生在一步步的问题探究中进行小组活动,使知识的学习在问题解决中发生,在问题解决中推进,在问题解决中活化,知识的结构化建构在问题解决中完成,能力的培养在问题解决中形成,科学精神的培养在问题解决中发生。
三、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能力。
本课题组依托西安市第三中学每年举办的学生实践活动“三中文化庙会”,在活动前,教师引导学生做相关知识的前置学习;活动中,从市场调查、购买原料、计算成本、产品制作到商品交易,所有的环节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利用价格的知识为产品定价,用企业经营的知识进行成本核算、推销叫卖,在“庙会”的市场中真实地学习并践行市场规则,真切地体验供求、竞争的鲜活与“残酷”。活动后回到教室的课堂上,创业团队、投资方、消费者代表、大众评委在回答相关的提问、宣讲自己的策划、点评或选择团队时都要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深入学习过的企业经营理论,还将指导、运用到下一季“三中文化庙会”的实践中。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学生不光把学科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而且在实践活动中通过经营实践等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能力。
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提升教师素养也是培养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必备条件。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政治教师积极投身于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主动研究,勇于改变课堂教学的核心追求,关注课堂生态,始终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必将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吴雨丰.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培养途径研究——以本校高一政治教学为例[J].高考,2019(9).
[2]高姗姗.基于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