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雪山之“态” 炼雪山之“魂”

2019-09-10 07:22马安信
现代艺术 2019年7期
关键词:李兵画者西域

马安信

画为心声,画通心灵。水墨西域雪山画的代表人物李兵先生,当为我深心里激赏的画家。他强调心悟,笔与意合,意随笔遣;他以心应物,以情应心,笔补造化;他作画不为造物役,写“神”不为“形”所拘;他万类由心,尽雪山之“态”,炼雪山之“魂”。他就如是永远固守着中国西部雄浑壮美、诗性空灵的风采,贪婪的笔墨向着西域雪山深掘,渴望达到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灵”的世界。这是我再读李兵雪山画的感悟。五年前,我读他之作品时,曾断断续续地写下诸多随想,再重读其新近的艺术创作,又心生若干认知,特随读随記。

(一)

中国画怎么凸现“真”?如果从绘画的基本特性谈起,当代艺术家们会面临两个难题:一是“画者,华也”。“画者,华也”,这是中国传统画学的主流观点,即绘画是运用丹青妙色图绘天地万物的造型艺术,它在荆浩的眼中——“华”只是“苟似”,只有表面的相似性,与照片无异。二是“画者,画也”。“画者,画也”,“画”是“图真”,表现世界的“元真气象”,展示出“物象之原”,诚如王维《山水诀》所说“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画家李兵先生在四川甘孜州工作多年,终年身处雪山之地,那里仿若自己的母土,雪山便成了自己形影不离的亲人,因之,他闭上眼也能画出它的音容笑貌。观其前期作品,我们有理由指出画家应创造出“一个没有任何摄影作品能替代的中国画境界”的艺术珍品。然而,近读画家的水墨西域雪山画新作,我深深体悟出:李兵的水墨西域雪山创作,已有了从“华”到“画”的提炼,有了“从外在物象的真实到内在生命的真实”的升华。换言之,他能画出雪山的影迹物象之“真”,不是虚无缥缈的形相,而是要超越雪山物象本身,表达画家深沉的生命感觉。一句话,李兵已深谙“画”之真义:画者的根本还是“画”,他的画就是他的心音,就是他提升雪山之“魂”的思想结穴。

(二)

多次与李兵恳谈,我已然窥出:李兵先生是一位富有学养、勤于践行的画家,是当代画坛的佼佼者。他的认知深处有如是感悟:生命真实是通过中国艺术的独特追求——境界来突显的。境界,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称之为“显现生命真实的世界”。李兵笔下的雪山,或浑重、冷峻,或庄严、婉约,或缠绵、诗性,其境界并不是风格,而是画家在当下妙悟中所创造的一个价值世界,它包含着画家人生的智慧和生命的觉醒。明·李日华有云:“凡状物者,得其形者,不若得其势;得其势者,不若得其韵;得其韵者,不若得其性。”画家李兵先生之水墨西域雪山画均已臻达由“得势”到“得韵”再到“得性”的三个阶段。也就是说,李兵从“以形写神”到“气韵生动”,创作中又出现了对画外神韵的追求,已成功的“得其性”,实现了自己艺术生命的真实。

(三)

在我的认知深处,中国传统山水画应是中国哲学的产物,是中国哲学派生出的心灵的艺术。扬雄“书为心画”之语,韩拙“凡画者,笔也,此乃心术”之语,说得极为准确。我们说,笔墨是表达心灵的艺术,它不是用来仅仅记录自然的。用心创造的艺术,或说由笔墨运用而成 的“心象”,才堪称为“真画”。画家李兵先生之西域雪山画创作,因为心象才有了对心灵质量的要求,故尔其作品不猎奇,不做作,不故弄玄虚,落笔无尘俗之气,而至神妙处必潜有一种静气,既扫尽纵横余习,无斧凿痕;又于纸墨间静气、机趣凝结,浑重大气。可不是么?中国山水画人与自然是一体的,因之可以由“物我两忘”而达到“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上与造物者游”的境界。李兵之用心熔铸的水墨西域雪山画,画境弥静,其登峰矣。它正印证了恽南田之语:“意贵乎远,不远不深也。境贵于深,不曲不深也。一勺水亦有曲处,一片石亦有深处。绝俗故远,天游故静。”

(四)

画里雪山便是家。这是我读李兵水墨西域雪山画最为真挚的体悟。画家的雪山画,最大的特点就是描写雪山的性格,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藏”。一是藏巧于拙。在画家的眼里,拙浊胜似清妍,拙浊浑厚华滋,清妍浅薄无境。读者自然读得出,画家李兵先生用笔没有复杂花样,而是随物婉转,其雪山画千变万化,却难以用传统的皴法来界定,但我们看到的只是或浑厚、壮美、古穆,或璀璨、飞动、壮阔的由“雪皴法”、“挤白法”、“积白法”、“纸托法”达成的艺术风采。然而,当我们细细咀嚼李兵的雪山画,又可从中读出其巧,读出画家以自己的慧眼发现了雪山的玲珑巧峭与开掘出了雪山的神圣意境,更读出了画家语畅辞达、文采飞扬的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家”的情结,骨意飘举、惝恍迷离的非凡手笔。

(五)

再次读李兵之水墨西域雪山画,我再次想起禅宗“看山看水”的公案。三十年前后之境,虽然都是“山是山水是水”,但却有着根本不同的认知:前一镜乃物境,山水是外在物象,是我所观对象,是一种“见”(看见);后一境则是彻悟之境界,去除心灵的遮蔽,世界自在呈现,是一种“见”(“现”)。谁能说画家李兵先生之雪山画没有“禅”意,他的雪山画就是看山看水、画山画水的艺术。他笔下之雪山,并非完全是人们眼中的“雪山”,而是被画家“对象化”了的“雪山”。换言之,这“雪山”是李兵先生“山是山水是水显现的山水”的“觉性山水”,它亦是画家在纯粹体悟境界中显现的一片生命境界的显露,更是画家“造化在我手,宇宙在我心”的“清净本然”的觉性的莹然呈现。

(六)

人世间充满了“无常”,画家李兵先生的水墨西域雪山画艺术创作中却表现出了“恒常”。也许,迄今无人如是思考过画家的雪山画,即李兵似乎酷似金农。金农是一个害怕春天的人,他画梅花主要是画回避春天的主题。而李兵之雪山画,极少春风澹荡、春意盎然、百花灿烂,更多的是天寒地冻、白雪皑皑、峻岭嵯峨……我以为:画家的雪山画境里,总给人以冷落、清淡、荒寒的感觉,雪山的苍浑、雪山的寂寥、雪山的荒寒,皆散发出“冷”的意味,他是否是在书写一种人生哲理。为了超越人生的窘境,追求生命的真实意义,画家以自己的笔,寓荒寒于画境之中,敛神奇于细缜之表,瘦骨清相地在深情地呼唤着那永远的家园、漂泊生命的绝对安顿之地。先贤有云:艺术家要把世界万象,都蛰伏于心中。李兵之西域雪山画创作,就这样“藏”着,他之“藏”是自己慎独人生态度的体现,是其对真实人生的最好的艺术诠释。

(七)

如何“师古人”“师造化”,将二者融汇贯通?如何承继传统,解决好艺术的“发展”与“创造”?这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我的认知中,学习古人经验是“识”、“受”的融合关系,在艺术的践行中应该是“先受而后识”,归根结底,还在于“我自为我,自有我在”。李兵的雪山画的创作践行活动,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极好的典范。画家之西域雪山画创作,善于从本质处着力,其写雪山总是寓情于笔,大处计宜;无论繁简,秩序井然;当疏必疏,遇密则密;皴擦挤白,脉承韵生。故其作品家门异立,不同凡响。这是因为李兵先生有着自己良好的艺术修为,有着自己“有法必有化”、“法无定相,气概成章”的艺术探索精神。这,也正是画家水墨西域雪山画的出彩之处。

(八)

我对李兵先生的信服,是信服他对水墨西域雪山画的艺术专攻与独擅。众所周知,在“专”与“精”上发挥自我之特长,便能真正拥有成功。是的,人总有其长,只有他或她发挥所长,发展所长,才能事半功倍。人的精力和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以有限的精力办无限的事。尽管画家李兵的雪山画创作已取得了不凡的业绩,然他仍需在“精”上打一眼深井,必须向纵深开掘。画家求索艺术之“精”,绝不似宝塔式那样,愈上愈尖,范围愈小,而似江河般“精”汇巨流,越汇越宽,越宽浪涛越汹涌,越自由。执著地专攻与独擅,凝成了画家雪山画的卓然风采,铸就了画家雪山画的不群品格。

被我爱着的,是终年积雪的雪山藏着那纤尘不染的洁净,藏着面对酷寒不屈不挠的风骨。我就如是喜欢雪山,喜欢读画家李兵先生之笔下的水墨西域雪山画这大自然造物的奇绝,喜欢在一种广博、含蓄、壮美、和谐的情境里遨游。于是近年间,我再次系统地读了画家众多雪山画,为其艺术创作鼓与呼,故写下了多篇品评文字。今夜,我再将读李兵画作之砚边余墨整理一二,于是有了这篇读画断语。一孔之见、一得之识,盼请诸位方家不吝赐教矣。

猜你喜欢
李兵画者西域
张骞探西域
绘画分析与心理治疗在派出所民警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应用
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草原之晨?西域胡杨之魂?阿尔卑斯之晨
撕画
How To Achieve Efficient Reading
影子
美丑当辨
祖逖闻鸡起舞
THE STONELIONS OF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