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昱雄
摘 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的要求,古诗词的教学旨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人文精神,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不断提高学生对诗词的阅读欣赏及写作能力,拓展素质教育的新天地。这几年在市教育局的大力倡议和推动下,诗教在校园得到蓬勃发展。在学校,老师和学生一度掀起了学诗、写诗的浪潮,但综观诗教的成效,却令人不满意。本文主要从《香菱学诗》看中学生诗词创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香菱学诗;氛围;队伍;教材;诵读
近年来,老师和学生在诗词方面创作的周期长,创造的作品少而粗糙,究其主要原因是:其一,中考几乎不考诗词创作;其二,学校对诗教重视不够,老师和学生对其热情不高。为此,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健全诗教组织机构,提高诗教队伍素质,安排一定的课时,让诗教制度化、常规化,并加大诗教队伍的培训,提高诗词创作的针对性、技巧性、可行性、有效性。下面结合我在《香菱学诗》(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语文上册)一课的教学中,从黛玉指导香菱学诗的过程,来谈谈中学生诗词创作的有效途径。
第一、营造浓厚的诗教氛围,让学生在校园里处处感受到古诗文的存在,从而激发他们对古诗词创作的兴趣。
俗話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才可能使诗教的教学顺利开展。香菱学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良好的学诗氛围。在大观园中先后由探春和黛玉组建的海棠社和桃花社,再加上黛玉、宝钗等才女云集,写诗的氛围较浓。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这一传统文化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诗教氛围,我们也可以利用学校的文化长廊撰写一些经典古诗词,安排班级每月出一期诗词墙报,鼓励年级组每月出一期手抄诗文画报,甚至语文教师把学生中写得好的精品读给全体学生听,并打印出来粘贴在班级的墙壁上,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印刷出来时,一种强烈的自豪感更加推动他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第二、打造高素质的诗教队伍,提高诗教教师的执教水平。
香菱学诗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一个好老师,黛玉对香菱的教学以点拨为主,将抽象的理念直观化、通俗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诗教中,我们有的诗教老师没有系统的古诗词教学理念,也没有外出进行专门的培训,对于古诗词教学都还在常规教学上,因此我们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自修内功”“网络交流”等方式提高诗教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古诗词创作技巧。如:请一些诗词专家到学校进行这方面的知识讲座,多派语文老师参加这方面的培训。在教师继续教育这块,对语文教师增加诗词这方面的内容,鼓励老师们到网络上的“诗词在线”等网站和诗词爱好者们交流,提高自身的诗词文化修养。
第三、精心编写诗教校本教材,避免学生的盲目选择,提高作品的含金量,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在黛玉指导香菱学诗时,所选择的教材就是一流中的一流,不但是盛唐诗歌成就最高的三人的作品,还必须是由她精心圈点的。唐朝是古代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中成就最高的是李白、杜甫和王维。李白号称“诗仙”,杜甫被誉为“诗圣”,王维人称“诗佛”。他们的作品文质兼美,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学习意义。读王维的五言律诗最能体会情景交融,进入诗情画意,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而容易入境,故由此起步;杜甫的七言律诗最能体会真景物,真感情,显示他沉郁顿挫的风格,故以此为继;李白的七言绝句,最能培养诗的个性和想象力,显示他飘逸奔放的风格,比较难学。这个教材的安排遵循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我们在编写校本教材时也要结合现实遵循这一规律。
第四、加强对古诗词的诵读,加强学生对诗文知识的积累和感悟。
语文教学的根本是以读为本,读诗也秉承这样的规律,读得越多,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就会越强,阅读的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读诗百遍,其义自见”。在《红楼梦》中,黛玉对香菱说:“……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诵读是学好语文的根基,这是提高鉴赏能力的根本途径。可利用晨读开展诗文诵读,也可开展全校性诗文诵读比赛等活动。成立诗歌创作小组,定期召开讨论会,分享学习所得,只有为学生的诗文学习提供一个学习和表演的平台,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古诗词的创作技巧。
第五,大胆创新,敢于想象,用精练的语言表达生活中富有情趣的现象。
黛玉说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都不用修饰,自是好的。”所谓“立意”就是要创造诗的意境。要使诗的美妙意境展现出来,还需提升语言的锤炼能力,学会用凝练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使这些平常的事焕发出新的美感,让人耳目一新。在《红楼梦》中,黛玉曾对香菱说:“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清朝的沈德潜也说,真正的好诗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这都说明语言锤炼的重要性。
第六、重视诗词格律、平仄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黛玉对香菱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可见古人写诗是很看重格律和平仄的。虽然汉语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读音和意义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但格律的形式是要讲究的,古体诗的形式美、词句美和意境美也是要追求的。所以必须让学生谙熟古体诗词的格律,严格按照格律来写,套用六盘水市诗词楹联学会名誉会长王如柏老先生的话来说就是:“用古韵律,写身边事,抒真感情,发时代音。”也就是说现代人写古诗,就应按照古体诗的格律,既要有真事,有真情,还要有时代的特色。
总之,要创建中学生诗词创作的有效途径,让中学生学好古诗,学会创作古诗,就要健全诗教组织机构,组建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为学生的创作提供理论和技巧上的指导,为学生的创作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把诗教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魏树辉.《香菱学诗》一文中的诗歌鉴赏方法[J].新课程学习(中),2011(2):172-172.
[2]张瑞云.运用《香菱学诗》进行古诗词鉴赏及写作教学[J].内蒙古教育,2011(23):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