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林关
摘 要:在小学阶段教育课程体系中,信息技术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其教学重点和目标在于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信息技能和素养。课堂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组织和开展的主要阵地,所以教学重点和目标的实现也依赖于有效的课堂教学。由此可见,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将从巧妙利用游戏、注重精讲多练和尊重个体差异三个方面出发,全面分析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方法和科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以来都是广大教师追求的价值目标,因为只有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进而充分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能力提升,提升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着全新的任务和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目标的达成也就因此而变得更加紧要和迫切。所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当树立科学的观念和思想,从学生的基本认知结构、学习特点出发,积极探索科学、高效、创新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从而促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一、巧妙利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通常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和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便因此成为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游戏是一种趣味化的教学方法,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便可以在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根据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游戏,包括电子游戏、游戏活动等等,促使学生参与到游戏中,从中体验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所在,进而切实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例如,在教授“打字练习”这部分内容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锻炼学生们的打字技能,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笔者为学生们开展了游戏活动。本节课程的游戏活动引入了金山打字游戏软件,让学生们在游戏中进行打字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会感受到任何的学习压力,全身心的投入到游戏中。通过这个方法,学生们不仅提升了打字能力,同时还感受到了信息技术中的乐趣。这样一来,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笔者通过巧妙利用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精讲多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本质上是一门实践性学科,目的在于锻炼和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应用和实践能力。所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当转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觀念,突出实践练习的地位和重要性。具体来说,教师应当适当减少理论知识讲解的时间,坚持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和标准,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交给学生,促使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去展开实践操作和探究,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实践任务,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授“画一幅简单的画”这部分内容时,在本节课程前,学生们对画图软件的各项功能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而本节课程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提升与拓展,所以,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笔者在布置完学习任务后,给予了学生们充足的操作时间,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时间掌握知识。另外,在学生们绘画的过程中,笔者会在教室中进行巡回,观察学生们绘画的情况,当发现学生们遇到问题时,笔者会及时对学生们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们巩固绘图技巧。这样一来,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笔者通过注重精讲多练,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在学习能力、兴趣、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只有正视这些差异才能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地了解,搞清楚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和具体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来将学生们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依据层次对学生进行分组,保证每个小组包含优、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促进学生在合作中实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和互帮互助,最终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学、有所获。
例如,在教授《编辑图形》这部分知识时,由于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不同,学生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会出现差异,所以,为了实现学生们的共同成长,笔者根据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将学生们进行了分层。笔者将每个层次的学生们组织为一个小组,并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会鼓励学生们交流沟通。这样一来,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笔者通过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广大教师的根本任务,同时也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基础动力和有效支撑。所以说,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使命,通过巧妙利用游戏、注重精讲多练和尊重个体差异等策略的运用,充分优化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进而全面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俞彬.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教书育人,2019(13):26.
[2]张昱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和实践[J].学周刊,2019(1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