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浅谈

2019-09-10 07:56:00尹玉祯
锦绣·下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小学数学

尹玉祯

摘 要: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如同学习的机器,他们缺乏自己的独立思维,只能接受教师灌输进来的知识,拘束在教材当中,对知识的理解比较浅薄,严重缺乏数学问题的独立解决能力,为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帮助学生形成独立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甚至是数学问题中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应积极在数学中帮助学生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问题问答提高认知,形成满足。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

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解答问题是打破数学困境,持续进步的基本条件,问题是数学中学习的关键点,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答能力、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提高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堂上丰富教学内容,渗透趣味化的教学元素,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数学,提出各自的思路,摸索数学问题的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积极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形成主体意识

要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就应给予机会让学生来进行问题讨论,课堂上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问题思考,教师应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营造更加自主的课堂空间,打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质疑讨论,摒弃课堂上角色定位的习惯,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导者,教师应留出更多的课堂时间,向学生说明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将数学的问题与生活的问题关联起来,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让数学得以实践。首先教师应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部分教师的计划比较杂乱,缺乏系统化的数学探究意识,素质教育模式下教师应提出更加明确的求知要求,让学生有目的性的进行问题讨论,同时教学中注意循序渐进,考虑到部分学生数学理解能力差,思考问题中思维不够灵活的问题,应注意抽丝剥茧的介绍数学各个解答流程的依据,让问题步骤列举的更为详细,学生记忆也更加深刻。教师要擅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当中要转变传统的重视教学方法、轻视学习方法的理念,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教学过程中为学生们提供全面具有代表性的材料,有目的的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动学生脑筋,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2.使用分类方法归纳整理题设条件

数学题目中题目给出的条件一般都会和所要求解的答案有着联系,这个联系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有的联系比较明显,有的联系比较隐秘,学生只需要找出其中的联系就可以很快的解决问题了。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为学生用分类的方法去整理归纳题目和答案的联系,让学生熟悉数学思维,在做题过程中将题目和解决方法有效连接。比如算数问题就具有一定的共通性,比如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偶数加偶数还是等于偶数,奇数加上偶数却等于偶数。这些算数问题有迹可循,教师便可以将其分类整理给同学,让其知道算数问题的规律所在,在计算时如果不符合其中的规律,那么一定是出现错误了。所以如果教师总结出了问题的分类,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的时候就不容易出错,极大的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用类比方法从已知推导未知

类比法是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方法,许多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都会用到这个方法,比如几何问题,一般以相同或者相似的两个事物去推断未知的食物,抓取事物的相似之处或者共通点去推导问题,以此来解决位未知的问题。这种方法也能够用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和推理能力。比如奇数和偶数是间隔出现的,123456这六个数字分别是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这样循环的顺序,那么知道了这样子的规律之后,我们即使不知道无限循环之后的数是多少是什么数,我们也能确认奇数后面那个数字一定是偶数,偶数后面那个数字一定是奇数。这就是用我们已知的规律去推导未知的问题。这种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够发现问题存在的潜在规律,从而解决问题。

4.自主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某种程度上,学生若是可以采用自学的形式学习数学,那么学生就会在主动探究当中获得良好的发现问题的条件,教师要耐心指导学生所碰到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会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加强自己的审题能力,独立思考的思维有利于思维发散,学生带着疑问会更容易发现问题,找到解决过程中所需要的已知条件以及数量关系,并且可以展开针对性的问题思考,进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会使用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可以掌握好解决问题的规律。

5.灵活练习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练习环节是一节课的精髓。可这个环节通常会被大部分教师所忽略,大部分教师对教材内容生搬硬套,只是让学生们做完书上的练习,做一道题讲评一道题。实际上,教材上的练习大部分属于基础阶段,与例题模式大概一致。针对这种类型的练习题,学生不需要多加思索,只需要套用例题方法就可以获得正确答案。长久下去,将会逐步降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在短暂的四十分鐘的时间里,教师要精心的将每一道练习设计好,通过灵活练习来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解决问题能力。另外,教师还需要重视设计逆向思维练习。通常来讲,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各种顺向思维,往往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长久下去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设计练习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现今以及未来都会给学生以及教育行业发展做出贡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关键,不单单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提出的一大挑战,作为教师一定要灵活应用,经过在课堂上的实践教学,寻找到适用于自身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极大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凤花.小学數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初探[J].新教师,2017(12):51-52.

[2]曹美婷.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J].职业技术,2017.16(10):99-101.

[3]陈成森,咸金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05):68.

[4]陈成森,咸金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05):68.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小学数学
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转换数量关系角色,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浅谈中职平面设计专业在教学中的应用
也谈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精神
高中生物教学时如何提升学生质疑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25:13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