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晨愉 陈烨锋 张馨宇 陈妍 王安然
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民间艺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民间艺术的介绍以及民间艺人走进课堂等活动,我们能够为青少年打开了解到祖国丰富的传统艺术和民俗文化的大门,让中小学生从小开始接触以民间艺术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进而推动对民间艺术的传承,亲身实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目标。此篇论文旨在说明民间艺术进课堂的意义,本文首先将从时代背景、民间艺术传承现状等方面开始,分析民间艺术进课堂的现实意义,进而阐述此项目的可行性与项目进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最后,我们将提出一些民间艺术进课堂教学创新实施办法。本文将为项目组之后的实践活动指明方向,从而进一步深入研究民间艺术的弘扬方式及其意义。
关键词:民间艺术;民俗;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08-0113-02
1 时代背景及民间艺术传承现状
中华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传统民间艺术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根系所在,更是保留了众多古老的民俗技艺,积淀了丰厚的民俗文化底蕴。随着时间流逝,科技进步,新兴文化与传统文化产生强烈碰撞,传统民间艺术垂死挣扎。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不断追逐新兴文化模式,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关注度越来越低,生活在其中的我们似乎淡忘了社会曾经拥有的生活文明。同时,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呈现后继无人的局面。目前许多从事非遗民间艺术的人员生活际遇不佳,再加之学习民间艺术费时费力,传统民间艺术对大众的吸引力不高。因此,整个社会对民间艺术的关注度不高。这就使中小学生接触到传统民间艺术的机会少之又少,民间艺术传承可谓一大难题。
2 民间艺术进课堂的现实意义
我国各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对于维系文化多样性和民族凝聚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前的中国正处于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考验,外来文化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只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作活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才能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以及促成我国在全球文化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地位。
民间艺术进课堂,教师通过收集筛选民间艺术,再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喜好、兴趣和理解力选择相应的民间艺术课程进行教授,也可以选择一些材料成本和操作难度较低的民俗活动进行实际操作,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提高其艺术审美能力。让中小学生从小接触和了解优秀民间艺术,拓展文化视野,使其成为优秀民间文化的实在接收者,并在日常生活中转变为民间艺术的潜在传播者,让民俗更好地得到传承和发扬。若能在学习过程中找寻到学习优秀民间文化的乐趣,认识到保护优秀民间文化的重要性,从而引起价值认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便于更深入地开发和利用民间艺术,成为民间文化的积极携带者,使民间艺术被更多的人认可和接受。
3 民间艺术进课堂的可行性和困难
3.1 富有趣味,充分调动学习兴趣
民间艺术进课堂与传统的课堂学习不同,一般的课堂学习仅侧重于书本知识,而民间艺术的学习却需要大量的介绍、展示甚至是学生的亲手实践。在民间艺术进课堂项目中,我们将利用图文并茂的新媒体方式为中小学生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同时增加播放纪录片片段、与孩子们进行互动等形式,甚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邀请民间艺人与大家进行互动。这些传统手艺,如剪纸、刺绣、年画、泥塑、风筝、雕刻等,加以新颖的授课方式,可以充分吸引好奇心强烈的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参与到亲身感受民间艺术的课堂活动中来。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媒体技术手段结合起来,正是当今时代宣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中小学生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更可以让大众都体会到其中的趣味。
3.2 政策支持,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当今时代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若珍宝,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近年来,我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愈发加深,社会上掀起“国学热”,国家推出各种相关政策推动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对传统文化、传统艺术的继承、发扬,可以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灿烂辉煌、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正是应当保护的对象,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相关政策与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广泛关注,可以对该项目的实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3.3 无关成绩,各方重视程度较低
如今中小学课堂教学多以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为主,期末学生评定以文化课的成绩占主要比例,使得学生更愿意花时间精力学习文化课。民间文学不被纳入学生课堂学习,与成绩不相挂钩的课程无法调动中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不予重视,不设置相关课程;学生不愿投入时间在不计入成绩的科目;家长大多以学习成绩为重。来自各方面的因素加重了孩子们深入接触民间艺术的难度。
3.4 人才缺乏,实践范围受到拘束
现在,民间艺术传承人的年纪普遍较大,民间艺术濒临失传。且当前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的专业人员生存境遇不佳,学习民间艺术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路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且需要从业者有一定的悟性、天赋。社会缺乏继承和发展民间艺术的优秀人才。另外,学习民间艺术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我们仅有的民间艺术传承人无法全面地覆盖各中小学的课堂。
4 民间艺术进课堂教学创新实施办法
4.1 将实践课程纳入学生成绩考核中
事实上,将“民间艺术”相关的实践类课程纳入学生成绩考核中实属无奈之举。尽管目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到教学体系中,但是具体落实起来却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学习成果的显性表征,家长、老师都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给予了很高的关注。因此,学生为了追求较高学习成绩而不得不压缩其他业余活动的时间。学生对与成绩无关的学习内容重视程度不高。为了促进民间艺术的传承,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水平,可以考虑根据学生在实践课程上的课堂表现和最终成果给予学生一定的分数,并将其加入学期成绩检验中。这不失为促进学生广泛涉猎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培养民族文化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
4.2 更新教育观念,促进素质教育
正如前文所说,老师、家长、学生都对学习成绩有着很高的期待,然而素质教育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在民间艺术进课堂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些同学学习成绩并不是十分突出,但是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却有过人之处。每个人都有其擅长的领域,我们应当鼓励孩子们建立自信,多多尝试新鲜事物,寻找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而这些爱好和兴趣也会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和成就感,从而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以便于孩子们以更好的心态投入到日常学习中。民间艺术源于生活,能够帮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
4.3 立足学生视角,关注兴趣教学
学生对有趣味性的东西关注度更高,因此,推进民间艺术进课堂应通过多种趣味性较强的方式开展。首先,应因材施教。学生对于不同的民间艺术喜好程度也不同,学校开展多种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其次,应改进授课方式。现阶段的课堂大多为室内授课,但民间艺术的授课不应限于教室之内。民间艺术很多都无法在课堂内完全展现出来,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带领学生进行“游学讲习”。最后,应注重授课的实践性。民间艺术理论性的知识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更多的关注点在于了解和继承民间艺术。因此便需要学生多进行实践,不断在实践中增强认识。
4.4 结合新媒体手段,建立民间艺术传承学习平台
在现代社会,新媒体發展迅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民间艺术认识并加以传承的最好方式之一便是运用新媒体手段。新媒体传播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视频和文字。视频传播平台如: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我们将制作有关民间艺术的短视频,并发布到这些平台上,创新授课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文字传播平台如:微信公众号等APP。定时在这些平台上发表有关民间艺术的小故事、理论知识等相关文章。还会通过喜马拉雅故事会、微信小程序知识问答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增强学生参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