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雯菲
“作诗用事,要如释语;水中著盐,饮水乃知。”——《一瓢诗话》
2017年,法兰克福书展节上,一位外国版权代理机构的女士指着《习近平用典》对出版社营销中心副主任说:“哎,这本书我见过。”“在哪?”“瑞典,中文班上。”
近年来,广州城市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霓虹彩灯遍布广州城区。在这,人们拥有自己的朋友圈;在这,人们目睹自己的成长;在这,也如中国广袤大地上的每一座城市一样,散发着独特的光芒。愈来愈多外国友人走进中国,经济贸易的互通不仅为世界带来了友好协作的机会,还为国际文化交流带来了珍贵的机遇。中国人的世界观正在向世界传递正能量,《习近平用典》也成为外国人士了解中国的一个别致窗口。
愈是不断向前发展,愈是要回头连通古今。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外对内的演讲中,都常用典故与大众分享他的治国理念。香港评论员称赞《习近平用典》“治国之用,理政之典”。古时候,诗人诗中用典借古讽今;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借典向全国广大中小学生群体传递时代理念、新时代新思想,向新一代接班人委以重任。
理政之典:“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孟子强调:事物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天下万物各不相同,它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谈及国与国之间、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时,多次引用孟子“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观点。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百花齐放的人类文明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不同文明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每个民族其思想文化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文化交流应在互相尊重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中互鉴,共同发展,让文明交流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维护世界和平。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百花齐放,生生不息。
中国自古以来尊崇“和睦”之道以治天下。面对如今激荡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仍会坚持以“和”待人。中小学的课本里向后人展现了战争年代的残酷血腥与屈辱复兴。我们不希望历史会重演。在顺应时代的潮流中秉承“国虽大,好战必亡”,其体现着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发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基因,而讲信修睦、协和万邦是中国外交的实践,中国繁荣昌盛是趋势所在。但国强必霸不是历史定律。中国最需要的是和谐稳定的国内环境与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我们纵观中外历史,任何国家试图通过武力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走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有利,对亚洲有利,对世界也有利,任何力量都不能动摇中国和平发展的信念。无论未来发展到哪一步,中国都不会称霸。我们坚信,在新时代中,谁也不是谁的附属,谁都有发展的空间与自由。
经济之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创新思想、创新技术、创新人才,未知的世界皆有可能,寄青春于探索。习近平总书记常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马云回忆:“阿里巴巴刚开始的时候,我去见了硅谷30个投资者,他们说:‘你疯了,在骗人,电子商务在中国不会成功。’但我相信中国有这方面的未来,电子商务可以成功。”与美国投资不同,美国的电子商务服务于大企业,帮他们减少成本;而马云则是帮助小企业,帮他们增加收入。马云在美国做演讲时,谈及互联网,许多美国人不相信中国的互联网会超过美国。“有一个人说我疯了,我说你来中国我公司看看。他来了,走的时候说马云我知道你疯了,但没想到还能找到100个和你一样疯的!”
格力电器老总董明珠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公司中致力于创新产品技术的员工不仅要奖金支持,更要给予他们更广阔的空间让其无限地创新发展。
如今的社会,不再是小企业寸步难行的“泥沼深潭”,更不是垄断势力的尔虞我诈。在这一片崭新的天地间,我们肆意地探险。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并非要开创一间大公司,拥有数万名员工才称之为创业。一间创意小食堂,一间原汁原味的奶茶小铺,或许都是你的新起点。喜茶创始人聂云宸,90后的他开办“喜茶”,在深圳、广州等地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喜茶”正是凭借着良心出品、创新出品、诚信出品在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
不要畏惧未知和孤独,哪怕如今没有真心支持你的人,但只要你勇敢地迈向更远的前方。你或许就会找到属于你的知音,发掘你潜能的伯乐——只要你有创新的勇气,以及永不磨灭的初心。
育人之典:“天下大事,作于细”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教导后人:天下的大事,必须从细微处着手;天下难事要从小事、易事做起。人生如戏,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在人前风光体面地“表演”,但若想“出镜”必然要经受台下十年功的孤独与寂寞。文化快餐的高速时代,人们很难抑制住自己浮躁的心去从基础做起,逐利心总是希望通过“跳步”来领先别人,殊不知在这过程中自己错过多少珍贵的实践机会。
中国需要的人才不是像美国电影英雄一样有着直白、风光的出场与过多幻想堆砌起来的超能力。相反,从古至今能给中国带来生生不息希望的,都是沉稳睿智、脚踏实地和甘为人下人的无畏智者。中国历史远长于美国历史,在穿梭不停的时代变迁中,许多朴实的初心,逐渐被我们压于心底,不善于言说。新时代的发展中,中国需要有属于自己的价值灵魂,它可以代表广大百姓的心声与期盼,它必是能经受时间、百姓考验、认可的正能量形象。只有拥有这样正能量、实体化的人物形象不断涌现,才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
当代青少年也应接受、践行“五爱”教育:“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義”。“五爱”并非是强加于我们身上的枷锁,仔细想来,难道拥有这“五爱”不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桃花源中的本心吗?“五爱”引导人们回归本源,爱自己,也要爱别人;心系国家,也要寄梦于世界。此可谓:继使命而创太平。
至此,我的文章已步入尾声。望眼窗外,霓虹灯火闪烁不断,时而还有火车呜呜鸣笛地驶向远方。有时候,人因过分渺小而感受不到世界的广大,我也是不经意之间震撼于广州城的快速成长。中国国土广袤,也许在此时,也有无数个和我一样展望未来的人感慨于城市的日新月异,乡镇小楼的蓬勃发展。我也坚信,抱团奋斗的国人会不断迸发出强大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借典不仅为理政治国指明前路,同时也为不断奋斗的国人们带来古人的智慧和慰藉,而新青年也将会在这懵懵懂懂的熏陶中铭记初心,释放属于中国的正能量!
(指导老师:黎泳武 陈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