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问题设计 放飞学生激情

2019-09-10 07:22:44张燕
校园英语·月末 2019年8期
关键词:思维课堂教学课堂

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之一,不仅仅是促进师生、生生互动的催化剂,更是任务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拟从课堂提问的作用、以往课堂提问的误区、创新课堂提问策略等方面探索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艺术。

一、课堂提问的作用

1.课前提问——吸引学生,引发好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上课伊始的3~5分钟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这仰仗于教师所设计的新课导入式提问。如在教学有关动物的知识时,我首先告诉学生这节课我将带他们到一个有趣的地方,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了一些动物的叫声和孩子们开心的叫喊声,然后请他们依据我的提示猜测要到哪里。当学生猜出是去动物园时,我用电脑打出动物园全景。这样做,能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可促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在讲授新课前精心设计一个或几个巧妙而有趣的问题,能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其刺激的程度和方式远远超出了一般的讲解。

2.课内提问——延续思维,主动学习。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而提问也可以使问题延续,进一步提高思维层次。如果新课导入式是成功的开端,那么在讲授新课中穿插提问就是成功的延续。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或他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体验设问诱导启迪学生,可以使教材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新知识。教师提问等于给学生制造问题,教师提问一次,就能给学生提供一次思考的机会,而且可以使学生表现观点,流露感情,锻炼表述。

3.课后提问——放飞思绪,自由翱翔。课后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也是信息反馈教学的一种渠道,它不是简单重温课堂教学内容,而是对课文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学习,挖掘课文潜在的内容,引导学生放飞思绪,自由翱翔于知识的海洋,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突破课堂教学的容量限制,扩大知识面,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以往课堂提问的误区

1.一讲到底,以讲代问。传统教学中许多教师喜欢采用“直接告诉法”,没有任何的提问,也不需要学生进行任何的思考,学生只有足够好的记忆力去记住单词和一些生硬的语法知识足矣。教师讲课时一讲到底,以讲代问。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正常发展,忽视了课堂提问的重要地位,将其看作课堂教学的附属品,并拿走了属于学生最重要的好奇心。

2.對象固定,不求变通。以往教学中有些教师提问不看对象,不讲求变通,同样的问题,问好几个人,得到同样的答案,就算完成了提问任务。至于其中的“高级”提问则让几个“优等生”承包,有一部分同学甚至从未有被提问的机会。

3.质量低下,流于形式。以往的课堂提问有些表面化、形式化,教师往往只是对对话中一眼望穿的现象进行提问,或只问一些“对不对”“是不是”的问题,而课启发学生思考,拓展思维乃至创新的应用型和综合性问题却不多见。这样的提问不能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更封闭了学生学习的激情。这种提问下的课堂貌似热闹非凡、气氛活跃,实则提问和思维的质量低下,流于形式。

4.不留余地,考虑不周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出现过教师在提问前没有考虑好为什么要提问,对谁提问或怎么提问,以致提问时手忙脚乱,没有条理,凌乱不堪。在学生一时无法回答的情况下,还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立即换人或自己直接讲解,缺乏追问、延伸以及有层次的扩展,以致造成课堂气氛沉默。

5.冷面相对,斥责嘲讽。以往的课堂提问还是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承受能力,答不出或答错问题的学生有时会受到斥责甚至冷嘲热讽,这样严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心灰意冷,失去了再一次回答的勇气。

三、创新课堂提问策略

1.明确提问目的。教师在提问前要尽量以了解学生的情况和本课的需要为前提,知道学生的兴趣和疑点,有的放矢的设计问题。同时,还要考虑通过提问能让学生得到什么、思考和认识什么、形成何种能力等。这样学生就可以很轻松地进入新课,掌握不堪的重点单词和短语。所有,好的课堂提问的设计不是随即或随意提出的,而时精心设计的结果。

2.掌握提问原则。

(1)激发兴趣——情意共振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趣的东西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因此,教师的提问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为前提,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以自己科学的、艺术的、颇具吸引力的语言和奥秘无穷的知识内容来吸引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去积极思维。

(2)重视个体——难易适度原则。课堂提问要适度。问题提浅了不易引起学生的重视,提深了又启发不了学生思考。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认真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认识学生并科学地估计他们的知识和智力水平,真正做到从学生出发。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由易到难,层次递进,使学生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步实现由知识向技能再到交际你能力的转化。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梯度的问题。

(3)灵活多变,积极鼓励原则。课堂提问要灵活。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和难度、重点认真挖掘其广度、深度,精心设计适时适度、目的明确且有针对性的提问,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放飞学生的激情。

问题的灵活多样性,还要求课堂提问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尽可能多站在学生的旁边和中间用善意亲切的微笑、充满期待的眼神、激励鞭策的手势、劝勉温暖的言语适时给学生以信心和力量。评价要以积极鼓励为主,让学生如沐阳光。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营造和谐的氛围,如每个学生都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有话尽说。

3.创新提问设计。

(1)问旧启新式提问。所谓的问旧启新就是教师通过设计适当的铺垫性提问,启发学生运用迁移的规律,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目的。这样提问既符合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也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又可以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把新旧知识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还有利于排除学生理解言语的障碍,为新言语的教学创造条件。

(2)创设情景式提问。为促进学生好奇心的发展,教师在提出难度适中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前,要创设能引起学生观察和探索的新颖情境,并善于引导他们去 发现和找到答案。有了良好的情境创设,就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3)同中求异式提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题多问,即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提问时采用不同的方式。如在教学有关购物的用语时,除了课本提供的用语外,还可以创设更多的情景,把有关用语的其他表达方式都呈现给学生。如教师可扮演营业员询问:“What would you like? What do you want to buy ? Can I help you? What can do for you?”顾客则可以回答:“ I’d like…  I want…   I want to buy…  Can I have…”

(4)循序渐进式提问。即针对学生的时间情况,在问题的设计上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使学生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步实现由知识向技能再到交际能力的转化。

(5)发散思维式提问。这类问题一般源于学的现实生活,无限定答案,并且问题本身就容易激起学生的交流欲望。学生回答这类问题时不仅要依据常识,而且需要激活相关的背景知识。这种在潜意识中完成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学生将学习的新知识与相关的背景知识联系起来,而这种不自觉的联系过程又是通向有效记忆的捷径。此类问题能为教学创设一种交流语境,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既能开阔视野,又丰富 了语言表达。

(6)巧设障碍式提问。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提出似是而非的观点,给学生思维设置障碍,以便诱发学生的思辨活动。让学生自己思考以求见解,来培育思维的独立性。这样的问题设计能起到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在一定程度上让课堂“活”起来的作用。

(7)诱导争论式提问。在具体的教学中,应恰当地把争論带入课堂,教师抛出问题,由学生接力式地一个一个回答或由学生进行竞赛式回答,它的优点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4.注重提问艺术。

(1)面向全班。能引起全体学生思考的提问,才是成功的提问。因此,课堂提问时,教师要尽量照顾到多数学生,并兼顾少数学生。有时可采取连锁提问法,就是先提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按座位前后、左右顺序等回答,使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

(2)注重启发。教师应切实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通过具有启发性的提问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所提的问题要具有点化作用,以便能促使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领悟所学知识的深意。

(3)巧设梯度。教师可将较难理解的进行抽丝剥茧,分解为一系列密切相连、难易各异的小问题,巧设梯度进行提问。例如,对基础差的学生,可提问一些信心型或记忆型的问题;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提一些理解型问题,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把分散在课文里、蕴含在课文内容中的知识加以综述;对于学习好的学生,可提一些具有创造性思维性质的问题,如让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判明真伪,找出原因,并作创造性回答。

(4)问得其所。问得其所的问题应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引起学生思考,使其获得知识,并可培养其能力,而不是学生简单地、机械地接老师的话,造成课堂气氛假活跃的表面现象。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能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不能培养学生概括、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5)把握尺度。问题的提出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如果一个问题中涉及多个问题,往往会使学生顾此失彼:问题太易则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太难,则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不仅无法使学生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索心理,反而会使提问失去价值。

(6)教学相长。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就同一内容,学生回答的角度,思路及语言表达彼此之间不尽相同,与老师之间也不相同。教师应让学生在观察思索后充分展现自己的观点,然后再和学生一起讨论,确定问题的答案。教师要切忌“削足适履”将自己的答案定为唯一标准。教师要通过各种观点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观点对在什么地方错在什么地方。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观点,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分散性思维。有时候,学生的回答还可以对教师的答案起到补充作用。这不仅有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相长,还有利于让每个学生的观点都得到充分展现。

(7)温文尔雅。评价要以表扬为主,批评也要体现爱心。若遇到“会说不敢说,不会说抢着说”的现象,教师也不应“怒形于色”,而应循循善诱。

总之,课堂提问在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教师授课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重要途径,还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主体的主要形式。课堂提问又是一门讲究技巧的艺术,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摸索、总结、创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使教学更加有的放矢,成功完成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作者简介】张燕,银川市兴庆区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思维课堂教学课堂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