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需要,也反映出了利益对人心人性的重要影响力。但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民族却涌现出了许多舍生取义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我们的历史也因为有了范仲淹、文天祥、海瑞、林则徐等许许多多重义轻利更为民族大义的英雄人物而熠熠生辉。我們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也正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和认可。
见利思义、天下为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天地之间有公义,举头三尺有神明,公心公义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优秀的精神品质。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红色基因就是大公无私的,就是为了民族和人民的。我们一代代共产党人的红色传承,这种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丝毫没有自己半点特殊利益的格局气概,也正是我们取信于民的重要根基。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离不开党内政治文化的浸润滋养。政治文化是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正确的义利文化是衡量党员干部的一把标尺。义利观不正确,把利放在义前,就会忘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党的宗旨使命,也就很容易滋长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不正之风。热衷于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等的,其实也都是些利益熏心之流。这个“利”可以是经济利益,也可以是政治利益,甚至就是为图省事图享受。当前,明目张胆的贪污受贿少了,不作为不担当却又成了一个难题。一些党员干部缺乏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对工作有畏难情绪,奉行“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在一些地方蔓延,干事创业的生态氛围遭到较大破坏。为民做事,为人民服务,本是党员干部的应有之义。拿着工资不干活,甚至是拿着饭碗砸自己的锅,这些都严重背离了党的初心宗旨,耽误了发展先机,可以说是不义之举。
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树立培植正确的义利观,这对于提高党性修养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密契合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决定了党是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的,它的所有利益就是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除了天下公义之外,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心私利,共产党人的心中应该充满公心公义。作为共产党员,绝对不能以商品交换原则来作为为人处世的标准,因为权力是党和人民所赋予用来造福老百姓的,不是用来谋私的。权力不能染上铜臭味,权力也不能染上“不为病”。清廉有为才能为国家民族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培养重托,才能对得起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