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炳根
南京市栖霞区档案局时刻牢记“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神圣使命,切实履行职责,加强档案工作“三个体系”建设,档案馆功能逐步完善,馆藏档案日益丰富,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服务领域不断拓宽,队伍建设持续加强,打造“开放、服务、有为”新形象,书写了栖霞档案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为党管档档案事业坚定方向
“档案姓党”是档案工作的根本属性,是党委、政府赋予的政治任务。习近平同志指出,“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档案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坚持政治方向。全区重点工作开展到哪里,档案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在全区征地拆迁、重大项目建设、土地确权颁证、水环境治理、违建拆除等重点任务开展过程中,涉及归档整理、执法检查、编研加工、查档服务等重要环节时,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切实体现出档案工作的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
筑牢政治意识。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栖霞档案“枫韵兰台”讲堂必修课,推行“轮流讲课,全员评课”,每年举办约20场次,全面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素养和综合能力。充分发挥“两基地一中心”作用,每年开展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10余场,社会实践活动10余场,接待政府信息查询2000多人次,进一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档案“留史、资政、育人”作用,单位每年自主举办或积极参与大型展览、资料编研、民生查档、专题片拍摄等,得到方方面面的认可,先后获得全省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全市档案工作示范单位、全区“五个建设”工作目标先进单位、全区机关作风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对档案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并专门作出批示;区常委班子成员来局(馆)进行专题调研,提出指导性意见;分管区领导经常性听取局馆工作汇报并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和实际问题;区政府从馆库建设、政策支持、资金保障、人员编制、队伍建设等方面大力支持,共同推动档案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强基固本档案资源全面丰富
档案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是档案馆立身之本,也是档案部门服务社会的基础。近年来,栖霞区档案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力地推进档案资源建设,目前已初步形成资源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馆藏档案资源体系。
加强设施建设。栖霞区档案馆2008年建设为国家二级綜合档案馆。2015年,全省首家通过国家级数字档案馆测试。2017年以来投入120多万元进行档案数字化加工及数据校对工作,馆藏档案数字化率达100%,奠定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基础。目前,档案馆总面积1100平方米,成果展示厅100平方米,馆内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安装有灭火系统、自动消防报警装置,恒温恒湿调控,360度无死角监控,红外线报警系统等。
加强资源建设。对进馆档案实行“双接收、双归档”,电子档案和实体档案同步移交,馆藏档案达39万卷件,为档案数字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其中,文书档案36万卷件,珍贵照片2.5万张,声像档案700盘,还有栖霞区获得国家、省市各类荣誉证书和奖牌近300件,这些档案都见证了栖霞的发展历程。馆藏开放档案达5300多卷,适时向公众开放。立足丰富的馆藏资源,推出一批有高度、深度、温度的精品力作,切实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把“档案库”变成“思想库”,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加强基地建设。栖霞区档案新馆于2018年正式动工,按照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标准,重点突出面积达标、设施完善、功能齐备、安全保密、服务便捷、节能环保“五位一体”功能。新馆共9层,占地面积5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区政府地标建筑。届时新馆将进一步整合社会档案信息资源,成为全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在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深耕细作基础工作扎实规范
做好基础工作是档案人员使命所在、职责所系。栖霞区档案局树立“执法与服务并重”理念,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方式,通过执法检查、年检、规范化建设、协作指导等,有力地提升了栖霞地区档案基础工作整体水平。
持续推进规范化建设。将档案规范化建设作为推进档案基础工作的重要抓手。截至2018年底,全区达省星级规范化单位81个,其中法院、马群街道等8家单位达省五星级标准,23家区机关部门、街道以及6个国土所达省四星级标准,9个财政所达省三星级及以上标准,全区有53个社区(村)达省星级标准,有36个社区(村)达到省三星级,建档单位档案规范化达标数量与质量在全市均处于领先位置。
全力开启数字室建设。数字档案室是传统档案室的“升级版”,2012年栖霞区启动数字档案室建设,2014年率先推进“双建设双归档”,维护了原始纸质档案的真实、完整,提高了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截至目前,全区72家立档单位数字档案室建设全面推进,其中省5A级数字档案室4家、4A级数字档案室31家,数字档案建设走在全市前列。每年初,排出区内年度数字档案室建设单位,倒排工作进度,实行“销号作战”。组织档案员业务培训、现场观摩,分批派出业务骨干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加强数字档案室安全检查,实行电子档案与办公系统既相对隔离又有机衔接,确保档案收集、整理、存储、共享数据安全。
深入拓展档案新领域。经济社会发展新情况必然带来档案社会功能的转变。区档案局注重加强国企、民企和重大项目档案工作,从立项批复、经济合同、工程建设、会计账目、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等多方面开展指导服务,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助推企业发展。更加重视社保、民政、卫生、计生、教育、住房等民生领域档案建设,在全市率先启动人社系统人事档案、劳保所社保档案、低保档案规范化试点。大力推进宗教档案规范管理,对辖区20多个宗教场所开展了档案规范化建设,栖霞古寺档案工作顺利通过省五星级验收,成为南京市首家宗教活动场所省五星级档案室。此外,还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口述历史”、集中性专题教育、“263行动”环境整治、家庭建档等活动。
切实保障档案安全。安全是档案工作的生命線和底线,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实行安全网格化管理,将实体档案、网络信息和设备设施安全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做到全覆盖。构筑严密的防范体系,加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建设,加大安全设施投入,加强警示教育和安全知识培训,加大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力度,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对涉密计算机采取“专人专用”,对全区111个村居查档端口设定权限。加强安全考核,坚持24小时不间断、360度无死角监控,一旦发现违规操作,及时处理,限期整改。正是由于制度落实到位,近年来未发生一起档案流失和失泄密事件。
创优创新便民查档快捷高效
档案工作的生命力最终取决于它为中心工作、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服务理念的创新、服务手段的升级是赢得档案工作广阔空间的动力源泉。栖霞档案工作顺应“放管服”改革要求,勇于创新,不断突破,积极探索“互联网+档案”,驶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快车道”,推动档案事业转型升级。
信息化手段优化升级。2014年8月,栖霞区远程自助查档终端在区政府政务大厅正式开通,拉开了档案信息化服务的序幕。2017年7月,“小栖e站通”远程查档终端在政务服务中心、全区111个村(居)的便民服务中心铺设运行,100%全覆盖,百姓可就近在线查询、现场出证,成为栖霞“放管服”改革的有力支撑。2018年6月,“小栖e站通”升级版——手机移动查档“小栖e档通”终端上线运行,查档群众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微信云平台提交查档申请,关系,形成适用于区块链发展的法律与政策基础。政府层面需要立足社会治理与公益管理的立法并及时得到办理和反馈。目前,栖霞区正着手打造长三角异地查档一体化示范区,实现省际档案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查档效果不断显现。便民服务终端开通以来,年均通过“小栖e站通”远程查档终端办理群众查档3200余次,提高了工作效率,真正实现了家门口的档案馆,为群众提供了便利,受到《中国档案报》专访,得到省、市档案局主要领导和老百姓的充分肯定与认可。“小栖e档通”实现了查档零时差、零距离,查档服务实现质的飞跃,为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年均查档近万人次。在2018年的全省档案局馆长会议上,“小栖e档通”作为现场会的重要观摩内容,受到了省市档案部门领导的高度赞扬。
真抓实干档案队伍忠诚可靠
档案事业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作保障。区档案局紧盯提升栖霞档案队伍素质,多措并举,收到显著成效。
提高政治站位。档案是党的重要执政资源。加强档案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发挥好党支部和党员在“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利用“枫韵兰台”讲堂,组织学习党规党纪理论知识和《档案法》《保密法》等相关法律知识。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开展查档技能比武活动。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打造一支“鉴定专家、检索能手、修裱工匠和服务标兵”队伍。
强化考核监督。根据工作实际,出台《信息调研管理办法》《考勤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真正做到用制度管理人、约束人、激励人。优化查档大厅服务窗口的服务理念,传承工匠精神,营造崇尚实干、鼓励肯干氛围,区档案局连续多年获得巾帼文明岗、作风建设先进单位等。
推进持续发展。栖霞区档案局对照全市领先、全省一流档案工作目标要求,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履行好档案局、馆工作职能,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永不止步。认真贯彻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精神,以务实重行的工作作风和甘于奉献的兰台情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在更高起点上续写档案事业新篇章、铸就档案事业新辉煌,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