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活经验 优化数学教学

2019-09-10 07:22杨春喜
教育·教学科研 2019年8期
关键词:表现欲学情人民币

杨春喜

苏教版小学数学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元角分的认识》放在一年级下册学习。人民币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基本上都有一定的购物体验,学生对人民币的认知更多的是停留在“元”,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对于“角和分”的认知就比较陌生了。一个因素是现在生活中对于“分”的概念基本上没有了,另外电子支付款方式的出现也削弱了对人民币的认知。然而,生活中离不开人民币,《元角分的认识》这课内容与生活有着其他内容无可比拟的生活性。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在教学此内容时,有意识地进行了对比实验。

学情前测,架起知识储备桥梁

学情前测有助于教师落实“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有助于找准学习起点,落实高效课堂。针对本课内容,笔者设计了以下前测:1.过年红包里装的是什么?(钱)你认识哪些钱?2.你知道通过手机“抢红包”吗?你有没有帮你爸妈“抢”过红包?“抢”到的红包你知道是多少钱吗?3.你有没有单独去商店买过东西?

问题1,两个班级的学生100%知道红包装的是钱,认识100元面值的人民币;问题2,A班有79%的学生领过手机红包,B班有87%的学生领过;问题3,100%的学生单独去商店买过东西。当然,由于地域、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差异,这个前测结果会有差异。结合笔者任教的这两个班级学生来说,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都是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但现实是微信、支付宝等手机付费方式的普及,学生真正接触小额人民币的机会不多。认识小额人民币的学生中一部分是幼儿园里开展的教育活动中学到的,也仅仅停留在认识层面。相反,春节、生日长辈们送的红包,学生对百元面值的人民币从小就“耳濡目染”。

对比学习,找寻新知学习动力

既然有了上面的前测结果,怎样的课堂才是轻松、愉悦、高效的呢?怎样的学习方式才能使学生充满动力呢?对比是最好的研究方式。

在A班,笔者按照苏教版教材编排认识元角分。从1元到5角、1角,然后通过数一数体验1元=10角,1角=10分。新学完后让学生在项目练习中应用新知。B班的教学由春节红包谈起,学生普遍认识的是100元人民币,一下找到知识与学生认知的衔接点,学生氛围好,表现欲都比较强烈。即使使用手機微信红包,有一部分学生也能知道几元几角几分。由此引入元角分,一切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相互补充、相互纠正,学生学习兴趣浓郁。

现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到硬币,乘公交车用学生卡刷卡、外出购物年轻的父母都用电子支付方式,在实际生活中已经不太依赖纸质货币。微信抢红包的形式,学生已经耳濡目染认识了人民币。纸币往往集中于百元面值的人民币。A班的学习,学生跟随老师的节奏安排,在自我感觉有点认识人民币(100元、50元、20元、10元)中,带着矛盾心情被动的参与老师“精心”编排的学习活动。而B班的学生由于是在展示自己的知识,把自己的经验和同学分享,所以学习兴趣浓厚。当然,A班的学习活动中也有满足学生好奇心与表现欲的环节设计,但B班的这种好奇心和表现欲显得更趋自然,更趋生动。

注重练习,达到教学评的一致

人民币只有应用到具体情境中才能实现知识的价值。因此,笔者结合教材编写习题稍作与时俱进的价格与物品对应更改,利用“学习用品柜台”这一载体,针对性地将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以及进行简单换算来实现这一学习目标。

例如,1.一块橡皮、一本小练习本、一张彩色手工纸分别对应5角、1元、1角。并且追问一块橡皮、一张彩色手工纸一共几角?(课件把5角和1角并排在一起)一块橡皮、一本小练习本一共几角?(课件把5角和1元并排在一起)进一步追问这三样物品一共几元几角?

2.买一张写字衬板要1元2角,可以怎样付1元2角?

3.哪两样商品的价钱合并起来是1元?

第2、第3题在取币、摆物品过程中,加强体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以及有序思维能力。三个练习对照学习目标,达到教学评的一致。

先学后测,找寻适合学习方式

学习后测提供的课堂反馈信息能帮助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教学方式的有效性,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课尾,笔者设计如下问题:1.你对这节课的学习满意吗?哪里你可以自己表扬一下自己?2.你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的吗?A班有48%的学生对自己满意,有26%的学生能说出哪里要自己表扬自己,有12%的学生写了自己不明白之处;B班有72%的学生对自己满意,有43%的学生能说出哪里可以表扬一下自己,有26%的学生写出了自己的不明白之处,如为什么没有5元、10元的硬币?为什么现在不使用“分”了?为什么没有3元的货币?

本节内容通过一课二上的形式,结合学情前测与学习后测,找寻适合班级学生的学习方式,便于优化今后的学习活动。两个班级对人民币知识的应用练习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别,在知识层面都达到了预设目标,但在能力及情感态度层面,明显的B班的学生要优于A班,并且在学习后测中有更多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思维被打开。

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利用这个起点是教学成功的有效策略,也是优化提升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表现欲学情人民币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认识人民币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合理对待小学生的表现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
浅析青少年手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表现欲的作用
刺激表现欲,多途径高效促进朗读审美
Currency Exchange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