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坤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长期居住在羊山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零距离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主要对该区老龄人口的年龄段构成、日常收入来源、收入水平、医疗卫生支出、养老安排情况、对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对采集到的数据加以剖析,折射出目前存在缺乏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人才、养老服务的社会化程度较为滞后、新农保对养老的保障效果较小等困境,因而提出了加强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推行市场化运作、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养老的制度体系等对策。
关键词:信阳羊山区;空巢老人;养老;对策
一、羊山区空巢老人养老现状分析
信阳羊山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越来越凸显,交通网四通八达,极为便捷。但是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就业机会较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家乡外出务工,只剩下老人留守在本地区,人口年龄比例渐渐失调,使该区的人口结构出现更快的老龄化现象。该区的这种现象也是当代中国老龄人口养老问题的一个集中缩影,所以该区非常具有代表性。加之笔者长期生活于此地,对当地养老情况较为了解。发放200份问卷,收回193份(其中7份无效问卷,186份有效问卷),通过收集数据、访谈了解现实情况获得信息。
(一)被调查者的年龄构成
由图1可以看出:在所有的被调查者中,年龄在60~69岁的人数最多,超过一半,有99人,占53%;所占饼图面积最小的是90岁以上的老人,有7人,占4%;年龄在70-79岁的有65人,占35%;80-89岁的有15人,占8%。依照国际上的通用标准,若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10%时,或者65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比例占到7%时,就认定该国家或者地区已达到老龄化的水平。如果65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比例占到或者越过14%,就认定该地区达到超老龄化的水平。因此,以上数据反映羊山区的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大约有一半60~69岁的老年人,可见这一群体数量庞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群体的年龄会逐渐增长,由此预示老龄化现象还会逐渐加剧。
(二)老年人的日常收入来源
有超过一半的老人(98人)主要依靠家人的供养,占53%;还有一部分老人(65人)是自力更生,占35%;然而,政府、社会的养老金和救助金仅仅占到9%,可见这一部分老年人的生活非常拮据,除必要的生活费,没有多余的钱来供他们使用。经过访谈得知,对于贫困的低保户,政府每个月发给他们88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金额不多,名额较少,在实际中发挥的作用较小。要想拥有丰富的养老生活,还是得依靠他们的孩子在经济上给予帮助。
(三)老年人的年收入水平
从图3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老人的收入水平是在4000-7000元,占38%。只有极个别的老人年收入在15 000元以上,反映羊山区老人总体收入水平较低;而年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也很少,反映老人温饱问题基本上解决,但是日子也比较拮据。在1000~4000元的有34%,7000-10 000元的有16%,1万以上的就非常少。从图3可直观地看出老人总体上收入较低,而且距离悬殊,也反映出我国现实的社会矛盾。通过访谈得知,羊山区老年人的消费理念较为传统,生活简朴,大部分都是基本的必要开支,物质支出较少,主要还是集中在健康医疗方面,若是大病,尽管有报销,但还是需花费巨额资金的。
(四)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支出
由图4的医疗卫生支出情况可知:大部分老年人每年看病需要花费上万元,有36%的老年人花费在20 000~50 000元,个别花费在50 000元以上,花费在5000元以下的只有23%,反映出医疗费用是老年人比较大的负担。通过访谈得知,对于老人健康医疗费用,主要还是依靠孩子或外借支撑,尽管可以使用新农合到医院报销,但是占比较小,而且需要先办理缴费手续,先垫付,出院时才可以报销,这对于经济困难或者有重大疾病的老年人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因此,一些老人身体有病就会拖着,不及时治疗甚至放弃治疗。
(五)养老的安排情况
由图5可知,只有87位老年人表示对自己的养老做出计划和安排,占总调查者的46.7%。在这之中,有近一半养老安排是进行储蓄,反映羊山区老年人思想还是很保守的,喜欢存钱。11%的老年人想要购买商业养老保险,14%的老人想选择社会养老保险,24%的老人想选择居家养老,只有4%的老年人选择养老院养老。选择进养老院的不多,反映了羊山区养老院建设落后,对老人没有吸引力,老年人不愿意住进去,另一方面就是保守的安土重迁思想,致使不想入住养老院养老。其余的老人暂时还没有对自己养老作出安排。
(六)對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满意度
由图6可以看出:对于养老服务人员专业化满意程度,大约有一半老年人不满意,比例高达52%,而表示满意的仅有7%。由此看出老年人对养老服务人员专业化满意度普遍较低。
二、羊山区调研折射出当前空巢老人养老难的主要困境
(一)缺乏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人才
目前养老服务现实情况中,服务从业者业务素养较低、人员数量紧缺、年龄偏大等问题较为集中。他们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日常照料,对于一些有技术性的护理却不懂,同时这些人员身份随意,流动性较大,缺乏对老人的服务精神与对整个社会的奉献精神,从而使整个养老服务业较为落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背负着巨大压力。
(二)养老服务的社会化程度较为滞后
由于受当地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目前羊山区养老服务市场化程度还在30%以下。养老服务体系设施建设仍存在突出的供需矛盾,政府出资建成的养老服务设施和社会力量并没有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需要改善和理顺政府与市场在这方面的关系。政府在基本养老服务方面的投入有待提高,对于应由政府提供帮助的经济困难的高龄老年人养护体系未建立;对于养老产业方面政府起主导地位,对于其养老产业市场化政策支持不够,没有明文规定制定相对应的措施;市场对养老产业的收费未发挥应有作用,养老服务竞争力差,社会养老服务难以满足现阶段老年人服务要求;民间私人养老机构虽然各类设施要高于公办养老机构,但是收费较高,养老人数较少,资源利用率较低;在家养老和收费低的养老机构,服务较差,设施不齐全,难以满足老年人需求。
(三)新农合对养老的保障效果较小
羊山区新农合参保人数达到全覆盖。国家每个月会给60岁以上老人发88元基础养老金,但羊山区消费水平较高,物价远高于其他地区,这钱对于在羊山区生活的老人来说,所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而在医疗保障方面,由于新农合参保人有一定的保险比例,因此,新农合对老年人在医疗保障方面有一定作用,但在日常饮食消费等生活方面作用不明显。
三、解决羊山区养老难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大力宣扬尊老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尊老爱老。其次,养老服务人员专业化人才建设需要充足的资金做保障,政府应给予相对应的资金支持,用以建设合格、合规、高质量、专业化的老年人服务团队。再次,对于开设有养老服务专业的高校,政府应鼓励他们加强养老服务学科建设,培养养老服务产业的专业化高素质人才。对于现有的老年人服务人员,定时定点进行专业化培训,增加其实际操作课程的比重。
(二)推行市场化运作,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
一方面,要整合市场的资源,扩大资金的来源。引导和鼓励社会的各种资源进入养老业,促使养老服务行业的投资主体形成多元化的局面,完善准入门槛以及评价标准,大力支持社会人士投资养老服务项目,财政补贴要向社会上的相关组织倾斜,并给予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可以选择政府购买服务以及公办民营等途径,让物业公司之类的私营企业对运营进行管理,加强养老服务业的多元化建设。
(三)完善养老的制度体系
养老服务体系健康发展少不了社会保险体系、金融服务体系等体系配合。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健全养老服务方面基本法律,从而有法可依。同時要梳理现有相关法规,避免制度层面冲突。还要把养老基本法尽可能地细化,拥有配套实施细则,从而提高实践中的可操作性。而且要建立多层次混合型资金保障体系,把所有适龄老人全部纳入护理保险制度范围之中。对拥有较高收入的老人,可以根据他们的意向选择商业护理保险;而对收入较低的老人,政府要保障他们基本养老需求,保护相关的基本权益。要规范化地使用政府为养老服务投人的资金,以管理项目途径设立专项资金,同时作为政府财政预算。要挖掘社会和个人等多种资源,引导市场化投资,保证资金能够长期进入养老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