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迁移能力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2019-09-10 18:55郭方强
天津教育·中 2019年8期
关键词:知识迁移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郭方强

【摘  要】教育的目的不只单纯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对知识点运用和迁移,使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新的问题,这就体现了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及运用,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关键词】知识迁移;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也强调“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显得格外重要。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限于注重对知识点的讲授和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及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迁移到其他学习和工作、生活中,从而使这种能力发挥长期的效果。

一、地理教学中影响学生知识迁移的因素

(一)学生智力和年龄的差异

许多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都证实知识迁移并不是自发形成的。在同等条件下,学生智力和年龄上的差异,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生迁移的效果也会存在不同差异。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习内容超过学生的认知能力,即使他们在短时间内听懂,但由于学生个人年龄和智力的差异,他们缺乏迁移概括的能力,难以产生积极的迁移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智力的不断发育与完善,这种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从而有利于他们总结学习内容的原理原则,使他们比较顺利地将以前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灵活运用到后续的学习中。

(二)学生对原有知识的认知结构

在一般情况下,越扎实的学习,会使基础知识也越丰富,大脑储存的认识结构观念也越丰富和牢固。学生借助这种扎实的基础知识可以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种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也越能够准确把握,并能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从而构建出新的知识网络。因此,只有在对前期知识点牢固掌握的基础上,才能够对其进行运用,为后面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用前面的知识来解决后面知识的学习,真正实现知识的迁移。

(三)学生思维的定式

在每个人对新事物的认知过程中都存在心理定式和迁移,这是教育心理学的普遍观点。用惯用的思维套路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我们称为心理定式。它对于知识迁移既有可能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起阻碍作用。当后面的学习任务是前面学习任务的同类知识时,定式便能对后面知识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但当新的学习任务与先前的学习任务不是同类或者需要变通时,这种思维定式就可能起到阻碍作用。如在人文地理学中关于区位选择的知识,在分析城市区位、工业区位和农业区位等因素时总是从自然及其社会经济因素的角度进行分析。因此,学生掌握了某一种类型的分析方法后,通过类推这种思维定式对其他知识进行迁移,这种思维定式就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在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加强学生对基本地理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促进学生迁移能力

心理学家贾德的“概括化迁移理论”认为“迁移产生的关键在于学习者能够概括出两组活动之间的共同原理。而且,概括化的知识是迁移的本质,知识的概括化水平越高,迁移的范围和可能性越大”。在地理学科中,地理概念和原理可以说是对众多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最一般的归纳和概括,如果地理概念都搞不清,那么这种学习的迁移就无法发生。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加强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后,才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有效促进知识的迁移。

(二)完善学生的地理知识体系,实现学生迁移能力

地理认知结构是学生头脑里的地理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深度和广度,结合自己的记忆、思维等认知特点,组合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体系的同时,通过一定的迁移手段和方式方法进一步带动学生对未知知识的学习,并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体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问题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掌握知识点内在联系和层次关系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思维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利用类比方法,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在对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前后学习的内容具有相似性或类比性,且都是具体地理事物,这种方法就被称为类比迁移。教师对这种类比方法的讲解不仅能够建立对前后知识的连贯性的桥梁,更能够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前后知识的相关性,并把这种迁移方式内化成自己熟悉的方式和行为。如湘教版必修3中可以把田纳西河流域的分析的方式方法运用到长江流域;德国鲁尔区转型中提出的一些经验措施借鉴到中国的辽中南上;在分析长江三角洲工业布局的条件后,可以将分析的方法迁移到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布局的条件上。

(四)注重对地图的使用,提高学生迁移能力

地理教材中的图像把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想象具体化、形象化,并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深刻揭示了地理现象的本质、规律和特点,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地图的展示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更能夠调动学生分析问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并通过对这种能力的强化和训练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其他读图题的迁移能力。例如在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课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用不同颜色的笔代表寒暖流,并让学生复习“三圈环流”及“盛行风”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与教师同时绘制出太平洋的洋流模式,同时注意绘制过程中风向和纬度的关系。然后在接下来对大西洋洋流模式的学习上就可以让学习把其迁移到太平洋洋流模式上。

参考文献:

[1]杨士军.例谈地理学科内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J].地理教学,2013(20).

(责任编辑  林 娟)

猜你喜欢
知识迁移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在素质教育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剖析及对策探究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研究
由一道物理题引发的对绳子张力的讨论
几则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探讨与反思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