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明
摘 要:常规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直都是以教师主讲的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存在机械记忆与无效学习行为,导致数学教学失去了吸引力,严重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在新课改下,教育部提出了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新型课堂,鼓励学生多多分享数学学习感悟,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探究与问题解决活动,促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数学能力与学习能力,完善学生的素质水平。本文将以此为中心,分析如何才能稳步提升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参与;实施策略
在小学数学阶段,学生的自主参与十分重要,因为只有建立在学生主动学习基础之上的数学课堂才有可能实现有效教学,保证学生逐步形成数学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自觉性与学习能动性,切实将数学教师、小学生从高耗低效的不良局面中解救出来。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组织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中心的數学课堂教学活动。下面,本文将从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数学问题,保证学生的思维参与;组织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中心的数学实践,保证学生的行为参与;设计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数学探究,全面优化学生的参与行为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一、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数学问题
在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师意识到学生才是数学课堂的中心与主体,选择解放学生,完全退居幕后,让学生们在课堂上随机走动、自主交流。然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发育不全,难以自主展开有效学习,这种看似热闹、自主但是缺乏有效思考的数学课堂并不代表小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反而导致小学数学课堂陷入无效教学局面。因此,在提升小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尝试利用数学问题保证小学生的积极思考,提高小学生的思维参与度。
就如在“小数乘法”一课教学中,笔者便引导小学生探究了小数乘法的算理与算法,借助整数乘法知识汇总了小数乘法的注意事项,比如乘积小数点的位置、乘积中含有“0”的数学方式。然后,笔者便设计了小数乘法问题,既包括简单的乘法计算题目,以便检测本班学生对本课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包括一些应用题,需要小学生根据题意确定小数乘法算式,进而利用竖式计算完成乘法运算。这就可以及时检测本班小学生的学习状态,然后针对性地调整课堂教学重点,确保数学课堂始终围绕小学生的疑难知识展开,由此延长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周期。
二、组织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中心的数学实践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科学习的实用性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感官。这是因为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发育最为关键的时期,他们渴望认识世界,需要在生活中获取知识与智慧。如果数学教育脱离了现实应用,那么小学生很快就会将数学学习归为“无用学习活动”,并不会自主参与数学学习。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组织数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应用所学知识,促使小学生在数学实践中进一步把握理论所学。
就如在“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教学中,笔者便鼓励本班学生自主测量生活中常见多边形的边长,然后借助本课知识计算相应的面积问题。比如,有的小学生侧量了书桌长度,然后由此应用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有的小学生则测量了三角板的底长与高,应用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等等。在选择实物时,有的小学生选择了组合图形,但是却不知如何计算图形面积。对此,笔者渗透了切割法,引导小学生将组合面积分割成一个个简单的几何图形,进而再进行面积计算。
三、设计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数学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机械记忆、被动听讲几乎已经成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方式,但是却在新课改下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与批评,原因在于这种低效学习行为只会逐步消磨掉小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能力,并不利于小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新课改将探究活动作为组织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鼓励小学生以探究形式参与数学发现与数学创造。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组织数学探究,确保小学生可以实现深度学习。
就如在“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一课教学中,笔者就鼓励小学生在本校花园中自主设计植树计划,由此引导小学生参与数学探究。为了保证探究效率,笔者根据本班学生的数学素养水平组建了4人小组,由此展开数学交流。比如,有的小组单纯从某一类植树方案出发,分析了两端都需植树的植树方案;有的小组则使用了分类法,从两端植树、一端植树、端点不植树三个方向分析了植树方案,由此展开了数学计算。进而,探究小组便可交换探究结论,由此拓展思维认识。
总而言之,新课改从小学数学教师、小学生的互动关系与教学角色出发,认真分析了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认为以小学生全身心地主动参与为前提的数学课堂更能促使小学生实现健康成长。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提升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保障小学生的主体权益。
参考文献:
[1] 何元翠.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J].中国农村教育,2018(16):77-78.
[2] 李新.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数学实验过程——小学数学“学为中心”的课堂实践路径初探[J].教育视界,2018(Z1):36-38.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邕宁区中和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