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消化内科无痛胃镜临床的应用疗效

2019-09-10 07:22吴磊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19年8期
关键词:无痛胃镜消化内科

吴磊

【摘要】目的:进行无痛胃镜在消化内科临床应用效果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30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即平均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无痛胃镜方式检查,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胃镜方式检查,进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操作时间、疾病检出率的对比。结果:观察组具有8.7%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具有16.7%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部疾病检出率90.0%、食道疾病检出率42.7%、十二直肠疾病检出率33.3%,对照组胃部疾病检出率50.7%、食道疾病检出率24.7%、十二直肠疾病检出率13.3%,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疾病检出率更高,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痛胃镜检查操作时间4~12分钟,平均时间为(4.63±1.07)分钟,对照组常规胃镜检查操作时间5~18分钟,平均时间为(7.43±1.56)分钟,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检查操作时间更短,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科疾病诊治中应用无痛胃镜能够提升疾病基础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操作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无痛胃镜;消化内科;应用疗效

常规胃镜检查在消化内科疾病诊治中经常使用,但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会使患者产生很大痛苦。为减小检查和治疗痛苦无痛胃镜营运而生,相对于常规胃镜检查产生痛苦更小,相关研究表明其能更加有效检出疾病,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本研究将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300例患者进行研究,探讨无痛胃镜在消化内科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300例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50例患者中包括65例女、85例男;年龄范围17-72岁,平均年龄为(47.4±6.7)岁;病程范围3-14个月,平均病程(5.6±2.4)个月。对照组150例患者中包括72例女、78例男;年龄范围16-73岁,平均年龄为(48.5±7.2)岁;病程范围4-15个月,平均病程(5.7±2.6)个月。观察组、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胃镜诊治,观察组患者接受无痛胃镜诊治。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胃镜检查前12小时内禁食,取左侧卧位进行检查,检查治疗同时严密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等,接受检查前进行咽喉局部麻醉。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胃镜检查前12小时内需禁食,取左侧卧位进行检查,检查治疗同时严密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等。检查前需先将右前臂静脉通道放开,依据情况选择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加压供氧。使用芬太尼(0.51.0ug/kg)静脉注射后,进行丙泊酚(1.02.0 ug/kg)静脉推注,观察患者用药后反应。带患者进入睡眠状态后开始无痛胃镜手术操作,全部操作在患者苏醒前完成。

1.3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用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进行计量资料检验,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x 2进行计数资料检验。P<0.05时,数据差异存在統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150例患者中8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2例患者出现躁动、3例患者出现咳嗽,具有8.7%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150例患者中14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4例患者出现躁动、7例患者出现咳嗽,具有16.7%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组、对照组疾病检出情况对比观察组150例患者中检出135例胃部疾病、64食道疾病、50例十二直肠疾病,胃部疾病检出率90.0%、食道疾病检出率42.7%、十二直肠疾病检出率33.3%。对照组150例患者中检出76例胃部疾病、37食道疾病、19例十二直肠疾病,胃部疾病检出率50.7%、食道疾病检出率24.7%、十二直肠疾病检出率13.3%。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疾病检出率更高,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观察组、对照组操作时间对比观察组无痛胃镜检查操作时间4-12分钟,平均时间为(4.63±1.07)分钟,对照组常规胃镜检查操作时间5-18分钟,平均时间为(7.43±1.56)分钟,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检查操作时间更短,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常见胃肠道疾病包括胃癌、慢性胃炎、急性胃炎,其发病和患者饮食习惯存在紧密关系,常见的不良治病习惯包括过暴饮暴食、不规律饮食、饮食过辣过甜等。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生活饮食习惯发生较大改变,进而造成胃肠疾病发病率较高的态势。当前胃肠道临床检查的常见手段是胃镜检查,在侵入检查过程中会刺激患者咽喉、肠胃等部位,进而使患者出现躁动、咳嗽、呕吐等反应,所以实际中患者对该项检查的接受率并不高。在科技发展过程中人们提出了更高的医疗诊断要求,无痛胃镜应运而生并广泛应用与临床消化内科检查,收获良好成效。

无痛胃镜检查中患者需接受麻醉,检查过程中患者完全处于睡眠状态,不会产生不适感和恐惧心理,使内镜检查的适应性大大提升。无痛胃镜检查前患者需接受芬太尼阵痛、丙泊酚麻醉,芬太尼阵痛效果好且安全、丙?白酚起效快,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无痛胃镜检查的安全性和效率。本研究中,观察组具有8.7%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具有16.7%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部疾病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痛胃镜检查操作平均时间为(4 63±1.07)分钟,对照组常规胃镜检查操作平均时间为(7.43±1.56)分钟,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检查操作时间更短,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无痛胃镜在消化内科临床应用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和检查操作时间,提升疾病检出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无痛胃镜消化内科
依托咪酯脂肪乳—丙泊酚混合液在老年无痛胃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效果
无痛胃镜检查中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研究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98例临床治疗分析
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无痛胃镜联合结肠镜应用于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人文护理应用于消化内科的效果观察及分析
中药三参滋胃饮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
无痛胃镜的临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