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国财
摘 要:对于中学数学而言,其作为学生中学阶段较为重要的一个学科,做好其相应的教育工作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一个主要途径。但是对于现阶段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而言,“学困生”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如何做好中学数学“学困生”教学工作也越来越受到中学数学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基于此,本文就中学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及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中学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教学策略
中学数学“学困生”的存在一直都是中学数学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非常突出的一项问题,其不仅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难点。一般来说,对于中学数学“学困生”而言,由于其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障碍,使得其不可避免的在数学这一科目学习时面临较大的困难,最终导致其学习成绩下降,学困生出现。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标改革的深化,关于“学困生”教育这一话题一直都是中学阶段教育工作的一个热点。
一、中学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概述
1、“学困生”产生的具体原因分析
“学困生”是现阶段中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导致中学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较为突出的主要是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教师教育工作公平性有待商榷,简单来说,很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工作的重点放在优等生上,并未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关注,这样一来,就极易导致其失去学习信心,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学困生”出现;其次,学生自身原因,对于部分学生而言,由于受自身天赋的影响以及学习过程中并未培养起来自信,使得很多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渐渐的就失去了学习兴趣,长此以往,使得其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学困生”出现[1]。
2、中学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的具体表现
对于现阶段中学数学“学困生”而言,其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学习能力正常,但是缺乏学习兴趣及学习动力;一种为学习非常刻苦,却始终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学困生,在实际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其都具有着以下表现,即:知识基础相对薄弱、知识架构混乱以及学习动力不足。随着现代教育对学生综合素养要求的不断提升,做好中学数学“学困生”教育工作也成为了教学工作的重点。
二、解决中学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的具体对策分析
1、将分层教学法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
很多“学困生”的出现由于教师教学方式不合理造成的,因此,要想解决中学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对既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对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分层教学法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应首先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对其进行分层,并更根据层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旨在幫助学生可以更好的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比如,在进行中学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为三层,分别为“优等生层”“普通生层”“学困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三个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优等生层”以拓展教学为主,“普通生层”以一般教学为主,“学困层”以基础教学为主[2],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2、做好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工作
对于“学困生”而言,其多数存在不自信现象,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做好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工作也是解决中学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的重要措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对“学困生”进行关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动点名让他们回答问题,待学生回答完成后,应对其进行鼓励,帮助学生找回学习自信型;其次,教师在应用分层教学法时,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进步时,教师应及时的对其进行表扬,并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除此之外,在日常学习交流过程中,教师还应积极的给予学生必要的心理关爱,主动的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的各类问题,以此来慢慢帮助学生找回学习自信,最终摆脱“学困生”。
3、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
首先,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平等的学习环境,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都应一视同仁,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问进行耐心的解答或者指导,让学生感觉的自己被重视,这样一来,就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升其学习成绩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其次,在教师和家长还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多鼓励,少批评,以此来保证学生可以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其学习能力及学习成绩的提升。
综上所述,导致中学数学“学困生”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任何一种原因都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要想真正意义上解决“学困生”学习障碍这一问题,教师应对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具体表现进行正确的认知,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学困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许晓勤.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125.
[2]陈松.浅析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和转化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