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丽霞
摘要:小学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主要探索如何通过丰富教学内容与改变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其思维广度,引导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美术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激发兴趣、拓宽思维、自主探究、创新能力
小学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怎样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意识,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呢?实践证明: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通过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策略一:运用游戏的教学方式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把美术学习作为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让学生在玩中求知,玩中出智。
在《小手变变变》课堂教学中,我在课前请学生们参加了一个热身小游戏。先在黑板上出示三角形、圆形和方形,并告诉学生老师能在1秒之内进行变形,学生们有的相信,有的不相信。这时,我马上进行添画,立刻使三角形变成了一把小伞、一棵小树,这样的“玩”法大大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策略二: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现代教学多媒体,形象鲜明,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情景交融。利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手变变变》这一课中,让学生把自己的手形变成一个新形象时,学生们所想到的手形非常单一。此时,我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并在多媒体上呈现出不同动作、不同大小、不同肤色的手,如:弹钢琴的手,写字的手、鼓掌的手、打拳的手……一幅幅图片,一段段视频,使学生意识到原来我们勤劳的双手如此富于变化,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原本呆板的“手形”被激活,画面上呈现出了各种不同的手形。
二、通过多元的信息导入,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
策略一:以情引领,人文情怀的引入
小学美术课程是具有人文性的课程,凝聚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可以说学习美术不仅要学习其技巧,更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最普通的丝瓜为例,仅仅教导学生们去观察和创作这个农作物,学生并无文化情感上的感受。这时如果能以《外婆家的丝瓜熟了》为课题,就能引导学生们产生情感的联想,脑海中浮现出丝瓜棚下外婆勤劳的身影,为了家庭、为了亲人付出一切,不求回报。老人的品格与丝瓜的品格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课程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策略二:多维同构,知识组合
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教学生画画,它更应该是以美为引领的,将文学、艺术、科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相结合的一种多元化、综合性教学。
还是在《外婆家的丝瓜熟了》这一课中,让学生在创作的同时,学习“寂寥篱户入泉声,不见山容亦自清。数日雨晴秋草长,丝瓜沿上瓦墙生。”这样包含丝瓜情境的诗句,引发他们的思考和联想,同时结合讲解丝瓜的生长特点及生活常识,又让他们懂得了“丝瓜叶成荫纳凉,开花时娇艳欲滴,青嫩时桌上美味”的特点。这样就将文学、生物学、营养学等学科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三、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策略一:探究式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创造性。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处于—种放松状态,易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漂亮的数字》这节课中,我以数字“2”为例,引导学生欣赏它的外形,并进行发散性思考:在生活中数字2和什么东西的外形最接近?让学生放飞想象并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于是就有了游水的鸭子、跑步的鸵鸟、水龙头……等等。随后请学生上台来给数字“2”化妆,同时引发思考:根据什么来给数字“2”化妆?化妆的方法有哪些?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并适时启发,大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最终使学生自己探究发现并总结出给数字化妆的不同方法。
策略二:科学评价学生作品,激励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教师的科学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认为自己能行能画好!那么学生才会不断去开拓自己的思维,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
一位学生在画中同时出现了雨天和太陽,当问他画的是雨天还是晴天?学生说:“这边正在下大雨,那边雨停了,太阳公公出来了。”可见,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是不可低估的。教师不应束缚学生的思维,要通过积极鼓励使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浓,求知欲望也越来越强,当然他的创新思维也会被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现代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引发了学生的审美情感,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面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教育工作者们肩负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必须不断学习、探索、实践,让我们和着激情昂扬的歌声,甩开臂膀,勇往直前,上好每一堂美术课……
参考文献:
【1】浅谈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D].沈阳师范大学,2014.
【2】王海涛[1].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策略浅谈[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