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讲述
当年赵梦桃工作的细纱车间,如今依旧轰鸣而嘈杂,“梦桃精神”在旋转的纱管纱线中延续至今。
1963年4月27日,陕西咸阳,赵梦桃先进事迹大会正在举行,28岁的赵梦桃被授予“优秀的共产党员、先进工人的典范”称号,赵梦桃所在的班组被命名为“赵梦桃小组”
但是,这时的赵梦桃已经没有办法来到会场,听不见发自人们内心的如潮掌声,听不见赞美自己的青春诗句。她只能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录下一段鼓励工友的话:“我一定要战胜疾病,争取早日回到车间,我要和全组同志一起,贡献最大的力量。
录音在会场上播放的一刻,整个赵梦桃小组的工友失声痛哭。她们比谁都更清楚地知道,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赵梦桃的全身,那个像打仗一样拼命干活的梦桃姐回不来了,那个手把手教技术、心贴心送关怀的梦桃姐回不来了。
1963年6月23日,赵梦桃永远闭上了眼睛。一个原本洋溢着青春朝气的鲜活生命,在奔向人生理想的征途中无奈倒下。
这一天,距离赵梦桃进入西北国棉一厂已经过去了12年。12年前,身材瘦弱的赵梦桃担心自己的体重通不过招考,偷偷地在身上藏了好几块碎石破瓦。12年后,尽管饱受病痛折磨的赵梦桃更為瘦弱,却为我们的时代留下了一块永远的丰碑。
机器轰鸣,空气闷热,万锭飞转,银线如流。赵梦桃把自己的心,毫无保留地放在了纺织女工的岗位上。挡车时,别人巡回一次需要3分钟到5分钟,她却只用2分50秒。进厂“不到一年,赵梦桃的看车能力就从200锭增加到600锭,很快成为企业里的技术尖子。
更为难得的是,赵梦桃无私地帮助身边的每一位工友。遇到谁的纺车不好开,她就主动要求和对方换车,直到把车间里陈旧的“老虎车”都换到自己的手上,却依然年年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为了不让一个伙伴掉队,不让周围有一个小组掉队,她主动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工友,先后帮助17位姐妹成为工厂和车间的先进工作者。
1956年,赵梦桃结婚了。为了不影响工作,她和丈夫约定3年内不要孩子。没有想到的是,等到3年时间过去了,赵梦桃却被无情的病魔残酷地击倒。一对青年工人的约定,再也没有办法实现。这位倔强的女工说过,“我要像钟表一样不停顿地干到我白发苍苍”。她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兑现着自己对党和人民的承诺。
重病中的赵梦桃本色不改。她劝退了组织上派来护理自己的姐妹,挣扎着自己洗脸和倒水,还帮助重症病人洗脚和擦澡,帮助护士做输液准备、打扫病房,甚至爬上窗台擦窗子。“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的“梦桃精神”,在这个年轻生命的最后时刻,灿烂无比。
光荣属于赵梦桃,这光荣,也在赵梦桃小组传承。当年赵梦桃工作的细纱车间,如今依旧轰鸣而嘈杂,空气中弥散着细微的棉絮。女工们左手将纱管插在锭子上,右手飞快地把引线绕过导纱钩送向须条。今天的赵梦桃小组中,80后、90后占绝大多数。她们中所有人的生命年轮都没有和赵梦桃有过交集。但“梦桃精神”却在每个人的指尖和脚步中留有踪影。
在今天的纺织女工身上,我们依稀能够想象出赵梦桃的影子,想象出忘我无私的生命在这里绽放出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