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树林 何欢
“现在是凌晨4点,闹钟响了,我今天要干这几件事:给我的学生杜梅、陈曦、刘世杰洗衣服,安顿好支教生的回返工作,整理老师们本学期的教育教学成果,查验老师们的留守儿童日记和档案,最重要的是和老师们谈一下我昨天跟随‘滋心雨读书会’再临齐城行知小学的感受。安安静静地做教育,让教育在乡村广阔的土地上结出美丽的花蕾;踏踏实实守着学生,和同行者在没有霓虹灯闪烁的地方体味着教育本有的纯真和韵味;认认真真地阅读,在天地万物之间能悟方寸美妙和灵动。早安!”这是繁峙县兴旺庄明德小学副校长刘荷荷2019年6月28日在微信小程序“小打卡”中的一段分享,这也是他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对于他和繁峙县广大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校长、老师们来说,寄宿制学校就是另一个“家”,一个比为自己家倾注更多情感和精力的“家”,一个他们和学生共同的“家”。
繁峙县北倚恒山、南临五台山,“雁门塞下,城于山麓,群山环而拱之,故曰繁峙。”这里寺庙林立,名胜迥异,文化底蕴积淀深厚。
繁峙县从2005年创建岩头乡2所寄宿制学校开始,寄宿制学校建设发展已走过整整14个年头,至今共建成18所农村寄宿制小学,目前吸纳全县2000余名寄宿制小学生,其中留守儿童有406名,寄宿制学校吸纳的留守儿童占全县留守儿童的93.8%。仅2018年建设的2所全免费扶贫寄宿制小学———兴旺庄小学和齐城小学,就分别招收留守儿童69人、39人,占到全县小学留守儿童总数的24.9%。
14年来,繁峙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每年仅为4所全免费扶贫寄宿制学校学生发放的生活费就有96万元。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先后出台了《繁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的通知》《繁峙县教科局关于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的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然后想方设法、全盘规划,由点到面、逐步铺开,随着2018年底“全面改薄”工作的圆满完成,繁峙县实现了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2所寄宿制学校的历史性突破,每所学校都设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音乐舞蹈室、美术书法室、科学实验室、图书室、体育器材室、师生阅览室、档案室等,能满足教育教学的基本需要,并安装了远程教育网、建起了多媒体教室,低龄寄宿生不断增加,已占据该县农村教育的“半壁江山”,从根本上实现了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在家门口就能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的夙愿。
如集义庄乡兴旺庄寄宿制小学是2006年由台塑集团王永庆捐资建成的明德学校,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先后投资66万元建起了标准的学生营养餐厅,并对学校进行了绿化、美化和硬化,使学校成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花园式寄宿制学校。目前,学校共有学生146人,教职工20人,是一所全免费寄宿制学校。该校招收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集中住宿,全部免费。因单亲或留守儿童居多,孩子们周末也留校免费吃饭,政府配备了教师全方位照顾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校长孟海军为了工作方便,将女儿也带到这所学校上学,如今,他的孩子已经成为渤海大学的一名大学生了。
笔峰寄宿制小学是2008年在县委县政府、教育局、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由镇村多方筹措了400余万元的资金,将原来的4个行政村的4所村级小学合并而成的一所高标准全免费寄宿制小学。建校后,逐渐改变了以往学生流失的现象,由原来4所村级小学学生数加起来不足百人发展为现有学生691人的全封闭寄宿制小学,实现了集中办学、规模化办学,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
繁峙县十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做好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教育局局长张占羽的一席话大概是该县自上而下的一种共识:“寄宿制学校是乡村的根和灵魂,乡村的孩子要成为将来建设乡村的中坚力量。而目前我们待在乡村的孩子多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缺乏父母直接的呵护,所以他们最需要政府和教育工作者的关爱。其实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品行最重要,知识架构是要建立在好身体好品行基础上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必须建好,还必须明确责任和使命所在,教育工作者要倾力倾情帮助这些孩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困难,保证他们能健康快乐成长。”
众所周知,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教师是关键。为了让乡村寄宿制学校办下去并办好,繁峙县建立了教师补充长效机制,青年乡村教师成为当地教育发展中一支规模庞大的有生力量。如每年举办“最美乡村教师”评选活动,讲台补、生活补等待遇向寄宿制学校教师倾斜,在评优评模、职称聘定上优先考虑寄宿制学校教师等,这些实实在在的硬性措施,成为保障寄宿制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压仓石”。
2012年以来,繁峙县先后招聘了509名特岗教师,这支队伍为该县农村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他们中的不少成员已经成长为乡村教育的中坚力量。从2013年开始,繁峙县每年都会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评选出10名“最美乡村教师”,并由县委、县政府出资,奖励每位获奖教师3000元的奖金。2016年,繁峙县还和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了为期三年的“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全县乡村教师都是受益者,为乡村教育改革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提到繁峙教育,不得不提教育系统建立的一个读书群———“滋心雨读书会”。据了解,这个群建成时间已有半年,是一个极富实效、着力于解决教育中真正问题的群,局长在、副局长在、教育局各部门负责人在、校长们在、优秀的教师们也在……大家分享切磋、交流碰撞,每天都在基于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每个人到底能做什么,大家共同学习,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并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摸索实践,不断博采众长,获得新感悟新收获。就拿近期他们举办的“关注学困生思维发展”来说吧,先是群主发起通知,邀请书友们“围绕介绍各自遇到过的学困生情况、研讀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78条“一个学困生的思维觉醒”、通过学习研讨学困生思维发展的策略”来制定学困生转化方案。接着,愿意参加活动的书友开始在群里接龙报名,然后大家约定好时间地点进行深入研讨。群主这个时候安排活动的具体负责人,有负责主持的,有负责接待摄像的,有负责记录整理的,有服务会场的。线下活动开始了,张占羽局长首先发声,鼓励书友们动起来,去农村寄宿制学校对学困生进行访谈,了解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并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接着,书友们开始分享自己的经验。兴旺庄小学的副校长刘荷荷扎根农村,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要求每位教师“承包”转化一个学困生;实验小学的袁丽英老师则将控制自身情绪和疏导学困生心理作为重点,分享了她在暑假对学生进行网络分层教学的经验;繁城中学的刘婕老师则分享了她常常组织学生进行社团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的故事,她还在班里实行自主管理、课代表为各科学困生补课的制度……最后书友们达成一致,决定在9月21日深入农村寄宿制学校进行“学困生转化”的调研活动,将读书会日常阅读中的理论与鲜活的实践相结合,真正将学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次读书会的活动还在路上,读书会时不时会有书友分享,诸如于漪老师将77届两个原本底子薄弱的班级,带到学生毕业时100%考上大学的“秘密”之类的故事……相信在他们的精诚合作和共同努力下,这一教研小课题一定会收获满满。
繁峙县寄宿制学校发展一直深得县域内教育人的共同关注,当一个个小问题被解决掉,那么寄宿制学校必将得到大发展。
每个留守儿童的背后都有一把辛酸泪,他们需要关爱。吃饭是留守儿童的一大难题。国家从2012年春季开始实施了農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繁峙县作为国家试点县之一,孩子们享受上了每生每天4元的营养膳食补助,确保了孩子们能吃饱吃好、营养均衡。
归属感缺失是留守儿童内心最深的痛。针对这一现象,学校教师都很用心,几乎都是从早上6点陪伴到晚上10点,班主任还会为留守儿童过集体生日。绝大多数学校每到用餐时间,老师们都会和学生围坐在一起吃饭,边吃饭边聊天,增进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在采访中,记者看到,学校都有亲情联络室,里面安装着亲情电话和电脑,孩子们可以在晚间轮流和外出打工的父母通过电话和视频聊天来沟通感情。班主任也都建立了班级家长微信群,借助这个平台,老师会适时告知家长他孩子的在校生活、学习情况,家长也经常把自己的近况由教师传达给孩子。有的寄宿制学校联络北京歌路营慈善基金会,为孩子们装上了语音播放器,每到晚10点睡觉时间,每个宿舍都会响起《一千零一夜》里美妙的故事,伴孩子们进入梦乡。有的学校成为中央文明办、财政部、教育部联合组织实施的中央彩票专项公益金支持的“乡村学校少年宫”挂牌学校,通过设置各种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汲取了成长的养分。
文章开头提到的兴旺庄明德小学副校长刘荷荷的分享便是最真实的写照。
寄宿制学校在硬件设施设备配置齐全的前提下,只有走内涵发展道路,才能提高教学质量。繁峙县加强寄宿制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深化育人模式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校本课程,都在建构适合自身实际的课程体系。
寄宿制学校学生一天24小时在校,除去每天规定的上课时间外,每天还有3—4小时的空余时间,这个时间如何度过,完全不管肯定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更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寄宿制学校搞好的关键就是强化活动课程,丰富课余生活,抓养成教育和艺术教育。”笔峰小学校长张培红一语道破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关键所在。
2013年暑假前夕,思维超前的张培红校长为学校购置了一批乐器,既有民族乐器,又有西洋乐器,并且聘请了专业指导老师。他想成立一支学生乐队,以此为抓手,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学校课改步伐。
而此时,正上三年级的高尚伟,是同学眼中的“小霸王”,学习成绩差、不写作业、打架、欺负小同学……哪里有坏事,哪里就有他,只要提起他,老师和家长都是愁眉不展。正在专业指导老师和校长在政教处商量乐队选人之际,他又因和同学打架被学生会纪律部的两位同学送到了政教处。正在和校长谈话的指导老师听到纪律部同学的话,突发奇想,让高尚伟跟着拍打一段节奏,这一拍,居然拍出了一个“校园艺术之星”。
经过一次次校园演出活动的锤炼和洗礼,现在的高尚伟,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捣蛋鬼”,他不仅变成了一名品学兼优、有责任心的好学生,而且担任着畅想乐队唯一的架子鼓手,在乐队演奏的节奏把握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强有力的节奏掌控,总能让乐队出彩。
校园文化活动意义非凡,不仅为学生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展示艺术才华提供了一个平台,更是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一次次活动,为学生创造了更多锻炼和展示自己风采的机会。孩子们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嗅着墨香,抚着丝竹,听着旋律,在活动中学习和收获,也在活动中丰盈和成长。
在笔峰小学采访时,学生们刚好放学,操场上弥漫着自由的空气,有一种原生态的感觉。孩子们有的在踢毽子、有的在跳皮筋,还有打篮球的、踢足球的、吹笛子的,追逐着嬉闹的。记者注意到,有两个二年级模样的小女孩蹲在操场上,时而比划着什么,时而开怀大笑,那么纯真可爱。校长张培红笑着解释:“孩子们放学这段时间是最开心的,平时孩子们都选报着课程呢,每天这个时候各功能教室都有老师在等他们,有棋牌室、图书室、书画室、舞蹈室……没选课程的孩子可以在操场自由活动。我们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孩子们功夫都下在平时呢,个个都能显显身手。我们每年还举办全校学生的粉笔字大赛、书画作品展示、口风琴集中展示、唱响乐队表演等,就是要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其发展的舞台。每个孩子都是一棵会开花的树,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只要用心培育,修枝剪叶,精心呵护,就会枝繁叶茂,花香四溢。”该校学生张艳霞同学就是一个典型,他爸爸说:“艳霞这孩子从小没妈,爱哭不爱说话,总躲着人,自从上了学,在老师的帮助下当上播音员,可用功啦,也变得活泼大方了,感想学校给了我一个快乐自信的女儿。”
興旺庄寄宿制小学是一座具有典型园林式布局特色的校园。教学楼依山而建,背靠黄土高坡,苗木点翠。楼前有象征圆梦的雕塑,洁白的网格走廊,五彩斑斓的景观亭,绿树红花,生机盎然。东区是宽广的操场,西区是植物园,果树成林,桃杏满枝。蔬菜大棚里鲜蔬丰茂,绿株挂露。在这里,感受到的是浓郁的种植园文化气息,既有庭院情调,又有田园风光,不仅给校园注入勃勃生机,而且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切身体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父辈生活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达到了把课本知识与生活经验完美结合,实现了知行合一的育人效果。种植园文化的成功尝试,让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都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体现出丰富的文化意蕴,都无时不在对学生进行着生动的教育。在校园这一方净土上,他们把国学经典诵读制度化、常态化,让传统文化的种子撒播在幼小的心灵中,为民族培根铸魂。
校园里不仅有读书声,而且还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及创造能力,使之掌握多种技能,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综合实践活动还可以磨炼学生意志,提高学生组织管理能力,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繁峙县的这些乡村学校都特别开辟了劳动实践基地,花棚、果园、菜地各具特色。我们去采访的当天,笔峰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正在给种下的红薯苗浇水、除草。
在齐城行知寄宿制小学采访时,在校门口迎接我们的校长肖虎一副农人的模样,在聊天中,我们了解到,一些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校长、教师确实过着“半耕半教”的生活,他们早晨5点多起床,先在校园里干一段时间农活儿,给蔬菜浇水、搭架子……从校外的劳动实践基地,到校园里的花卉植物园,无不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发展优势。生态种植园的创办,也为农家子弟提供了更多的劳动教育体验机会,从小培育了他们艰苦奋斗的优良习惯和吃苦精神,为未来人生打好厚重的底色,让他们能够经得起任何艰难困苦的考验。采访中,大营镇中心校校长姚正茂和齐城行知小学校长肖虎带领我们一起走进齐城行知小学的种植基地,观看了孩子们亲手种植的各种蔬菜,并为我们讲解在种植基地学生参与活动的整个过程,以及学生通过种植蔬菜的所获所得。播种的季节,孩子们同老师一起播下希望,见证小苗的成长过程;杏黄时节,孩子们共享美味,体验生活的情趣……繁峙县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将劳动教育落到了实处。
记者走进下茹越寄宿制小学时,正赶上孩子们的大课间展示活动,学生乐队正在激情演奏歌曲《我和我的祖国》,鼓乐声铿锵嘹亮。高标准修建的操场上,分列着几个小方阵:军乐队、合唱队、舞蹈队、足球队、霸王鞭队、武术队、腰鼓队,他们轮番登场,精彩亮相。室内展示的有钢琴组、二胡组、葫芦丝组、书法组、手工组等等,孩子们的展示有声有色。可以说,下茹越学校通过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加入兴趣小组,这种多项自由选择,保证了全员参与,一个都不掉队,既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又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这样的童年无疑是快乐幸福的。
几天的采访,让记者一行深深感到,繁峙县的教育人对于教育都心怀一份虔诚的敬畏之心,他们不断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又在实践中寻找最适合自己学校的发展路径,并始终将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放在首位,期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去追求更好的教育,助推学生的梦想起航。
记者一行参观走访的下茹越乡小学、兴旺庄小学、齐城行知小学和笔峰小学等四所农村寄宿制小学,这些小学建得一所比一所漂亮,窗明几净的新楼房、色彩鲜艳的外墙、摇曳多姿的花草树木……无一不是所在乡镇最独特的风景,他们具备着主动发展的内生动力,正在积极谱写着新时代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扶贫先扶志,扶志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愿繁峙县的探索能给广大教育同行一些启示。也祝愿繁峙教育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