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圣德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学困生,而造成学生后进的原因主要是自信心严重不足、自卑心理的存在。他们常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嘲讽、家长的责骂、亲戚的歧视,导致他们最终不敢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学困生由于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或课后知识量少等原因,其思维的敏捷度和语言的表达常常滞后于其他学生,课堂上很难赢得发言或展示的机会。于是,我们常常看到比较优秀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而学困生无法跟上他们的思维,学习越来越被动。教师总是把目光盯住一些优等生,学困生差不多就被忽视了。久而久之,学困生对上课所教的内容毫无兴趣,课上不听讲、不思考,沦为课堂学习的陪客。实践也证明:忽视学困生,他们就会心灰意冷、自暴自弃。那么,如何使学困生积极参与课堂,让他们“动”起来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
首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接近学困生水平的问题,让他们能被动或主动参与。当他们多次回答后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时,慢慢就产生了学习的欲望,此时的他们会越来越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赞许和肯定,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想办法“成全”他们。比如在“原子的构成”一节课中,为了让学生学会应用“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进行解题,我提问“若某原子有10个质子,那么电子数是多少?”虽然问题很简单,但对学困生来说,这样的问题要联系上述等式并需要好好思考,我特意叫一位学困生来回答,最终还是经过同学的提醒他才回答了上来,但我并没有因此而去批评他,反而表扬了他:“你回答得很好,相信以后对这种题你一定会做了。”之后的几节课中,只要是有关应用此类知识的题目,他都积极回答,而我总是会用欣慰的眼光看着他回答,不断地鼓励他,慢慢地在课堂上我总能听到他的声音。
学困生不参与课堂活动也是由于他们缺乏学习的兴趣,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而这些正因为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过分偏爱优等生,久而久之学困生从心理上产生了厌恶心理。因此,教师在发言、展示的时候尽量也让学困生一显身手。也许刚开始他们会因为胆怯而处处出错甚至会手忙脚乱,但教师可以从他们的展示情况和错误中得到一些信息的反馈,同时也应在学困生展示时找到他们哪怕微弱的一点闪光点,并将其放大,进行表扬、鼓励,让学困生更有信心。比如化学课堂中,一些演示实验我坚决让学生独立完成,尤其会让那些学困生自己动手完成演示实验。这一方面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他们在操作过程中更容易掌握好知识和一些实验要点。
例如,在“制取氧气”一节中,我要求让学生主动来完成演示实验——加热分解氯酸钾制氧气。我再次抓住机会,让一位学困生来做这个实验。实验过程中,我发现他的预习工作做得不错,实验中的一些注意点,如“装置的气密性检查”“试管口应略往下倾斜”“加热前的预热”等都处理得不错,为此我大大表扬了他一番,并为他所在的小组加了一分。这样,他学习就更加有动力,也对自己更有信心了。当然,在他们演示的过程中,我会对他们犯的错误及时指导,并正确评估,做充分的鼓励,用欣赏的眼光看他们。所以,无论在什么课上,让学困生有事可做,多让他们展示,能增强他们的小组责任感,从而把学习的压力变为动力。
其次,很多学困生在课堂上的自制力不强,经常会走神、开小差。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适当提问,以此来约束他们。提问的时候可以随机抽学生号,比如我在课上提问时会叫“4号”“14号”“24号”“34号”或“2号”“4号”“8号”“10号”等。当学生发现规律后,就会有意识地认真听讲,准备回答问题。这样名单中的某些学困生也会有充分的时间思考问题。当然,你也可以突然改变提问策略,让学生防不胜防、摸不透你的心思,让名单以外的学生也必须认真听讲、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布置作业时,对学困生也应有所照顾。首先要让他们把握好基础题,然后视情况慢慢地提高要求。学生的作业一定要及时批改,可以与那些学困生做一些对话,比如可以写上“你真棒”“好样的,你是我的骄傲”“加油,今天的表现很不错”等,从而提高学生对这门学科的积极性。我始终相信,当你给了学困生充分的信心和希冀时,只要明辨是非,会有哪个学困生会轻易让这样的老师失望呢?他们会尝试去努力,即使不会成功,也肯定会有进步。我常常对学生说:你们每个人每一天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我的骄傲,因为我知道你们都在努力。尤其对学困生,我从不吝啬表达我对他们的希望和信任,我也确实看到学困生在努力,他们上课时积极抢答,虽然作业是会马虎。这时,我会在作业后面画一张哭脸“>_<”来表示我的不满,下次交作业时他就有意识地认真了,如果他表现好,我也会画一张笑脸“(∩_∩)~~”,孩子们还是在意你对他们的态度的。
最后,在学困生积极参与课堂的问题上,教师也要注意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不是流于形式了。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同学们对这种合作学习方式都乐意接受,它是课堂改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不难发现合作学习在实际教学运用中有时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小组的优秀学生包办了全部的学习任务,他们热情洋溢,而学困生却表现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只有旁听、旁观的份。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应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自我探索欲望,但走场式的小组讨论、合作,学困生往往没有参与的机会。他们跟不上小组的学习节奏,总是来不及思考,没有自己的见解,即使有也没有機会说出来;他们只在旁边听别人的发言,完全没有自己思考的空间或时间,即便展示的内容、任务都是组长包办好的、分配好的东西,自己只需要照本宣科就可以了,久而久之,不但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养成了他们思维的惰性。
这时教师应做些什么呢?我们可以以“参与—指导”者的身份进入小组内,与那些学困生一起参与学习、讨论,教他们学会倾听、学会记录、学会思考。对于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单独跟他们交流,对他们进行点拨、引导,保证让他们自己独立思考,并将问题的答案找出来,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有自信。整个指导过程教师要注意指导的思想方法,从扶到放,让他们学会学习。同时告诉他们:当自己的想法与其他人不一致时,一定要说出来,敢于辩论,无论观点是对是错,只有在辩论的过程中思维才能得到碰撞,自己才能有意外的收获。有时课上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会留到课后对他“开小灶”,当学生感受到你的真诚时,他也会用真诚的行为来回报你。好几次,有学困生主动来找我补课,这让我很是惊讶。
“亲其师,信其道”始终是有道理的。尤其对于学困生,当他“讨厌”你时,就会厌恶你所带的学科,就用不发言、不听讲等消极情绪抗拒你,甚至故意与你作对。因此,对于学困生我们可以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斥责,多一些欣赏、少一些批评,在课堂上与学困生的对话应该是平等的,没有高下、大小之分,教师要放下架子,避免居高临下地发问甚至责问,否则容易让学困生反感,叛逆心理会让他们跟你“不合作”。若以真诚的态度与他们交流,让他们敢于与老师讲真话,乐于与老师讲心里话,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发言、提出问题,愿意来倾听你传授的知识。教师还要善于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和观点。和谐的课堂氛围需要我们去尽心创造,这样才是成功课堂的保障。
无论是课堂中还是课堂外,只有经常让学困生感受老师对自己的欣赏、鼓励,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他们才有信心参与课堂。要让他们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教师更要坚信“世无朽木不可雕”,对于学困生,我们不能放弃,要让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闪烁属于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