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语用,跟着文本学习作

2019-09-10 07:22林丽丽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9年1期
关键词:同龄人泥鳅西游记

林丽丽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简单来说,语文是一门学语言、用语言的课程。语文要教会学生识字、积累词语,要培养学生的语感,更要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是习作能力。但因为许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忽视了在阅读中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致使语文教学效果不好,学生读文不知其味,学文不得其法,习作能力相应也停滞不前。基于此,在近年来,阅读课已经有意识地立足语用、关注表达,但这远远不够。在提倡核心素养的今天,如何使阅读与表达自然融通,习作教学如何走出困境?我认为应该聚焦语用,跟着文本学习作。

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叶圣陶早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非常明确指出两者之间的关系:“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建议以文质兼美的文本为载体,以“融合读与写、优化阅读课堂”为主旨探索一条适当的路径,不但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习作方法,培养习作兴趣,更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与文本真诚对话,走向更高层次的理解,达到读写相得益彰的目标。学生接触最多的文本主要有课文、文学作品、同龄人的作品,聚焦语用,跟着文本学写作也主要以这三种文本为主。

一、跟课文学习作

语文教材中的选文,文质兼美,适宜教学,作为教材二次开发者的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在教材和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备课时教师就要深入研究选文,基于教学目标,结合学段要求,找准适合的内容,合理安排练写环节。练写内容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考虑:(1)要切合学生生活实际。(2)要适合学生想象。(3)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确定内容后,建立“课文示范—品读悟法—练写得法”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适时点拨,激发学生习作动力,使学生乐写。课后,及时反思教学过程,根据课堂实际和学生练写现状,不断调整,使学生能够“学文悟法,练写得法”,最终达到读写相得益彰的效果。

在阅读课中,学生依托文本学习作要通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表达技巧,提升语文素养;跟着课文学习作还要注意不能干扰学生的阅读学习,而是让学生在“品读悟法”中加深体悟。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抓住内容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可以让学生学遣词造句,学表达方法,学构思,学修辞手法,学刻画人物……于永正老师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时,设计了以下活动:(1)默读课文,走进祖父的园子,用眼睛看,能看到什么;(2)再走进祖父的园子,用心看,又能看到什么;(3)要用心读,写了那么多事,哪件事写得具体,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4)选择生活中的一件趣事来写,注意写出“趣”。学了课文不止步于课文,在教学中,于老师进行语用的关注和训练,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作。有了课文示范,这时,习作也变成一种快乐的学习体验了。

再比如让学生写一写在寒假中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怎么调动学生写的积极性,使学生写得精彩呢?该单元的课文中,只有《钓鱼》一文符合学生实际和年龄特点,于是我决定在教学《钓鱼》时加入练写环节。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先写钓鱼、放鱼,后写启示。课堂阅读中,学生明白了写事要有顺序。在品读课文时,学生还懂得象声词“啪啪”的表达效果。我顺势设计让学生倾听过年时的烟花声,人们的喝彩声,让他们感受到新年的气氛,学生根据形声词轻松回忆过年时人们放烟花的热闹情景。由于有课文引路,有形声词启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积极参与,激发了他们强烈的习作热情,学生都能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跟文学作品学习作

从阅读中学习习作,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是提高习作能力的重要渠道。“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吕叔湘《吕叔湘语文论集》)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不但能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构思的能力,还能积累素材, 增强语感,更能提高核心素养。作为教师,我们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时经常要求学生摘录好词佳句,撰写读书心得,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跟着优秀文学作品学习作。如果我们引导学生每次读完故事后都能解剖故事情节,分析作者的遣词造句、写作思路等,学生的习作水平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如读《西游记》,我们通过分析,知道作者的情节样式是“妖怪出场—唐僧被抓—营救唐僧”,还知道营救唐僧的情节是一波三折,通过一步步解密写作方法,学生也能创写全新的西游故事了。再比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但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吸引,还对性格鲜明的主角产生了巨大的兴趣。《西游记》里喋喋不休的唐僧,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小王子》里来自外星球的神秘小王子,《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里善良勇敢的尼尔斯,都能让人产生“想写”的迫切愿望,这时教师也可以设计续写、改写、仿写等习作训练让学生抒发心中的感情。如我指导学生看完《西游记》后,学生还意犹未尽,于是,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来到21世纪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他们兴致勃勃,奋笔疾书,有的写师徒四人来到21世纪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看到手机、电脑都摸不着脑袋;有的写师徒四人化身为学生,可是猪八戒上课老打呼噜,被老师罚站……把师徒四人写得活灵活现,让人捧腹大笑,班里也掀起了看《西游记》、改写《西游记》的热潮。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习作,这时,习作也变成一种快乐的学习体验了。

三、跟同龄人作品学习作

同龄人的作品很适合用来阅读和借鉴,因为它既贴近学生生活,也可能略高于大多数学生的水平,语言跟当下儿童的语言很近,故事跟当下儿童之间发生的故事相近,学生一下子明白了:“哦,作文原来就用这样的话,这样的事,我也有,多着呢。”对同龄人作品,教师还可以安排品鉴或挑刺的阅读训练,引导学生跟着同龄人学习作。比如设计“我當小评委”环节,引导学生深入品读,通过品读,学生自己就能领会该类作文的习作知识。反之,如果选择苦口婆心地传授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法,学生肯定兴趣索然,畏难退缩,导致最后更怕写作文了。

我总要把每届学生写得好的习作收藏起来,留给下一届的学生看。请看梁雨嫣同学写得童年趣事《给泥鳅洗澡》(节选):

“扑通、扑通”,塑料盆中的小泥鳅又在不安分地乱跳,把水溅得到处都是。我用手一捉,小泥鳅滑溜溜的,一下子从我手中挣脱。我问妈妈:“泥鳅怎么这么脏?”正在洗菜的妈妈头也不抬。我刨根问底儿,妈妈才不耐烦地说:“泥鳅生长在泥塘里,怎么会不脏?”“妈妈,我们给泥鳅洗个澡吧!”妈妈听了,看着我,一本正经地说:“妈妈光给你这个调皮鬼洗澡就已经够累了,还是你给它们洗吧!”

没想到,妈妈开的这句玩笑被调皮的我当了真,我连忙学着妈妈平时给我洗澡的样子,搬了个小板凳,拿了一块香皂,挽起袖子,摆开架势。

……

现在想想这件事我还忍俊不禁,唉,可怜的小泥鳅。

学生一边读一边笑,我让他们也说说童年里有趣的事。有的说拿爸爸的剃须刀玩,剃掉了表弟的眉毛,幸亏没把自己的眉毛剃掉;有的说,和表弟表妹们拿家里的报纸做衣服,开时装表演会;有的说自己曾哭着闹着要吃棒棒糖,因为不知听谁说,吃了棒棒糖就会很棒;有的说哭着喊着要娶妈妈……教室里掀起一阵又一阵的欢笑声。我趁热打铁,让学生们当小评委,对师哥师姐的习作进行点评,好的地方一起欣赏,不足的地方,一起给它挑刺。通过品读同龄人的作品,成功激发了学生表达的兴趣。

教师有计划、有目标地引导学生跟着文本适当学习习作方法,循序渐进,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作者单位:广东信宜市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猜你喜欢
同龄人泥鳅西游记
泥鳅笼
莫等闲, 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捉泥鳅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会叫的泥鳅
叫我大名儿
谁动了我的零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