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童话教学中传递真、善、美

2019-09-10 07:22吴书丽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9年11期
关键词:小蝌蚪小马人物形象

吴书丽

童话有着丰富的想象,用夸张的形象展现生活,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童话作品大多格调明朗欢快,起到了传递真、善、美的作用。同时,童话作品也并不排斥展现生活中的丑恶现象或体现生活中悲剧的一面,它总是用善意嘲讽的方式批判丑恶,并通过悲剧体现出精神的力量,从反面来传递真、善、美。因此在教学中,对童话作品的教学不能忽视对于童话主旨和内涵的挖掘,这样能起到传递真、善、美,提升学生思想境界的效果。

一、对比式,理解内涵

由于不少童话作品中出现的人物都体现出真、善、美的一面,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和自己的生活进行对比,从而发现自己和这些人物形象之间存在的差距,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完善自己的性格。在这样的对比分析中,学生不仅能提升对于作品内涵的感悟,更能提升自己的认识能力。

统编本二年级上册《寒号鸟》这篇文章批判了那些胸无大志、得过且过的人,也可以用来批判那些对于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任的人。为了让学生从这个故事中汲取出道德情感方面的启迪,我鼓励学生展开对比式阅读,我提出:“大家在生活中是否也曾经当过‘寒号鸟’呢?又或者,你是否知道与之类似的小故事呢?可以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如有学生提出:“平常晚上我总是想要看动画片,妈妈叫我复习功课我也不听,总是说离考试还有很长的时间,过两天复习也来得及。结果,到了考试的时候,我根本就来不及复习,考试考得一团糟。我觉得我就像是‘寒号鸟’一样,对于学习得过且过。”我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那么,你以后要怎么办呢?”学生提出:“我要像其他小动物一样,准备过冬的粮食。也就是说,平常放学了就要复习当天学到的内容,星期日的时候把一周的学习内容都巩固一下,如果能预习一下就更好了。这样的话,考试的时候就不会出现‘临时抱佛脚’的情况了。”在对比中,学生不仅了解了这则故事的主旨,对于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也有了一些启迪。

童话常常使用象征的手法,用独特、完整的形象作为基础,进而起到表现或暗示的作用。也就是说,对于童话的阅读和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文字表面,而应该进行具象与抽象的深层融合,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人物形象身上提取出品德,进而起到优化自身行为的作用,这样才能起到传递真、善、美的教学效果。

二、共鸣式,点燃情感

童话作品中往往渗透着美好而积极的情感,能给阅读者带来心灵上的安慰。在指导学生阅读童话作品的过程中,我常常鼓励他们挖掘作品中的情感因素,并尝试将自己想象成主人公,思考如果自己处于该人物的状态下会如何选择,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能否振作起来。这样就能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促使他们更深刻地体会作品中的精神力量。

统编本二年级上册《雪孩子》是一则感人的童话故事,虽然这则童话故事的结局比较悲伤,作者却用“雪孩子化成了云”这种浪漫的方式来体现人物之美。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尝试将自己想象成雪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会如何作出选择。如提出问题:“雪孩子在救小白兔的时候,他的心中想的是什么呢?他有没有想到自己冰雪的身体,如果去救火就会化掉?”学生将自己想成了雪孩子:“我觉得他是知道这一点的,但是他觉得如果自己不冲出去的话,小兔子就会被烧死,所以他一定要去救小兔子。”我又提出:“雪孩子化掉之后,他會为自己曾经的行为后悔吗?他再也没有原来的身体了,也不能玩耍了。”学生提出:“我觉得他不后悔,因为他的好朋友小兔子活下来了,这对他来说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从雪孩子的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呢?”学生提出:“雪孩子真的很善良,为了帮助别人,甘愿付出自己的生命。”在这样的阅读中,学生逐步与课文中的人物产生了共鸣,感受到了真、善、美。

这种共鸣式的阅读能更好地点燃学生的情感,不少童话作品会用浪漫主义的理想手法来展现悲剧美,体现主人公崇高的理想。如果学生能将自己想象成主人公,思考自己在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会作出怎样的选择,那么就能促使学生的情操得以提升,也能起到传播真、善、美的教学效果。

三、图文式,放飞想象

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对于图像等形象化的事物印象比较深刻。在教学中,我就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这个特点,将课文中的内容整合成连环画,又或者选择动画片的片段,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我鼓励学生在看图后展开复述,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进行课文扩写的活动,这样也能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统编本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虽然比较短小,但是其中的人物形象却很多,而且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有自己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尝试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现小蝌蚪、鲤鱼、乌龟、青蛙等形象,并组织学生展开联想。我首先鼓励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讲述童话的内容,开展故事复述的活动。其次,我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绘画讲故事的活动,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哪些小动物,它们会如何回答小蝌蚪的话。在学生展开想象的过程中,我也不忘记将情感和道德方面的因素引入进来,如提出问题:“小蝌蚪为什么一定要找妈妈呢?”学生说:“因为小蝌蚪爱自己的妈妈。”这样学生就体会到了亲情的伟大,我鼓励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将情感因素融入进去,体现出小蝌蚪的焦急,表现出小蝌蚪对妈妈的依恋,还可以加入青蛙寻找小蝌蚪的情景,体现母爱的伟大。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的认知从表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图文式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找到事物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童话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有助于学生挖掘童话作品中和真、善、美有关的抽象主旨,能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童话的世界中。

四、整体式,拓展视野

童话故事具有整体性,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这一点,不能将文章拆成若干片段,进行支离破碎的阅读,而应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尝试进入到虚拟的童话世界中。同时,我还鼓励学生拓展视野,阅读其他同主题的童话作品,在广泛阅读中,学生会对该主题的作品挖掘得更为深刻,学生的感悟也会更多。

统编本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是一则具有寓言性质的故事,学生学起来不仅兴趣盎然,还给学生一定的启迪,能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哲理。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如有学生提出:“小马的妈妈是不是不爱小马呢?为何不直接告诉小马河水的深浅,而是让小马自己去寻找答案?”如果学生能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展开理解,就不难理解妈妈的形象,学生认识到:“妈妈是希望小马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小马才能真正长大。”我又鼓励学生拓展视野,阅读更多的作品,如提出:“在不少精彩的童话作品中,都有妈妈和宝宝的形象,这些故事都展现了妈妈如何教育宝宝的过程,大家可以展开拓展阅读,找出这些作品,并说说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感受。”如此就能促使学生拓展阅读,获得更多的人生启迪。

我鼓励学生围绕真、善、美的主题拓展阅读,并进行整体感悟,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完整的情节和故事,了解人物形象。在整体化的基础上展开阅读,学生对于人物行为的理解才不是片面的,对童话的把握会更为准确。

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童话展开教学时,不能仅仅只注重对字词的教学,更应该关注学生对童话故事文本的解读,要让学生体会到童话作品中展现出的真、善、美。我在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尝试挖掘学生的情感共鸣点,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的本质,促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得到优化。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第三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小蝌蚪小马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小金鱼和小蝌蚪
勤劳的小马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小蝌蚪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
桥/小蝌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