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意
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正是在这种理念的背景下,我开始在教学中摸索着运用对比阅读这种形式进行教学,或是课内,或是课后,学生在阅读活动过程中,会根据对比的要求、目标,一项一项地对比、体验和把握不同文章的共性与个性,这个过程是学生个性化阅读、自主感悟的过程。
教材中的课文在选编时或多或少会经过编者的删改。既然有修改,这当中必然会涉及编者的意图。所以我备课时经常会思考:编者编选课文的意图是什么呢?编者这么改的意图又是什么呢?能否设计一次语文作业,让学生自主对照原文与选文,以达到探究编者的意图,进一步加深文本理解的目的呢?帶着这样的思考,我以《火烧云》作业设计为例,希望通过此次作业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拓展学习。
《火烧云》是统编本三下第七单元的第3篇课文,读者对比原著就能发现二者存在许多异同。这种改编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更倾向于哪一篇文章呢?基于这样的思考,我进行了如下的对比性阅读的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
一、原文比对,找出不同
阅读萧红《火烧云》章节原文片段,找出与课文的不同之处。
二、拓展思考,品析不同
1.对比原文和课文中的不同之处,请你从中选择一个句子,说说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2.思考:编者在编选课文时修改原文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原文中开头有“这地方的晚霞是很好看的,有一个土名,叫火烧云。说‘晚霞’人们不懂,若一说 ‘火烧云’就连三岁的学生也会呀呀地往西天空里指给你看”这段话,在课文中却被删掉了,你觉得应该保留吗?说说原因。
【数据分析】
1.对于第二题,班里绝大多数学生更倾向于原文的句段,认为原文中的语言“更有生活性,更符合人物形象”(如原文中为“红堂堂”“金洞洞”“他妈的,你们也变了……”等),同时原文的句子在描写时更“生动、具体”(如原文中有描写时间的句子“五秒钟之内”“再过一秒钟”“和娘娘庙门前的大石头狮子一模一样的……”)。当然也有部分学生喜欢课文中的句段,认为课文中的语言“更简洁”,更加“文明规范”。
2.对于最后一题,大多数学生认为要保留,认为原文的描写“更具体,让读者了解‘火烧云’即‘晚霞’,能体会到浓浓的生活味”。只有一少部分学生认为可以删去,删去与描写“火烧云”无关的句子,更简洁,主题更明确。
课标为语文教学的深化改革指明了航向:“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作为教师,作业设计的内容应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要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从而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正如此次作业所做的尝试,其实无论学生喜欢原文还是课文,这本身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学生在过程中反复研读着、对比着、思考着,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这便是此次作业设计的最大收获。
(作者单位:浙江金华市东苑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