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年壮心 续路而行

2019-09-10 07:22李璧如
珠海 2019年9期
关键词:建平沙龙珠海

李璧如

整整84天,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独自驾着一条小船在加勒比海的湾流中与自然、命运、人生搏斗。在海明威的笔下,圣地亚哥在大海里找到了深爱的东西,他是幸运的。

吴声述和杨建平也是幸运的,他们用热爱找到了退休后的完美职业,续写自己的生活热情。

摄影 25年镜头中的潜心创作

吴声述家楼下的邮箱里,折放着一份《中国摄影报》,像是一个引路人,告诉陌生的访者,这里居住着一位摄影人。沿梯而上,楼梯的转角处均摆满翠绿的盆栽,几株三角梅的花枝探出栏杆,伸向室外,殷切地追着日光。这些都是吴声述所种,这位平日爱养花怡情的老人笑容亲切,精神矍铄,难以看出他已有八十五岁。这样健康的体魄和舒朗的心情,吴声述笑称这是摄影带来的好处之一——自1995年退休以来,他带着相机外出四处拍照已近二十五年。

如今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珠海市摄影家协会理事、中级会士的吴声述,退休前为珠海紫荆酒店副总经理。早在退休前,吴声述便考虑着自己退休后需要寻找新的人生支撑,而退休前夕,他用傻瓜相机拍摄了一张照片被单位多次用在宣传当中,这让他产生了学习摄影的念头。

在吴声述家的客厅正面的墙上,悬挂着他最引以为傲的四张摄影作品,其中一张名为《都市风貌》的作品,画面年代感厚重,讲述的是几个人正站在横琴一家商店货架中间挑选商品的场景,这是吴声述的第一幅获奖作品。当时间回溯到1995年,那时吴声述刚退休不久,购入了一台二手的美能达X300套机,以及三脚架、闪光灯等配件,迈入摄影之门,完全从零开始,正在逐渐摸索学习。不久后,吴声述有一次前往横琴采风的机会。

当时横琴亟待开发,一切还在蓝图之中,来往横琴还需要在湾仔乘坐渡船。在回程等船的过程中,吴声述来到码头上的百货商店,按下快门,抓住了人们正在挑选商品的一幕。这张摄影作品在珠海市摄影家协会组织的一场比赛中荣获铜牌奖,令吴声述燃起坚持摄影的信心与动力。

此后,吴声述佳作频出,屡获奖项。1999年时珠海九洲城举行了一场集体婚礼,在其中一位新娘亲吻她母亲脸颊时,吴声述按下了快门,抓住这个特写。这张被定格下来的画面里,年轻人羞涩的侧脸,正视镜头的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喜悦的情绪与温馨的亲情被具象化,这张作品在全国各省市获得过许多奖项和荣誉。提起另一张摄于二十年前的石景山酒店照片,吴声述的笑容中流露出几分自得。“当时我们在酒店对面的高楼上拍摄,上到楼顶还不算,还要攀爬直梯到楼顶更高的小水塔上,才会有这样的视角。我带着相机和三脚架爬上去,在上面拍了整整两个小时,把吉大周围的一切都拍遍了。”他不时指着这张照片,“这张拍得最好,这张图就是没有经过裁剪的原图,构图本身就是这么漂亮的。”

每一张优秀的摄影作品背后不仅要有敏锐的天赋,而且还蕴含着大量需要学习和积累的技巧。迄今吴声述已发表几百幅摄影作品,在国际、省、市摄影比赛中无数次入选及获奖。在2003年至2010年期间,吴声述连续八年应邀担任珠海市中老年大学摄影班老师,并且自己编撰了摄影初级版和高级版教材,将自己积累的摄影知识和积极的心态传达给更多人。

自退休后,攝影成为了吴声述的“第二事业”,镜头记录了二十五年的漫漫时光,也记录了珠海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二十余年来,吴声述从不缺席珠海的航展盛事。近两届航展,吴声述每天早上7时许出发,陪伴他的是一个相机专用拉杆箱,里面装着中焦、广角、长焦等镜头。他只身前往航展会场,镜头聚焦于展出的飞机、精彩的表演,同时也关注着观众与人群的点滴。

吴声述总把他的镜头关注那些生活中的细微之处,记录人文故事。“关注社会是我爱上摄影后的主要出发点,当时我白天黑夜出门都随身携带相机,记录城市社会发展,并积极向报社投稿。”大约2001年,吴声述乘坐公交车时,看到一名学生正垫着书包写作业,他迅速将这一幕拍下,投稿到《珠海特区报》。很快,这幅名为《公汽何以变课堂》的摄影作品被刊登报道,并附有关于中小学生减负的文件和有关评论文章,在社会上引起反响。吴声述还有一幅拍摄于偶发事故的作品《黑灯瞎火事故多》,也帮助解决了出行安全隐患。“那次,我在一处没有安装路灯的道路上行走,一片漆黑中突然传来了紧急刹车声,我赶过去一看,原来是一辆出租车将一辆人力三轮车撞倒,便迅速将现场拍摄下来,登报后,那个地方很快安装上了路灯。”当时吴声述要将摄影作品投稿,首先要去照片冲印店裁剪冲洗照片,其次要按照新闻报导四大要素配上文字,最后还得赶在下午四点前送至报社,十分辛苦。2005年,吴声述被珠海市选为“有为老人”。

作为一名已拿起相机二十余年的摄影师,吴声述不拘题材,不拘方式,也曾多次远赴各处捕捉美景:他谈起自己最为钟情的梯田风光,夕霞斜映中,梯田水平如镜,金辉烂漫;又讲述2010年与女儿一同前往上海世博会,在细雨蒙蒙中拍遍了风情各异的展馆……吴声述对待摄影倾心投入,十多年前就花费九千多元港币购入一个尼康镜头,以当时的汇率兑换成人民币上万元,这个金额在当时可以付一套房子的首付。摄影器材配件繁多,开销不小,但是一直以来,家人对他的摄影事业十分支持。吴声述仍妥善保存着自己所有曾经使用过的摄影器材,由胶片相机到数码相机,再到单反相机……如今吴声述也开始使用手机拍摄。2019年的珠海建市四十周年庆典烟花节上,他用手机拍摄了几张烟花作品。

吴声述家中有几个摞叠着相簿的书柜,保存着多年来拍摄的照片存档,每张照片背后还附有时间地点,并且细心贴上了初版胶片。翻着一张张照片和胶卷,他笑着说“这些都是财富。”无数相簿堆出一条清晰的长路,路仍延展,人仍前行。

声乐 38场沙龙内的艺术坚持

走入南屏市民艺术中心,这里琴房与练习教室一应俱全,走廊尽头是一间朴素得有些空旷的办公室,自2017年担任珠海音乐家协会声乐爱好者委员会会长起,杨建平就在这里进行办公。让杨建平在退休后投身声乐事业的,是源于五十多年持之以恒的热爱,更重要的是他深信艺术熏陶对全民素养提升的作用。

杨建平与声乐的缘分已有五十余年,小时候他居住在上海一栋公寓里,有一条上百米长的走廊,“我每天放学回家走过走廊时,两边传来的都是歌声、钢琴声和长笛声,其实整条走廊中真正的音乐家只有两个人,他们是音乐学院的老师。”音乐的熏陶不知不觉地浸入生活,杨建平十岁时,有一天百无聊赖,悄悄地取出一张黑胶唱片放入了留声机里。时至今日,他依然清楚地记得那是一首女高音的歌剧咏叹调,他虽然看不懂唱片封面的字,听不懂意大利歌词,甚至不理解里面的爱情主题,但是一曲终了,泪流满面,从此与声乐结下不解之缘。若干年后他才知道,这是威尔第著名歌剧《茶花女》中的选段。

待到读大学时,每个周六杨建平都会观看上海音乐学院师生自发举办的周末音乐会;此外他还购买了9.9元的上海音乐厅年票,从此每个周日与歌剧与交响乐有关的演出一场不落。这个习惯在他毕业后依然延续,这十年的风雨无阻,他一共观看了一千余场声乐演出。

1988年来到珠海工作后,为了能继续获得音乐文化的养料,杨建平在珠海和上海两地辗转奔波。“当时一张回上海的船票17元,先从珠海前山港乘内河船到广州大沙码头,再乘海轮到上海,我乘船三天回去看一场音乐会,然后再乘船回来,后来还会坐飞机前往北京看音乐会。这样的尴尬境况持续到2000年左右,广州兴建了一些场馆和歌剧厅,才稍微方便一点。”久而久之,杨建平身边聚集了许多声乐发烧友,经常结伴前往广州或澳门观看歌剧或音乐会演出。2014年10月,珠海华发中演大剧院正式起航,一举填补了珠海此前没有国际化、现代化、专业化剧院的空白。意大利普契尼歌剧《图兰朵》和捷克布拉格爱乐乐团音乐会同时在华发中演剧院厅、音乐厅展开首演。杨建平听闻后立刻致电订票《图兰朵》,一口气团购了一百张。从此,珠海华发中演大剧院成为杨建平生活中重要的一站。

杨建平退休前从事电子IT行业,这是一个知识不断更新发展的行业,他笑称“从事IT行业的人到了50岁就应该退休了”,所以自50岁起他便开始系统地学习声乐课程,由一位爱好者到真正跨入门槛。现在除了沙龙的节目监制外,他还担任演唱者与指挥等角色。对于声乐,他形容为“这是我的‘人生的最后一桩事业’,我一定要坚持把它完成。”2017年,杨建平退休,担任珠海市音乐家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珠海市音乐家协会声乐爱好者委员会会长及南屏银铃歌剧艺术团团长等,其中,杨建平作为声乐爱好者协会会长,开始筹备具有公益性质的声乐沙龙。

聲乐沙龙筹备之初,由于担心受众不多,许多人对它并不看好,于是杨建平先在香洲区文化馆进行试办,每场设有一百个座位,出乎意料的是场场爆满。而华发中演大剧院以“优质的艺术产品、优质的艺术体验与优质的艺术教育”为理念,关注引领城市文化品味和艺术普及,双方一拍即合,定期开展“交一天时光给艺术”系列活动声乐沙龙,共同推广高雅和传统声乐艺术,提高声乐爱好者的鉴赏能力和音乐修养,满足群众日益突出的文化艺术需求,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

谈起声乐沙龙,杨建平自豪地展开一张以“欧洲艺术歌曲”为主题的音乐沙龙宣传单,舒伯特谱曲的《小夜曲》《野玫瑰》,罗西尼谱曲的《邀请》《猫之二重唱》……中文、德语、法语、俄语、拉丁语、意大利语,各种语言的经典歌剧选段与艺术歌曲,汇成一张颇有分量的节目单。能列出这样的节目单,与杨建平几十年的经验积累密不可分。“我们对艺术歌曲的定义,首先得是经过时间考验流传下来的,外国歌曲五十年以上,中国歌曲二十年以上。”真正的艺术会在经过漫长时间依然熠熠生辉,因为它歌唱的是人们内心中最触动最本质的东西。

在杨建平的筹办和策划下,越来越多的声乐爱好者走进剧院,目前为止,他参与筹备的声乐沙龙已举办了三十八场,每场唱二十余首歌曲,累计已唱过八百余首中外传承多年的艺术歌曲。声乐沙龙现已成为一个闪亮品牌,每次主题一出,一呼百应,许多歌唱家都主动提交选曲,甚至可以为此推掉冲突的行程。唱歌唱家想唱的歌,关注舞台,关注艺术本身,是杨建平一以贯之的坚持,在艺术的号召下,无数拥有共同爱好与信念的人们凝聚在一起,共同重拾声乐的美与乐。同时,在华发中演大剧院的不懈努力下,也有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剧院,享受艺术,丰富精神生活,艺术素质也越来越高。许多人从不懂艺术到热爱艺术,成为艺术“发烧友”和剧院的铁杆粉丝。

已至花甲之年的杨建平,对声乐艺术和如今的生活娓娓而谈,言语中是掩饰不住的热爱。“现在人们很注重养生,但是‘养心’比养生更重要。如果人有期盼、有奔头,把知识和能量传递给大众,让大众也能吸取提升音乐和艺术方面的修养,我的人生就有意义了。”杨建平说,练习唱歌为他带来健康的体魄,也带来更好的心态。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只要有所坚持,生活会在任何时候闪烁发亮。

猜你喜欢
建平沙龙珠海
珠海 革命风云
编读往来
ABC ENGLISH SALON
珠海之旅
沙龙
消失的沙龙兔
Ideology Manipulation Reflect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Selected Works of Mao Zedong
影像站等
健康沙龙:姜水烫脚治感冒(健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