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君
“藏餐”是藏族菜系的统称,用料广泛,独具特色。具有代表性的是烧羊、牛肉、糌粑、酥油茶和青稞酒等,原料以牛、羊、猪、鸡等肉食,以及土豆、萝卜类等蔬菜为主。饮食以米、面、青稞为主。口感香、酥、甜、脆,调料多辣、酸,重用香料,常用烤、炸、煎、煮等烹饪方式。
藏餐的起源
据资料考证,藏餐先后经历公元前6世纪、18世纪以及上世纪80年代3个时期的变革。在吃什么、怎么做、怎么吃的最基本的问题上,开始朝着由简至繁,由粗至精,由低级到高级的方向发展,逐渐形成一个全新的饮食文化、饮食科学、饮食艺术、饮食礼教和藏民族的饮食特色。
藏餐的分类
细细研究藏餐,大致可分为四大风味:以阿里、那曲为代表的羌菜;以拉萨、日喀则、山南为代表的卫藏菜,也叫拉萨菜;以林芝、墨脱、梓木为代表的荣菜;以过去王家贵族及官府中的菜肴为代表的宫廷菜,共有2D。多种。
藏餐的制作方法
藏餐的制作方法有很多种,如煮、烤、蒸、炒、炖等。也有很多较为独特的食品:“夏卜钦”(生肉酱),选用无油牛肉(比如牦牛后腿上的肉,没有脂肪为佳)为原料,将其剁成酱拌上辣椒酱,放入少许花椒、盐水及野蒜末,味道鲜美。“卓玛哲丝”
(人参果饭)是一独特的食品,除了平日的餐桌之外,过年喜庆典礼等都少不了它,因为它象征着吉祥。
藏餐的主要原料
藏餐的主要原料有糌粑、酥油茶、牛羊肉、青稞酒、茶叶和不同品种的奶制品。糌粑是藏族的主食,其原料为青稞或豌豆炒熟之后磨成的面粉,也就是青稞炒面。糌粑营养丰富、味香耐饥、携带方便且易于保存。糌粑的制作方法是将青稞(属大麦类,有白色、紫黑色二种)晒干炒熟、磨细、不过筛,这样制成的炒面便是可以食用的糌粑了。糌粑与我国北方的炒面有点相似,但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后炒,而西藏的糌粑却是先炒后磨,不除皮。吃糌粑时,碗里放上一些酥油,;中入茶水,加点糌粑面,用手不断搅匀。在很多藏族牧民家中,一家人围坐火炉旁边,边吃糌粑边聊天也是一种极致的享受。
说起饮料,在藏区一定是酥油茶。酥油茶是由提炼出来的酥油与砖茶、牛奶一起熬制,也可以根据自己口味加入核桃、鸡蛋等。酥油是藏族食品之精华,高原人离不开它。酥油是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将奶汁倒入搅拌木桶或专用的陶器里,上下或左右用力搅拌数百次,使油水分离,上面浮出的一层淡黄色的脂肪就是酥油。之后用皮口袋包起来,或者家用,或者售出。酥油的脂肪含量高达80%-90%,并含有蛋白质、钙、磷、铁、维生素A、核黄素、尼克酸等成分。每市斤酥油在人体中所产热量可达4000卡上下。所以食用后能耐寒耐饥。藏区人民因为地处高原,气候寒冷,这种高热量的食物正好可以增强抵抗低温的能力。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饮食有一方风情。少数民族豪爽的性格也体现在他们的饮食文化上。牛羊肉是藏式佳肴中的重要原料。藏餐中很多菜品以高原牦牛肉为主。牦牛肉肉色鲜红,肉质细嫩,味美可口,低脂肪,高蛋白。在藏区,当地居民将牦牛肉切成带骨的块和坨煮熟,俗称坨坨肉,煮时要掌握好时间(约7-8分熟),食时也可蘸盐、辣椒、花椒面、味精等综合调料。食之鲜、嫩、香、可口。坨坨肉是藏民逢年过节、接待客人、耍坝子时普遍喜爱的一种特色食品。
青稞酒,藏語叫做“羌qiang”,是用青藏高原出产的一种主要粮食——青稞制成的。青稞酒是藏族同胞的日常饮品,不仅用来招待客人,家人平时也经常喝,他们出门时要用羊的膀胱或皮囊装满酒,揣在怀里以备不时之需,走在路上既可解渴,又可用来和糌粑,用以解饿。由于青稞酒具有清香醇厚、绵甜爽净,饮后头不痛、口不渴的独特风格,如今在强手如林的酒类行业中也独树一帜,占有一席之位。
藏餐的发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藏餐在保持其传统的制作方法的同时,不断进行改良,适应了不同人群的口味,同时兼具营养、口味、色泽和品位等文化元素。注重“绿色”和“健康”。藏餐的主要原料大都来自无污染的高原地区,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食品”;此外,藏餐原料中的人参果、虫草等具有健康功效,使藏餐“锦上添花”,凸显出独特的养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