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护腿防湿邪

2019-09-10 07:22:44杨博华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19年1期
关键词:阳陵泉薏米温阳

杨博华

随着天气转冷,数九寒冬已然来临,北京东直门医院周围血管科的患者也骤然增多,患者们的症状各不相同,但大多数人却有着相似的病因——寒湿。寒邪与湿邪均属阴邪,易损伤卫表及脏腑阳气,如果不加以控制,任由寒湿在体内继续发展甚至还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下肢受寒,寒湿伤人

很多稍微上了点年纪的人都会时常出现一些诸如膝盖僵硬、走路腿疼之类的“老毛病”,但抱着“小毛病忍忍就好”的心态,大多数老年人对下肢疼痛、僵硬等不适都不在意,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人体约有一半的骨骼、肌肉、神经和血管分布于双腿,全身的血液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先流经下肢后再回流至心肺。这也就意味着,腿疼极有可能是下肢出现了动脉阻塞、动脉硬化、血栓等病变,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龙叔是一位养蜂人,很多时候都驻扎在野外,野外条件艰苦,通常只能住在简陋的帐篷里,因此受寒受凉是常有的事情。2017年3月,龙叔的右腿以下开始逐渐肿胀,刚开始龙叔也没太在意,但病情进展迅速,十天的时间肿胀便已蔓延至大腿根部,右腿已然无法弯曲,更严重的是左腿也开始肿胀了起来。龙叔觉得事态严重,便赶紧去医院检查,经检查发现龙叔的下肢深静脉有多发性的管径变细、内膜增厚及血栓形成,还伴有一部分下肢动脉硬化。经过系统的治疗后,龙叔下肢的肿胀已经明显消退,疼痛也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可以重新正常的走路、劳作了。

中医讲究按节气治病,立冬后天气转凉,天地之间的阳气慢慢减少,阴气却缓缓增长,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抵抗力相对会有所下降,直至冬至,霜雪纷飞而至,窗外景色虽美,但是身体却更容易遭到寒气侵袭。可3月已是初春之际,天气已经开始回暖,龍叔怎么还会发生严重的下肢血管病变呢?这是因为在冬至之后,与寒气相伴而生的湿邪其实更加危险,寒湿夹杂对人体危害极大。龙叔便是经常处于寒湿的环境之中,受寒湿之气所影响,下肢受到了严重的寒湿侵袭。

《黄帝内经》有云:“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湿性重浊缠绵,重是湿邪的显著特点,所以下身更容易出现与湿邪有关的病变,例如:腿沉、腿凉、腿肿胀、腿发困等。

北方冬天的湿邪更伤人

说到冬季的寒冷,很多人认为南北方的冬季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同:北方冬季最明显的特征是寒冷干燥,南方才是潮湿阴冷。但专家却不这么认为,杨主任告诉我们,相比于南方,北方冬季里的湿邪更伤人。

寒性凝滞,湿性重浊,侵袭入体则更容易损伤人体下部,导致下肢发凉、麻木、疼痛,甚至破溃、发黑、坏死。而寒必伴有水,水液停滞结聚而为湿,所有冬季的寒冷都必然伴有湿气。寒重一分,则湿亦重一分,寒湿互结再重一分。显而易见的是,北方冬季的气温明显低于南方,所以北方冬季的寒湿之气比之南方也更重,北方寒湿对人体脉管的损伤比之南方亦更甚,这也就是为什么北方下肢动脉血管狭窄性疾病发病明显高于南方的缘故。

杨主任提醒,多穿衣服只能御寒,但湿邪仍然存在,所以立冬后就要开始关注腿部的健康。

腿部不同性质疼痛,反应不同问题

1.抽痛

抽痛大多数是由于缺钙,比如活动的时候抽筋;也可能是血液循环不好,比如天冷的时候抽筋。

2.跳痛

跳痛往往是筋的问题,或者合并有伤口的感染或者炎症;有些人腿上没有感染也发生跳痛,那么往往是膝关节出现了问题。

3.酸痛

酸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多数情况是运动后肌肉发出的信号。如果长时间酸痛无法缓解且与运动无关,则可能是血液运行出现问题,最好尽快就医。

4.胀痛

胀痛是气滞血瘀的信号。长时间不缓解的酸胀往往情况更严重,胀痛伴有肿要更警惕。

防寒祛湿护腿法

风、寒、暑、湿、燥、火是中医六邪,湿邪属于阴邪,健脾温阳才能温寒祛湿。故防寒祛湿护腿有两个原则:内服祛湿健脾温阳,外用祛湿益气活血。

● 祛寒湿内服方

【食材】红豆、薏米、桂圆、山药

【做法】取适量且适量红豆、薏米、桂圆、山药,等量各一份(1∶1的比例),煮粥、煮汤、代茶饮皆可。

【方义】此方有散寒祛湿的功效,有利冬季护腿。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健脾才能利湿,山药的健脾作用极佳,配以补气养血的桂圆、利水祛湿的红豆和薏米,四种食材组合起来,不仅对祛除寒湿之邪十分有帮助,而且还能防止湿邪所导致的完谷不化、大便溏稀不成形等一系列胃肠道问题。

【注意】湿分寒湿和暑湿,薏米红小豆水可以祛暑湿,但是寒湿一定要健脾温阳,仅用薏米和红小豆不能祛寒湿,要组合搭配才能祛寒湿。

【禁忌】有热象如发烧或有炎症等的患者慎用。

● 护腿外用方

【药材】陈皮、桂皮。

【用法】

1.陈皮和桂皮按照5:1的比例一起研磨成细粉(一般来说打得越细越好);

2.如果是有风湿、老寒腿的人,可以用黄酒调和,贴敷4小时;

3.如果是湿气重,局部肿胀但没有疼和酸的情况,用香油调和,贴敷6小时;

4.每天贴1次,坚持贴半个月左右会有效果,晚上贴比较好。

【贴敷穴位】可贴敷足三里和阳陵泉两个穴位。脾胃功能较弱的人群可贴足三里穴,风湿疼痛较重的人群可贴阳陵泉穴。

▲ 足三里穴位: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 阳陵泉穴位: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方义】陈皮有行气、祛湿、活血之效,桂皮则可以温阳活血,二者合用,方为祛湿益气、养血活血之佳品。

【注意】陈皮可以用晒干或风干后的橘子皮代替,但是柚子皮或橙子皮的效果较之稍差。

【提醒】皮肤敏感的人,贴敷后会出现局部皮肤瘙痒的症状,这一类人群应适当减短贴敷时间,出现过敏的人则禁用此外用方,必要时应就医处理。

(编辑    王    幸)

猜你喜欢
阳陵泉薏米温阳
阳陵泉穴功效主治及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阴寒体质化痰除湿需补阳温阳
基层中医药(2021年7期)2021-11-02 07:19:58
《针灸大成》阳陵泉穴临床应用
河南中医(2021年6期)2021-04-17 20:28:04
浅析“肝胆阳陵泉”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
薏米水降尿酸治便秘
温针灸阳陵泉联合等速肌力训练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与对视觉模拟评分法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的影响
世界中医药(2018年9期)2018-09-10 23:18:55
米中第一薏米
饮食保健(2016年19期)2016-12-05 09:21:33
薏仁的挑选方法
孕妇可以吃薏米吗?
食品与健康(2014年7期)2014-08-15 09:28:07
温阳解郁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抑郁症30例
中医研究(2014年8期)2014-03-11 20: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