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技术:教师的价值追问

2019-09-10 07:22张晓东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19年2期
关键词:本质层面灵魂

张晓东

教育已经置身于技术时代。现代技术对教育产生了强大的支撑与推动作用,突破了学习的边界和时空,提供了充滿选择性的学习内容,改变了教与学的结构……然而,技术越是呈现令人惊叹的席卷之势,我们越是要冷静地进行追问。这种追问的目的,是让我们既不盲目地全盘接受,也不保守地一味拒斥,而是要通过技术之维看世界(世界并非只有技术这一个维度),让技术在教育中得以合理地安放。

技术可以改变教育本质吗?技术是这个时代的利器,让许多事物望风披靡,甚至有些人使用了“革命”这个词来形容技术的效应。革命往往意味着性质的改变。我想问的是,技术重新诠释了王国维的“意境说”吗?技术颠覆了对凡·高《向日葵》的理解吗?技术解构了贝多芬的交响曲吗?答案是否定的。还有很多人文社会科学,技术恐怕也无法“革命”,甚至根本就不应该幻想去“革命”。教育这门人文社会科学的本质,就是雅斯贝尔斯所说的“灵魂的相互唤醒”,舍此无他。技术绝对不可能改变教育之灵魂唤醒,这是一切技术变革的价值与逻辑前提,否则,技术的“革命”(有时可能是僭越)会让高贵的教育不断沦落,最终导致教育被技术理性所支配,并成为尼采所抨击的“生存斗争说明书”。

技术可以拥有哪个层面的话语权呢?教育的上位层面讨论的是终极目的、教育本质、教育梦想……在这个层面技术没有资格参与讨论,因为它只是工具,只有工具价值。技术只能参与下位的操作层面的讨论,讨论以何种方式支持以及更好地实现灵魂唤醒,而不是让灵魂唤醒服务于技术的变革。这就是人们常常说的“本分”,本分一旦失去就可能会变异。爱因斯坦告诉我们:“科学提供了人类所向往的目标的手段,可是它不能提供目标本身。”我们要防止技术的功能泛化和无度,防止人在使用技术中被技术所宰制,甚至是在占有了技术的同时,悄然失去了自我,丧失了教育的尊严。

教育要关注立德树人、学科育人、核心素养落地等根本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当然,这并不是说只有根本问题才去关注、才去研究,而是担心一些人在眼花缭乱的可以充分外显(特别适合热热闹闹的现场参观)的技术中遗忘了教育的内在本质,甚至遮蔽了教育的根本问题,从而失去了对教育发展的大判断、大方向、大视野。再进一步而言,技术最适合解决的是知识和技能传递问题,对于情感、态度、审美和道德问题恐怕真的能力十分有限。康德提醒我们,“人只有通过人,通过同样是受过教育的人,才能被教育”,而不是高清晰度的“图像”。教育的根本问题是“人”的问题,再具象一些,如果有机会在广场聆听苏格拉底演讲,在泗水河边听孔子论道,实在没有必要在家欣赏光盘,除非你不愿意和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交流。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猜你喜欢
本质层面灵魂
牛,也有高贵的灵魂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没有烧烤的夏天,没有灵魂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灵魂树 等
放缩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横看成岭侧成峰
漂泊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