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乡村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支点”

2019-09-10 07:22马希良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乡村学校差异性支点

马希良

摘   要:促进乡村学校的发展最关键的就是要形成乡村学校的特色,学校的特色建设因素很多,其中课程建设是最能反映一所学校的育人特色。所以,乡村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发展历史、社区教育资源,寻找学校校本课程发展的“支点”,乃是办好一所最美乡村学校必由之路。

关键词:乡村学校;校本课程;差异性;发展点

中图分类号:G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27-0044-03

一、厘清办学思想,寻找开发校本课程的“切入点”

一直以来,国家非常重视“三农”问题,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升到关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高度来看待,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比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等。而乡村教育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节点,因此,实施新时代的新农村建设就得优先发展乡村教育。为此,国家有出台了一系列落实政策,比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从这些先后出台的政策来看,新农村建设中优先发展乡村教育势在必行。

(一)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按照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2019年的两会提案中的建议,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振兴乡村教育思想上要厘清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办学者要清醒地意识到办乡村教育就要立足乡村实际,它不同于城市中小学教育,是一种“自然——人文——灵活——小规模”教育。二是办学者要在乡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上,下实功夫、真功夫,切实改善乡村教育的办学环境,建立乡村教师工作、学习、生活一体化的政策机制,为乡村教师安心工作,静心研修,舒心生活保驾护航。

(二)明确乡村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原则

一是乡村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坚持紧紧结合农村乡土文化历史和学校所在社区实际资源的原则。二是乡村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紧密结合当地的生产生活,以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原则。三是乡村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要定位在“农”字上,以解决“三农”问题为出发点,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原则。四是紧紧把握不同内容可按不同层次,分别由地方和学校组织开发的原则。五是乡村校本课程的开发,要适应国家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需要的原则。

(三)寻找乡村校本课程开发的切入点

在寻找乡村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切入点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地方(社区)的历史、地理、经济、人文、自然、资源、环境等入手,寻找乡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切入点。

2.从教育部规定的但尚未进入国家课程中的教育内容入手,如人口、国防、安全、法制、禁毒、环境、防震、职业指导、青春期教育等,寻找乡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切入点。

3.从农职业技术或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包括在农村中学实施的绿色证书课程等入手,寻找乡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切入点。

4.從与农业、农村、农民有关的实用知识、技能的内容等入手,寻找乡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切入点。

5.从统编教材改编、补充、整理的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或教学参考资料等入手,寻找乡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切入点。

二、以学生为本,寻找校本课程表述的“差异点”

宋庆龄有一句名言,即“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句话对教育界的影响非常大,也非常深远。我们知道,在教育学历史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之争。在凯洛夫《教育学》主导中国教育的时候,曾经是“教师中心论”占优势,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随着改革开放,西方教育学的引入,特别是2001年新课改的实施,教师成为“首席”学生,“儿童中心论”逐渐占上风。但宋庆龄的话从来就不是“儿童中心论”的翻版,而是她的教育思想最光辉的体现。一切为了孩子——是从教育的价值目标层面,向我们指出了所从事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是从教育的工作方向层面,向我们指出了实现一切为了孩子的价值教育目标,对所有涉及到对儿童有好处的一切工作,都要无条件的努力去做。为了一切孩子——是从教育的工作态度层面,向我们指出了教育本应该有教无类,孩子不能分三六九等,一切孩子都是教育工作的内容,都是教育工作者关怀的对象。由此可见,宋庆龄的话是一种以学生为本教育思想的最具体、最鲜活的反映。

在乡村学校校本课程建设中要学习和领会宋庆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就得在校本课程的表述上下功夫,即在校本课程建设中要突出表述的“差异性”。

(一)各级地方开发适合区域性的乡村校本课程

但凡是带有一定共性的教育内容,可由各级地方组织开发,表述成为适合区域性的乡村校本课程。比如,甘肃陇南市文县地区的白马藏族民歌,在甘肃乃至西北地区非常有名且独特,文化内涵深厚、演唱特色鲜明,颇具地方特色,成为甘肃文化“走出去”的靓丽名片,可以由区域内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一起来适应甘肃适用的通用乡村校本课程。

(二)根据地方特色开发适合区域学校内的乡村校本课程

一些地方特色鲜明的教育内容,可由学校根据本校实际组织开发,表述成为适合区域学校内的乡村校本课程。比如,甘肃武威市凉州区流传已经的“凉州贤孝”。相传源于西夏(1038—1227),是当时党项羌人为了强化对民众的思想教育,弘扬儒家思想,教化民众的一种说唱艺术工具。现已被收录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对这种颇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凉州区乡村一些中小学组织人力物力编写,经教育主管部门认定后把它作为凉州区区域内中小学使用的乡村校本课程。

(三)乡村校本课程应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

乡村校本课程表述的形式应该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乡村校本课程既可以是装订成书本样子的,传统的、文本式的,也可以是活页形式的;既可以是音像型的现代化教材,也可以是文本与音像兼顾型的同质化教材;既可以是编写的教材,也可以是以课程标准或者纲要的形式呈现;既可以作为正规课程来教学,也可以只作为教师在教学时的参考资料;既可以是线上的文本、音像形式的校本教材,也可以是线下的文本、音像形式的校本教材。

三、积极构建平台,寻找校本课程实施的 “发展点”

乡村学校一般由于地处城市以外,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尽管自然资源丰富多样,但可用于开发的校本课程的教育资源比较少,加之乡村学校教师无论是教育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学历、职称等与城市学校教师都无法比拟。所以,在寻找好开发校本课程的“切入点”和校本课程表述的“差异点”的基础上,适时构建一个适宜乡村学校校本课程实施的平台,寻找村学校校本课程的“发展点”势在必行。

(一)从教育主管层面促进乡村校本课程建设发展

在教育主管部门层面,创办了“区域乡村校本课程论坛”,以促进区域内的乡村校本课程建设的发展。一年确立一个与乡村校本课程相关的专题开展讨论,并责成教研室、教师发展中心、教师进修学校等配套单位进行成果推广情况的跟踪调研,形成反馈报告,并有计划、有目的地着手开展相应研究为下一年新专题的确立、新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与服务。

(二)积极构建乡村学校校本课程平台

秉持开放包容态度,破除学校中由来已久的本位主义思想的禁锢,秉持“共享教育资源,提升教师素养,推动乡村教育振兴”的原则,积极构建乡村学校校本课程共建平台。以乡村学校的联片教研组为核心,集合片组内的教育科研力量,确立以实施校本课程为目标的教育科研课题,以课题带动校本课程研究。成立专门课题研究小组,制定计划、确定活动流程,在时间、经费、场地、后勤服务等方面予以支持,并辅之相应配套的奖励机制,特别是与区级、市级、省级教育规划办的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立项、评审活动以及区级、市级、省级教育科研成果评奖活动形成联动,积极鼓励片组内学校开展校本课程的系列研究探讨。

(三)构建校本课程教学网络平臺

乡村学校要从自身条件出发,特别是借助于“互联网+”教学形式在学校内部搭建校本课程教学的“师傅带徒制”线上线下平台,与城市共建学校构建校本课程教学的“帮扶结对制”线上线下平台。比如,地处凉州区山区的金山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入职的教师蔺雪花,学校将其与高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省级农村骨干教师艾兰婷结成师徒对子,并且学校出面与凉州区西苑小学的特级教师冯晓勇老师结成帮扶对子。由于艾兰婷老师和冯晓勇老师的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高,课堂教学视野开阔,通过她们俩的有效指导,使蔺雪花老师顺利、快速地通过了入职后青涩的教育磨合期。现如今,小蔺老师由于教学得法,教学成绩颇佳,已深得学生与家长的欢迎。

总之,只要立足办学思想、立足学生、立足平台三大要素,并为之而真情付出,方能寻找到适合乡村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有效“支点”。

猜你喜欢
乡村学校差异性支点
假如给你一个支点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村落文化的传承与乡村学校的使命
因材施教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初中英语差异教学可行性探究
新时代乡村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小传统的危机与乡村学校的文化使命
乡村学校开展义工服务活动是践行核心价值观重要途径
难在寻找那个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