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幼儿园保教过程科学化的实现路径研究

2019-09-10 07:22寇文亮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科学化贫困地区幼儿园

寇文亮

摘   要:同发达地区相比,贫困地区幼儿园保教质量明显偏低,表现为游戏化教学组织不够、保教内容预设性过强、班级环境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等。师资规模和专业水平建设不够、教育设施投入不足、教育环境障碍、保教科学化的指导和示范体系不健全等是造成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提升贫困地区幼儿园保教过程科学化程度是提升其保教质量的关键环节,是政策制定和学前教育管理的核心内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课程和游戏化教学活动的指导与管理,加强对贫困地区幼儿园的帮扶工作,建立完善的帮扶制度,组织开展全领域活动,进而提升贫困地区幼儿园保教质量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贫困地区;幼儿园;保教质量;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G6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27-0047-06

随着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连续三期的学前教育振兴计划的实施,贫困地区幼儿园的规模和数量逐渐扩大,甚至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但就其保教质量来看,同发达地区相比,依然明显偏低。国家《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指出:“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提升贫困地区幼儿园保教质量,具体包括:全面改善办园条件、注重保教结合、完善学前教育教研体系和健全质量评估监测体系四个方面。由此看来,学前教育政策的质量指向十分明显,贫困地区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更是学前教育政策持续关注和强调的问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是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核心和最终指向,而就贫困地区来讲,目前制约其保教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就是保教过程科学化的水平,学前教育政策制定的价值指向和对贫困农村幼儿园的调查结果也都说明了这一点。但无论是政策的执行,还是贫困地区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现状都需要理性地走过一个艰难的过程。通过对部分农村幼儿园的调查,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十分突出,解决这些问题对于补齐学前教育短板,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举足轻重。

一、贫困地区幼儿园保教过程科学化的缺失

目前,贫困地区幼儿园保教质量存在的问题有多个方面,但概括起来,基本上都与科学化的缺失有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游戏化教学组织不够且质量不高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是儿童的心理“维生素”,是实现儿童健全人格发展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充满快乐的“严肃的工作”,并非成人认为的随意玩耍。游戏化教学是以游戏为手段,融于幼儿教育目标、内容、要求中,让幼儿通过愉快的游戏掌握知识、习得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

据调查发现,贫困地区幼儿园目前游戏化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班级幼儿人数有超额现象、幼儿活动空间少、很多教学活动无法用游戏化形式开展。再如,幼儿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部分幼儿园没有配备保育员,教师既是教养员,又是保育员。复如,教师强行要求幼儿完成游戏化教学,无法用引导、支持和鼓励的方式完成游戏化教学任务。由此造成了在所谓的游戏化教学中儿童的自主性被忽略,儿童把教师认为的所谓的游戏化教学活动视为“上课”。另外,有些游戏化教学项目较为陈旧,教学形式单一,这样也会让幼儿对游戏丧失兴趣。

(二)区角活动缺乏或者形同虚设

区角活动又称为“区角游戏”,对儿童来说,其是一种自主探索、可以容纳多种类型学习、游戏的活动。活动的类型是儿童感兴趣的,他们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以及如何玩。如以听说为主的阅读区、故事区;以做为主的美工区、建构区;以探索为主的科学区、益智区等。然而据调查发现,贫困地区幼儿园的区角活动或者缺乏,或者形同虚设,有些幼儿园甚至没有活动区;有活动区的幼儿园也是材料单一,投放的活动材料数量有限,区角活动设计杂乱无章,材料摆放没有主题性和顺序性;活动区没有制定相应的活动规则和区角的玩法;活动区摆放整齐,成品居多,但只供应付上级检查或欣赏,儿童自制的材料少,完全看不出幼儿参与其中;教师缺乏相应的指导,导致活动材料损坏、不爱惜玩具等现象屡见不鲜。

(三)保教内容预设性过强,师幼生成被忽视

保教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即为课程,幼儿园的保教课程是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新时代呼唤新的课程观,幼兒教师对保教课程要有新的认识和理解。当前,贫困地区幼儿园保教内容预设性过强,有些预设活动不是幼儿当前感兴趣的内容,在活动中,面对儿童在回答问题时出现的意外或偏离预设活动时,教师对幼儿兴趣的转移没有很好地把握和抓住儿童的兴趣点,却一味地沉浸在预设课程的完成中。尽管教师也感知到了幼儿的兴趣点,但考虑到原有预设计划的顺利完成,教师一方面会压制幼儿的探究欲,并设法调动预设课程的积极性,以实现预设目标;另一方面虽然也会给予幼儿一定的探索时间,但由于缺乏对保教过程的把握能力或担心不能完成预期目标,给予幼儿的时间很短,生成活动往往只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

(四)地方、社区和园本课程开发不够

课程“园本化”是幼儿园课程设计中的一个亮点,很多幼儿园意识到了地方、社区和园本课程的重要性,都在主动打造适合本园特色的地方、社区和园本课程,但是总体看来,与发达地区相比,贫困地区幼儿园的地方、社区和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水平比较低。据调查发现,这些幼儿园的课程设计,往往封闭和照搬他人,忽略社区环境和区域性实践活动,各个领域的保教过程相对独立,远离幼儿生活经验和当地实际特色,没有形成相互联系和渗透的有机整体。

(五)贫困地区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严重,家园合作不充分

很多贫困地区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安排和小学基本一样,从桌椅的摆放、作息制度、班级氛围、课程资源与教材、师幼关系等方面都基本采取了小学化模式,忽视了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发展规律,这种模式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另外,幼儿园对家长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充分,没有家长学校,没有良好的家园协作育人机制,不能充分调动家长作为幼儿第一任教师的育人功能,甚至纵容或者妥协于家长传统的不合理及不科学的育儿理念。

(六)班级环境创设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幼儿受到教育环境的影响比中小学生更为明显,因此,环境创设水平是衡量幼儿园保教过程科学化的重要因素。但调查发现,贫困地区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普遍存在着缺乏布局、简单零散、内容片面等问题。一方面,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环境的育人功能,忽视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在环境创设过程中,存在着教师包办代替过多,师幼共创少;环境创设所用的材料成品多,对废旧材料的开发利用和立足当地少;主题墙设计的思路抄袭他人多,突出自身和社区环境少等现象。

二、影响贫困地区幼儿园保教过程科学化建构的因素

贫困地区幼儿园保教过程科学化建设缺失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有历史方面的,有社会经济现实方面的,还有人为主动性不强方面的,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师资短缺,园长和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

贫困地区幼儿园教师多数是由乡镇中心校小学教师转岗而来,有幼儿教师职业资格证的教师数量很少,存在着总量不足、年龄偏大、专业不对口等问题,这些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匮乏,对科学规范的学前教育认识不足,很多教师沿袭以往“育红班”学前一年教育的思维习惯,将学前教育视为小学教育的准备和向前延伸。很多幼儿教师对于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或者迎合家长的非理性需求,或者包庇纵容小学化教学行为,忽视儿童发展需要,忽视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加之贫困地区幼儿园师资匮乏、教师待遇低下、教师兼任保育员等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往往各自为战,很少有像发达地区一样的教研活动。师资力量的薄弱和教师专业能力的低下直接影响了教师组织日常活动、实施教育活动、环境创设与利用、引导幼儿游戏活动的能力,使得农村幼儿园难以实施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保教过程。

另外,教师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且自身素质普遍偏低等,导致幼儿教师很难有能力和精力去开发地方、社区和园本课程,加上缺乏家长和社会的有力支持,幼儿园与社区的有效联系较少,直接影响了社区园本课程的开发动力,造成贫困地区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结构较为单一。贫困地区幼儿园保教过程科学化缺失的重点制约瓶颈是专业教师队伍的短缺、培養能力有限、学前教育快速普及、幼师编制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教师待遇低下等,共同导致了贫困地区幼儿园较之发达地区在保教过程科学化方面出现了师资保障不够的社会现实。

(二)幼儿园设施配置不足,室内外游戏材料缺乏

科学化的保教过程需要一系列的设施作为保障。首先,园舍建设要符合办园要求。目前,贫困地区幼儿园很大部分是由原来中小学富余校舍改建而来,在户外场地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原来的教室转身成为园舍,原来的操场也权宜性地成为幼儿活动的场所,这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了“以副代主”的性质,而不具备幼儿游戏、活动所需要的专门场地、专业教室等特定条件。其次,大型设备设施、玩教具的缺乏。丰富适宜的器械材料是保证幼儿活动和游戏的基本条件,但是贫困地区很多幼儿园不具备滑梯、秋千、攀登架等幼儿园最基本的器材,部分园所虽具备,但器材也多是年久失修。一些幼儿园甚至没有配置幼儿游戏所需要的活动区,如建构区、美工区、益智区等区角建设和游戏材料、相应图书配备,缺少教师组织游戏的条件和质量,严重影响了幼儿园的保教水平。

深追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学前教育投资匮乏以及经费分担机制建设不充分。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由于起步晚,并且在“三为主”的办园体制下低水平运行,致使连续三期的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支出,绝大部分资金都用在了新建、改建、扩建上,只有少部分用于幼儿园保教过程中。另外,贫困地区幼儿园向家长收取的托费较低,大部分都在100元左右,有些县市甚至规定每个月只收取55元。除了专项经费,其他教育经费拨付渠道没有充分的法律依据,致使贫困地区幼儿园没有多余的资金用在提高保教过程的质量和科学化建构上。

(三)贫困地区教育环境欠缺阻碍保教科学化程度的提高

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学前教育的发展程度,而保教过程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提升也不例外,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首先,贫困地区目标人群对保教质量认识不充分,贫困地区幼儿家长大多为初中毕业人员,育儿观念落后,对幼儿教育认识不足。其次,留守儿童居多,隔代教育问题严重。隔代家长对幼儿教育价值理解水平偏低,对于儿童享受高质量科学化的保教理解力欠缺,往往为了眼前利益而忽视或者放弃儿童长远或者根本利益。作为办园主体的幼儿园迫于招生和社会压力,往往放弃了保教过程科学化追求,而向外部环境和错误理念妥协。

(四)保教科学化指导体系不健全,未能充分发挥公立幼儿园的导向作用

教师专业化的指导体系不健全与经费短缺一样,制约着贫困地区幼儿园保教过程科学化的程度。这些地区幼儿教师群体的整体业务水平偏低,需要对教师的日常保教活动进行指导和管理,但恰恰是地域原因,致使指导队伍难以形成、指导和管理体制无法建立,或者同样由于水平原因,业务管理和指导支持系统处于空转状态,直接造成了幼儿教师发展上的瓶颈性制约。正是由于公立幼儿园的正确理性导向难以确立,才使得招生竞争乱象频发,一些贫困地区的民办幼儿园利用不正规校车接送孩子、高质量的餐饮服务、小学化的教学追求,吸引那些不懂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家长送孩子入园。当然,民办园招生火爆也有接送孩子时间灵活、给家长足够方便等原因。公立幼儿园的科学化建构指导不利,没有形成对于不规范不理性办园行为的有效阻断,增加了过度逐利的可能性。

三、促进贫困地区幼儿园保教过程科学化的政策建议

贫困地区幼儿园保教过程科学化的缺失,是其学前教育发展滞后的突出和核心标志,所以提升贫困地区幼儿园保教过程科学化水平是提升其保教质量乃至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尽管造成这一现实的原因有园长、教师、家长和社会等多个层次和方面,但是政府的管理、引导、监督、评价仍然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影响因素。在补齐学前教育短板,促进基础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的形势要求下,政府对于这一制约学前教育健康规范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的治理不可缺位。

首先,对影响贫困地区幼儿园保教过程科学化的相关要素应进行合理配置。政府等相关部门对学前教育要素的配置水平,是推进贫困地区幼儿园保教科学化的先决条件。这些要素包括经费、师资、园舍、设备设施等,也包括法律法规的制定、师资培训、日常管理等。当然,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费和师资配备,这两项又是其他方面的基础。

继续提高中西部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投资水平。在连续三期的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完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体制以及各类扶贫政策,阻断贫穷代际传递,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不落下一个孩子,提高经费资助和保障水平,认真履行政府学前教育责任。在经费体制上建立按幼儿拨付经费制度,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打通或者部分打通经费使用,为实现保教过程科学规范廓清经费障碍。

要配齐配足保教人员。学前教育有其独立性,尊重和实现这一独立性,有助于实现科学保教,而这些只有通过教师规模的扩大和专业化素养的提高才能最终实现。政府要加大师资供给和保障水平,提高教师待遇和身份认同水平,同时还要加强教师培训,使之树立科学的学前教育理念,促使教师实施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内容。

学前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同样不可忽视。加强相关立法供给是凝聚共识、权威遵从的关键,较之义务教育阶段,学前教育保教过程更加缺乏法规支持,致使“小学化”现象得不到有效控制,管理无所遵从。幼儿园应该禁止直接教授拼音、算术等知识,小学应该零起点入学,这些都应该提升到立法层次,以保护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通过立法,固化现代先进学前教育理念,从而提升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教育过程科学化、规范化水平。针对贫困地区幼教点点多面广、不便管理的问题,要制定并细化“大村一园,小村联办”规范管理、安全管理等系列制度,指导各地各园认真抓好教学点的规范管理,按学前教育保教规律施教,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排查安全隐患,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大村一园,小村联办”科学管理、规范管理,以达到区域性提高保教过程科学化水平。

其次,加强旨在促进贫困地区幼儿园保教过程科学化的课程和教学指导与管理。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关注学前教育的过程管理,坚守科学规范的保教过程导向,全面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确立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实施《幼儿园探究式活动课程》,依照幼兒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探索实施适合儿童的教育,并积极开展各种有益于儿童身心发展的活动。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保教实践研究与教育行为研究的组织,突出素质启蒙教育,注重儿童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培养儿童形成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良好基本素质。通过引导、示范、评估、监督等手段,规范贫困地区幼儿园的办园和保教行为,进一步遏制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改变“小学化”这一保教领域的路径依赖,使之趋于规范化、科学化,防止“应试教育”的消极因素向学前教育渗透和蔓延,保证学前教育独特价值的实现。

教育行政部门要配齐学前教育管理人员和教研人员,教研人员的设置应该到乡级,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提升保教过程科学化的“一乡一策”“一村一策”的顺利实现。这样,就可以积极有效地干预和推进贫困地区幼儿园课程改革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引导园长、教师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贫困地区丰富的环境资源和乡土材料,为幼儿创设安全、健康、丰富、适宜的活动和游戏环境,促进园本和地方特色课程研发,把原来的“书本”教育转向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教育,使幼儿在主动、积极的游戏活动中,在和环境相互作用中建构知识和人格,开发智能,体验“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萌发保护和改善自然、社会环境的意识,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满足贫困地区儿童的兴趣和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为其日后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各级教研部门要把对贫困地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指导作为工作的重点,增强教研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教研人员的专业水平。要健全规章制度,确保教研人员能够经常深入贫困地区幼儿园教学一线进行指导,及时提供保教咨询、信息服务与技术帮助。在保教过程竞赛评优等活动中,对贫困地区幼儿园给予适度倾斜。加强对幼儿园教育科研和实验活动的管理和指导,积极鼓励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管理者、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从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幼儿园保教实际需要出发,从查找、解决问题着手,开展实践性的科学研究,以此提高管理者及园长、教师的素质,提高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管理水平和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倡导园本教研和联合教研,在协作互动中提高教师和园长的专业化水平。与此同时,应严格禁止违背学前教育规律或以营利为目的的实验活动,以确保幼儿教育的顺利实施。

再次,加强对贫困地区幼儿园的帮扶工作,建立完善的帮扶制度。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开展城市示范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幼儿园或民办幼儿园的“手拉手”“结对子”等帮扶活动,通过跨园体验交流与指导、合作开展教科研活动等方式,充分发挥示范幼儿园和中心幼儿园教育资源优势和在办园理念、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示范引领及辐射作用,完成对贫困地区幼儿园教师的帮扶轮训,提升贫困地区幼儿园保教过程的科学化水平。

同时,应探索多主体合作,提升贫困地区幼儿园保教质量。贫困地区幼儿园建设和质量提升,是完成扶贫攻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可以借鉴国务院研究中心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全国20余个贫困县开展的“乡村幼儿园质量提升项目”的经验,由教育行政部门调动幼师培养机构、社会团体、研究机构、企业等,为贫困地区幼儿园保教过程的科学化提供玩教具、课程资源、幼教志愿者等,以促进贫困地区幼儿园保教科学化建设。

另外,政府要利用各种手段和阵地,加大保教过程科学化的宣传力度,促进科学保教的知识普及,形成社会共识。尤其是提高贫困地区幼儿家长对科学保教问题的认识,并帮助家长树立合理的学前教育理念。

总之,贫困地区幼儿园保教质量科学化水平的提升,是提升其办园质量的关键环节,是政策制定和学前教育管理的核心内容。调查分析清楚问题的本质表现及其原因,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政策制定和管理设计是促进贫困地区幼儿园保教质量科学化水平的最重要推动力,通过要素配置水平提高、建章立制、管理机制的确立和社会共识的形成,逐渐让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游戏化教学、组织开展全领域教育活动等科学规范保教理性和行为内化为园长、幼师、家长的施教行为,是重要及可行的实现目标的路径和方法。

猜你喜欢
科学化贫困地区幼儿园
比亚迪集团扶贫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爱“上”幼儿园
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的实现
加强纪检工作科学化的探讨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